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成像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44541阅读:来源:国知局
像1309中不对焦的区域1312对焦。
[0119]图像1319是当基准位置被设定为1304且场深被设定为1318时通过焦点层叠处理产生的合成图像。图像1321是当基准位置被设定为1305且场深被设定为1320时通过焦点层叠处理产生的合成图像。在图像1319中,区域1311至1313对焦,而在图像1321中,区域1310至1312对焦。
[0120]这些合成图像1309、1317、1319和1321在自动或者通过用户操作被切换的同时被产生和显示,这使得能够在改变焦点位置的同时以比原始图像深的场深进行观察。
[0121]显微镜装置典型地具有浅的场深,由此,即使图像在光轴方向上即使轻微偏离焦点位置,它也将失焦。因此,如果关注区域在深度方向上延伸一定的程度,那么观察变得困难。但是,当场深通过上述的发明方法被扩大到希望的深度时,仅仅单个显示图像就使得可以观察对焦的整个关注区域。并且,当在焦点位置在光轴方向上偏移的同时依次观看图像时,如果场深浅,那么即使通过焦点位置的轻微偏移,对象也将容易失焦,由此,易于丢失深度方向上相邻的图像之间的关联性。但是,根据上述的发明方法,合成图像的场深的范围相互重叠,由图像切换导致的焦点状态的变化变得缓和,这使得可以容易地把握深度方向上相邻的图像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当场深的扩大限于希望的深度时,将在关注对象的周边保持模糊。如果在关注对象的周边保持模糊,那么它将给予用户深度感,并且允许用户在感觉到关注对象中的立体效果的同时观看图像。
[0122]图11示出其中在合成处理中使用的图像数量(包含于场深的范围中的图像数量)与对焦区域的数量相同且两个数量均为三个的例子。但是,这些数量一般不必匹配,并且对焦区域的数量从一个基准位置到另一基准位置变动。并且,虽然图11示出其中对焦区域被变动使得它们偏移到相邻区域的例子,但实际的结果不限于此。例如,对焦区域的状态根据对象状况、捕获图像时的焦点位置或要被设定的场深而不同。
[0123](图像处理装置的操作)
[0124]将参照图12至1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操作。主处理的流程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图5的流程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图5的步骤S702中的确定被是否在图像服务器1201中存在捕获图像的确定替代。另外,步骤S704中存储图像的目的地被图像服务器1201替代。将详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不同之处。
[0125](S706:用于焦点层叠处理的设定)
[0126]图1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设定焦点层叠处理的参数的设定画面的例子。
[0127]附图标记1601指示设定窗口。附图标记1602指示用于设定基准位置的上侧的上焦点层叠范围的编辑框。附图标记1603示出用于设定基准位置的下侧的下焦点层叠范围的编辑框。附图标记1604示出用于设定要被显示以用于验证的图像(1608至1610)的基准位置的编辑框。图14示出其中上焦点层叠范围是1、下层叠范围是2、并且用于图像验证的基准位置处于3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从包含基准位置处的图像的四个图像产生合成图像。
[0128]附图标记1605示出其中图形显示1602至1604中指定的内容的区域。通过使用宽度、长度和颜色与指示其它图像(焦点位置)的其它线不同的线1606来强调地显示用于图像验证的基准位置,使得容易地区分用于图像验证的基准位置。附图标记1607指示焦点位置3被用作基准时的场深范围。
[0129]被显示以用于验证的图像1608、1609和1610分别是处于焦点位置2、3和5处的图像。在图像中的每一个中显示在步骤S701中指定的范围内的区域。这些用于验证的图像的显示使得可以在检查整个关注对象是否对焦的同时指定合成范围。
[0130]应当注意,图14仅示出设定画面的具体例子,并且,只要可在其上指定合成范围,就可使用任何其它类型的设定画面。例如,作为编辑框的替代,设定画面可使得可通过下拉列表或组合框选择合成范围等。作为替代方案,可以使用其中通过用户点击鼠标在如1605所示的GUI上指定合成范围等的方法。
[0131]一旦在输入设定之后由用户按压合成处理开始按钮1611,图像处理装置102就确立在设定窗口 1601中设定的参数,并且开始步骤S707的合成处理。
[0132](步骤S7O7:合成处理)
[0133]图12示出图11所示的合成处理的流程,并且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步骤S707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图12与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合成处理的详细流程的图6对应。类似的项目被分配有类似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0134]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执行从步骤S801到步骤S806的处理步骤。在步骤S1401中,图像处理装置102确定首先对其执行合成处理的焦点位置(基准位置),并且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产生合成图像(步骤S808和S809)。在步骤S1402中,图像处理装置102确定是否已对所有指定的焦点位置完成合成处理,并且,如果存在还没有对其执行合成处理的任何焦点位置,那么重复步骤S808和S809的处理步骤(步骤S1403)。
[0135]在以上的描述中,在步骤S1402中对所有的焦点位置执行合成处理。但是,当要对所有焦点位置执行合成处理时,可能出现其中合成处理所需的图像在最上或最下焦点位置处变得不足并且不能在指定场深范围中执行合成处理的情况。因此,设定可使得仅对指定场深范围的范围中可经受合成处理的焦点位置处的图像执行合成处理。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应用各种其它方法。例如,要对其执行合成处理的焦点位置的范围可由用户指定。
[0136](步骤S7O9:显示处理)
[0137]图1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显示处理的详细流程。图13与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显示处理的详细流程的图7对应。类似的项目被分配有类似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0138]图像处理装置102在步骤S1501中选择要首先显示的图像。例如,选择其焦点位置最接近整个图像的焦点位置的图像或者其焦点位置最远离整个图像的焦点位置的图像作为要首先显示的图像。然后,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显示选择的图像,并且根据指定的显示方法执行用户切换或自动切换。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指定用户切换时,通过鼠标轮的向上/向下来扩大或减小场深。相反,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基准位置通过向上而向上偏移(步骤S1502),并且基准位置通过向下而向下偏移(步骤S1503)。当指定自动切换时,在第一实施例中依次(逐渐)切换场深,而在第二实施例中依次向上或向下偏移基准位置(焦点位置)(步骤S1504)。处理的其它特征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0139]根据上述的配置,使得可以观察通过在多个焦点位置处以希望的场深执行焦点层叠获得的多个合成图像。用户被允许观察已扩大其场深范围的多个合成图像,由此,与直接观察多个原始图像(层图像)时相比,被允许更容易地把握样品在其深度方向(Z方向)上的结构。
[0140]〈第三实施例〉
[0141]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特性之一在于,可通过选择性地执行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合成方法来获得合成图像。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另一特性在于,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方法和要在后面描述的其它显示方法被选择性地执行。将关注这些点进行描述。
[0142]图15是示出根据本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获取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1701中,图像处理装置102允许用户选择图像获取模式。可通过选择图像处理装置102中的本地储存器件、图像服务器1201和成像装置101中的任一个作为图像获取源来获取图像。
[0143]当选择本地储存器件(在步骤S1702中为是)时,图像处理装置102从其自身的储存器件获取必要的图像并且终止处理(步骤S1703)。当选择图像服务器1201(在步骤S1704中为是)时,图像处理装置102经由网络从图像服务器1201获取必要的图像并且终止处理(步骤S1705)。当选择成像装置101 (在步骤S1704中为否)时,图像处理装置102向成像装置101传送成像参数和成像请求以导致其执行成像并且获取由此捕获的图像(步骤 SI706)O
[0144]应当注意,图像获取方法不限于图15所示的图像获取方法。例如,图像获取源的选项可以为图像处理装置102、图像服务器1201和成像装置101中的两个。并且,图像获取源可选自包括通过专用线连接的储存器、诸如存储卡的记录介质、另一计算机和另一虚拟载片系统的更多选项。
[0145]将参照图16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与图5所示的上述处理流程的项目类似的项目被分配有类似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0146]以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701至S705的处理步骤。在步骤S1801中,图像处理装置102显示图17A所示的合成处理模式指定画面1901,并且允许用户选择合成处理模式。合成处理模式可选自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固定焦点位置模式1902或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固定场深模式1903。
[0147]在步骤S1802中,处理根据步骤S1801中的选择结果而分支,并且,当选择固定焦点位置模式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803。图像处理装置102显示图9所示的设定画面,并且允许用户进行用于固定焦点位置模式的焦点层叠处理的设定(步骤S1803)。随后,图像处理装置102在固定焦点位置的情况下执行合成处理(步骤S1804)。相反,当选择固定场深模式时,图像处理装置102显示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允许用户进行用于固定场深模式的焦点层叠处理的设定(步骤S1805),并然后在固定场深的情况下执行合成处理(步骤S1806)。
[0148]接下来,在步骤S1807中,图像处理装置102显示图17B所示的显示模式指定画面2001,以允许用户指定显示模式。显示模式可选自单显示模式2002或多显示模式2003。
[0149]当选择单显示模式(在步骤S1808中为是)时,如图8A至SC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2在依次时分切换多个合成图像的同时逐个显示它们(步骤S1809)。当选择多显示模式(在步骤S1808中为否)时,图像处理装置102以多显示模式执行显示(步骤S1810)。
[0150]图18示出在步骤S1810中以多显示模式显示的画面的例子。在图像显示窗口 2101中显示了空间排列的多个合成图像2102至2109。多显示模式中的显示方法不限于图18所示的例子。例如,方法可使得在图像显示窗口内排列地显示多个图像中的一些而不是所有的图像,并且通过鼠标滚动操作等依次切换显示图像。只要在多显示模式中在不同位置处同时显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图像使得用户可比较多个图像,就可采用任何其它方法。
[0151]可通过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选择合成处理模式。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2在程序启动时等显示图17A的画面以允许用户选择合成处理模式,并且在步骤S1802中取回已存储的所选择的合成处理模式。并且,作为提供如图17A所示的专用于模式选择的窗口的替代,可以在图9和图14所示的合成处理设定画面中提供用于选择合成处理模式的U10
[0152]类似地,也可通过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选择显示模式。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2在程序启动时等显示图17B的画面以允许用户选择显示模式,并在步骤S1808中取回已存储的所选择的显示模式。并且,作为提供如图17B所示的专用于模式选择的窗口的替代,可以在图8和图18所不的图像显不画面中提供用于选择显不t旲式的UI ο
[0153]虽然已关于其中可双方面改变合成处理模式和显示模式的例子描述了本实施例,但其不限于此。例如,这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