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4768发布日期:2020-05-12 17:3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背后的背光源,背光源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充足均匀的背光光源,供液晶显示器进行正常的光学显示,背光源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入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光源,以及远离光源的方向层叠设置的扩散膜、增光膜等光学膜片,由于直下式背光源中,光源的结构,以及各光学膜片的厚度的叠加,使得直下式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过厚,导致用户的体验度下降,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提供一种的厚度较薄的直下式背光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由于背光源的结构,以及各光学膜片的叠加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过厚的缺陷,用户体验不佳,针对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以及数个透镜;所述光源面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转换胶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透镜内嵌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中。

可选的,所述数个透镜位于所述数个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

可选的,所述数个发光器件中,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4mm之间。

可选的,所述数个透镜的形状包括:圆锥形、圆锥台形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数个发光器件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排布结构包括:矩阵阵列、六角阵列。

可选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覆盖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之上。

可选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所述下增光膜设置于所述扩散膜的上表面,所述上增光膜覆盖于所述上增光膜之上。

可选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上增光膜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直下式直下式背光模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针对现有直下式背光中,由于光源的结构,以及各光学光膜片的叠加,使得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过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以及数个透镜;光源面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上述电路板正面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个发光器件,上述发光转换胶层设置于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发光器件,透镜内嵌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中,本实用新型中,将透镜内嵌于发光转换胶层中,减小了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同时,通过透镜将光线传播角度偏转,使得直下式背光源拥有更好的发光效果和均匀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使得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厚度有效地减小,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锥形的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锥台形的透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铁框101、胶框102、fpc双面103、fpc双面103设置于铁框内侧底部,fpc104、设在fpc104上的若干发光元件105、包覆led的荧光层106、设置于发光元件上方并位于荧光层内的透镜107、设置于荧光层上的扩散膜108、设于扩散膜上的下增光片109、设置于下增光膜上的上增光膜110、连接于胶框上的遮光胶111。

下面将结合图1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背光源的结构,以及各光学膜片的叠加导致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过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包括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以及数个透镜;

所述光源面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转换胶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透镜内嵌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中。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的数个透镜位于所述数个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射入透镜,透镜将光线的传播角度偏转,光线经过透镜之后,使得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的出光面积增大,以供发光器件提供充足、均匀的背光源。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透镜的位置并不限于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还可以将透镜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出光面的其他位置,只要是能够将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后从光源面板的正面发出充足、均匀的背光即可。具体的,可以将透镜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出光面的一侧,发光器件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射入透镜,光线经透镜的传播进行角度偏转后,从光源面板的正面射出充足、均匀的背光光源。

在本示例中,所述透镜的外观形状可以是圆锥形的透镜,请参见图2所示,所述圆锥形的透镜倒置于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射入透镜,透镜将光线的传播角度偏转之后,从圆锥形的透镜的底面圆射出,从而将光线从光源面板的正面射出,本示例中圆锥形的透镜能够将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的偏转角度增大,使得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大部分的光线能够射出光源面板的出光面,使光源面板拥有更好的发光效果。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透镜的形状包括并不限于为圆锥形状的透镜,还可以是能够达到相同的将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进行角度的偏转,从而射出光源面板的其他的形状的透镜。具体的,请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是圆锥台形的透镜。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数个发光器件在电路板上的排布结构为等间距的分布,具体的,各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4mm之间的任意一种间距。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的发光器件可以是led、lcd或其它能够为背光源提供充足背光的发光器件都可以。具体的,在本示例中,所述发光器件为led灯。

在本示例中,所述数个发光器件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排布结构可以是矩阵阵列的分布结构,在这种等间距的排布结构中,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的角度偏转之后,能够均匀地从光源面板的出光面上射出,为背光模组提供充足、均匀的背光光源。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数个发光器件在电路上的排布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为矩阵阵列的排布结构,可以是任何一种能够达到上述发光充足、均匀效果的结构,具体的,还可以是六角阵列。

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转换胶层可以是包含荧光粉的荧光胶,也可以是包含量子点光致材料的胶体,或者其他可实现发光转换的发光转换胶或膜,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包括扩散粉或硅粉等。

在一种示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转换胶层为荧光胶层,所述荧光层为包括光学树脂胶和荧光粉的混合物,所述荧光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且所述透镜内嵌于荧光层内。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即透镜位于发光器件的正上方的位置时,所述荧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透镜的总厚度。

用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应当包括金属框、胶框,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金属框的内侧底部四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框与胶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直下式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所述的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以及遮光胶,所述的扩散膜覆盖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之上,所述下增光膜设置于所述扩散膜的上表面,所述上增光膜覆盖于所述下增光膜之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光源面板设置于所述金属框的内侧底部,所述荧光层、扩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置于所述金属框与胶框一体成型的结构内,所述遮光胶粘贴于所述胶框的上端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以及数个透镜;所述光源面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转换胶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透镜内嵌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中,通过在背光模组中加入透镜,使得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透镜的角度偏转后射出亮度充足、均匀的光,进一步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及透镜的结构使得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减小,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二实施例:

为了让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点与细节更加清楚,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示例做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包括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以及数个透镜;

所述光源面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转换胶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透镜内嵌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中。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的数个透镜位于所述数个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即所述的透镜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正上方的位置,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射入透镜,透镜将光线的传播角度偏转,光线经过透镜之后,使得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的出光面积增大,以供发光器件提供充足、均匀的背光源。

在本示例中,所述透镜的外观形状为圆锥形的透镜,所述圆锥形的透镜倒置于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射入透镜,透镜将光线的传播角度偏转之后,从圆锥形的透镜的底面圆射出,从而将光线从光源面板的正面射出,本示例中圆锥形的透镜能够将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的偏转角度增大,使得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大部分的光线能够射出光源面板的出光面,使光源面板拥有更好的发光效果。

在本示例中,所述发光器件为led灯,所述led灯在电路板上的排布结构为等间距的分布,具体的,各个led灯之间的距离为2mm的间距,所述led灯的直径为0.1-0.3mm之间的任意值。

在本示例中,所述led灯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具体排布结构为矩阵阵列的分布结构,在这种等间距的阵列排布结构中,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的角度偏转之后,能够均匀地从光源面板的出光面上射出,为背光模组提供充足、均匀的背光光源。

在本示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fpc双面103、fpc104,所述fpc104第一面贴附于所述fpc双面103的其中一面,所述fpc104的另一面设置所述数个led灯,本示例中,所述fpc的厚度为0.08mm。

在一种示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转换胶层为荧光胶层,所述荧光层为包括光学树脂胶和荧光粉的混合物,所述荧光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且所述透镜内嵌于荧光层内。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之上即透镜位于发光器件的正上方的位置时,所述荧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透镜的总厚度,在本示例中,所述透镜的厚度为0.2mm,所述荧光层的厚度为0.3mm。

在本示例中,所述荧光层的下表面涂有白色油墨,所述荧光层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透镜相匹配的若干网点,所述的若干网点用于为所述的透镜预留出空间位置,以供所述的透镜嵌入所述荧光层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金属框、胶框。在本示例中,所述金属框为铁框,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铁框的内侧底部四周,所述铁框的四周边缘有向铁框底部内侧向上的拉伸部分,所述胶框的高度大于铁框的拉伸高度,所述胶框的下面部分宽度大于上面部分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直下式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所述的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以及遮光胶,所述的扩散膜覆盖于所述荧光层之上,所述下增光膜设置于所述扩散膜的上表面,所述上增光膜覆盖于所述下增光膜之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光源面板设置于所述胶铁一体的内侧底部,所述荧光层、扩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置于所述胶铁一体成型的结构内,所述遮光胶粘贴于所述胶框的上端沿,本示例中,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与上增光膜三者的总厚度为0.2mm,所述遮光胶的厚度为0.05mm,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不超过0.8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以及数个透镜;所述光源面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转换胶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透镜内嵌于所述发光转换胶层中,通过在背光模组中加入透镜,使得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透镜的角度偏转后射出亮度充足、均匀的光,进一步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面板、发光转换胶层及透镜的结构使得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减小,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的整体厚度得到有效的减小。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屏,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终端,电脑、仪表,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屏,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得到有效的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