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绞式光缆及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11423阅读:来源:国知局
; 第二步:松套管形成步骤:取改性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二次被覆挤塑机的螺腔里进行融化,并加入改性聚丙烯总重量的1%?3%的色母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总重量的1%?3%的色母料一起融化并搅拌均匀;通过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挤塑机头拉伸出内部具有空腔的原始松套管,同时将第一步形成的光导纤维穿入原始松套管内部的空腔中,牵引原始松套管使空腔中的光导纤维随原始松套管一起移动过20?40°C的冷却水槽,发明品松套管,成品松套管中的光导纤维的长度是成品松套管长度的1.002?1.008倍;反复三次,形成三根成品松套管; 第三步:缆芯形成步骤:(I)取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作为加强件放置在成缆机的加强件放出装置上并拉出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中央孔、然后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中心孔、再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中间孔、再穿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2)将第二步形成的且绕在第一盘具上的成品松套管通过第一滚动轮组并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边缘孔、再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边沿孔、接着穿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周围孔、然后空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并确保成品松套管位于加强件之外;将第二步形成的且绕在第二盘具上的成品松套管通过第二滚动轮组并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边缘孔、再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边沿孔、接着穿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周围孔、然后空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并确保成品松套管位于加强件之外;将第二步形成的且绕在第三盘具上的成品松套管通过第三滚动轮组并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边缘孔、再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边沿孔、接着穿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周围孔、然后空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并确保成品松套管位于加强件之外;使相邻的松套管相切;(3)牵引过挤塑机头的加强件及松套管,并用转动机构使第一绞合模具、第二绞合模具、第三绞合模具同步转动,将熔融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注入挤塑机头的注塑孔中,在过缆芯孔的右端出口处采用抽气装置使熔融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紧贴在成品松套管外形成固定层;(4)取聚丙烯或聚乙烯形成的条状物填充在固定层之外形成填充层;进而形成缆芯;填充层的材料与固定层的材料是不相同的; 其中,第一盘具相对于固定的第一放管机构可以转动,第一滚动轮组位于第一放管机构的上方;第二盘具相对于固定的第二放管机构可以转动,第二滚动轮组位于第二放管机构的上方;第三盘具相对于固定的第三放管机构可以转动,第三滚动轮组位于第三放管机构的上方;沿松套管的放出方向:第三放管机构位于第二放管机构的前方、第二放管机构位于第一放管机构的前方、第一放管机构位于第一绞合模具的后方、第二绞合模具位于第一绞合模具的前方、第三绞合模具位于第二绞合模具的前方、挤塑机头位于第三绞合模具前方;第一中央孔、第一边缘孔是贯穿第一绞合模具的且第一中央孔位于第一绞合模具的中央,第一边缘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央孔之外且第一边缘孔与第一中央孔是不相通的,第一中央孔中心轴线与第一边缘孔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第一间距;第一中心孔、第一边沿孔是贯穿第二绞合模具的且第一中心孔位于第二绞合模具的中央,第一边沿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心孔之外且第一边沿孔与第一中心孔是不相通的,第一中心孔中心轴线与第一边沿孔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中间孔、第一周围孔是贯穿第二绞合模具的且第一中间孔位于第二绞合模具的中央,第一周围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间孔之外且第一周围孔与第一中间孔是不相通的,第一边沿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心孔之外且第一边沿孔与第一中心孔是不相通的,第一中间孔中心轴线与第一周围孔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第三间距;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挤塑机头的注塑孔与过缆芯孔是相连通的;第四步:护套层形成步骤:将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通过护套挤塑机挤塑包覆在第三步形成的缆芯之外,形成护套层,完成了层绞式光缆的制作。
10.层绞式光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光导纤维着色的步骤:取G.652型或G.653型或G.654型或G.655型或G.656型或G.657型或Ala型或Alb型或Alc型或Ald型或OMl型或0M2型或0M3型裸的光导纤维在光纤着色机上进行UV固化着色,使着色层的厚度为I?3 μ m、着色固化度彡85% ;反复八次,形成八根光导纤维,任意两根相异的光导纤维的着色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第二步:松套管形成步骤:取改性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二次被覆挤塑机的螺腔里进行融化,并加入改性聚丙烯总重量的1%?3%的色母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总重量的1%?3%的色母料一起融化并搅拌均匀;通过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挤塑机头拉伸出内部具有空腔的原始松套管,同时将第一步形成的光导纤维穿入原始松套管内部的空腔中,牵引原始松套管使空腔中的光导纤维随原始松套管一起移动过20?40°C的冷却水槽,发明品松套管,成品松套管中的光导纤维的长度是成品松套管长度的1.002?1.008倍;反复三次,形成三根成品松套管; 第三步:缆芯形成步骤:(I)取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作为加强件放置在成缆机的加强件放出装置上并拉出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中央孔、然后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中心孔、再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中间孔、再穿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2)将第二步形成的且绕在第一盘具上的成品松套管通过第一滚动轮组并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边缘孔、再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边沿孔、接着穿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周围孔、然后空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并确保成品松套管位于加强件之外;将第二步形成的且绕在第二盘具上的成品松套管通过第二滚动轮组并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边缘孔、再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边沿孔、接着穿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周围孔、然后空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并确保成品松套管位于加强件之外;将第二步形成的且绕在第三盘具上的成品松套管通过第三滚动轮组并穿过第一绞合模具的第一边缘孔、再穿过第二绞合模具的第一边沿孔、接着穿过第三绞合模具的第一周围孔、然后空过挤塑机头内部的过缆芯孔并确保成品松套管位于加强件之外;使相邻的松套管之间具有不大于0.2mm的间隙;(3)牵引过挤塑机头的加强件及松套管,并用转动机构使第一绞合模具、第二绞合模具、第三绞合模具同步转动,将熔融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注入挤塑机头的注塑孔中,在过缆芯孔的右端出口处采用抽气装置使熔融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紧贴在成品松套管外且进入松套管形成的内间隙中形成一体化的固定层;(4)取聚丙烯或聚乙烯形成的条状物填充在固定层之外形成填充层;进而形成缆芯;填充层的材料与固定层的材料是不相同的; 其中,第一盘具相对于固定的第一放管机构可以转动,第一滚动轮组位于第一放管机构的上方;第二盘具相对于固定的第二放管机构可以转动,第二滚动轮组位于第二放管机构的上方;第三盘具相对于固定的第三放管机构可以转动,第三滚动轮组位于第三放管机构的上方;沿松套管的放出方向:第三放管机构位于第二放管机构的前方、第二放管机构位于第一放管机构的前方、第一放管机构位于第一绞合模具的后方、第二绞合模具位于第一绞合模具的前方、第三绞合模具位于第二绞合模具的前方、挤塑机头位于第三绞合模具前方;第一中央孔、第一边缘孔是贯穿第一绞合模具的且第一中央孔位于第一绞合模具的中央,第一边缘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央孔之外且第一边缘孔与第一中央孔是不相通的,第一中央孔中心轴线与第一边缘孔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第一间距;第一中心孔、第一边沿孔是贯穿第二绞合模具的且第一中心孔位于第二绞合模具的中央,第一边沿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心孔之外且第一边沿孔与第一中心孔是不相通的,第一中心孔中心轴线与第一边沿孔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中间孔、第一周围孔是贯穿第二绞合模具的且第一中间孔位于第二绞合模具的中央,第一周围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间孔之外且第一周围孔与第一中间孔是不相通的,第一边沿孔具有多个且分布在第一中心孔之外且第一边沿孔与第一中心孔是不相通的,第一中间孔中心轴线与第一周围孔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第三间距;第一间距> 第二间距>第三间距;挤塑机头的注塑孔与过缆芯孔是相连通的;第四步:护套层形成步骤:将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通过护套挤塑机挤塑包覆在第三步形成的缆芯之外,形成护套层,完成了层绞式光缆的制作。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层绞式光缆,它包含有缆芯及挤塑包覆在缆芯之外的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由位于中央的加强件、围绕加强件绞合的多根松套管、将所有松套管整体包覆住的固定层、位于固定层之外的填充层构成,任意两根相邻的松套管是相外切的,每根松套管内都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固定层相对于内部的松套管是液密封的,固定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本发明还揭示了层绞式光缆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更节省成本,温变宽范围变后光学性能稳定,使用的机器设备简单、投入少;阻水效果优良、缆芯长度可知等有益效果。
【IPC分类】G02B6-44
【公开号】CN104730668
【申请号】CN201510196316
【发明人】龚利芬
【申请人】龚利芬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