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结构及应用该补光结构的摄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4502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补光结构及应用该补光结构的摄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光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非对称式反射面的补光结构及应用其补光结构的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监视摄影机用途十分广泛,举凡安装在工厂厂房、宿舍、商店、大楼或社区住宅出入口、通道等需监视的场合或人迹罕至的隐密处,均可藉由监视摄影机即时录下当时状况,以供日后追查、存证等用途。藉此可吓阻不肖份子,使不肖份子不敢进行不法行为,进而避免危害治安的事情发生。
[0003]监视摄影机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一般会搭配补光结构来提升监控画面的清晰度。然而,若补光结构的设计不良而造成补光范围无法涵盖整个监控范围时,则会造成监控范围于光线未照射的部分清晰度不足而产生无法取得良好的成像画面的问题。此外,为了减少监视摄影机监视的死角,厂商纷纷推出具有较大监视范围的鱼眼监视摄影机。虽然鱼眼监视摄影机的监视范围较大,但在夜间或者光源不足的情况下监视时,鱼眼监视摄影机常会受限于内部配置的红外线光源的照射角度与强度,使得鱼眼监视摄影机无法正常发挥监视功能或需额外借助外部照明设备才能够正常发挥监视功能。举例来说,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鱼眼监视摄影机的视角可达170度以上,而其内部配置的红外线光源的投射角度只能达到90?100度,无法涵盖整个鱼眼监视摄影机的视角,此现象更容易造成无法取得良好的成像画面的问题。再者,如果要藉由搭配好几颗红外线光源来改善照明无法涵盖整个监控范围的问题时,常常又会造成监视摄影机所拍摄的影像的中心光源照度足够,但是影像外围偏暗此照明亮度不平均的问题,即为俗称的手电筒效应。因此,如何避免监视摄影机因补光结构设计不良而产生无法取得良好的成像画面的问题,将是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光结构及应用该补光结构的摄影装置,藉以避免监视摄影机因补光结构设计不良而产生无法取得良好的成像画面的问题。
[0005]本发明所揭露的补光结构,包含一光反射件及一光源。光反射件包含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二反射面。光源设于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其中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具有相异的倾斜程度。
[0006]本发明所揭露的摄影装置,包含上述的补光结构及一影像擷取元件。影像擷取元件用以擷取影像,其中至少一补光结构设置于影像擷取元件的一侧,且第一反射面位于影像擷取元件与光源之间。
[0007]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补光结构及应用其补光结构的摄影装置,由于补光结构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呈非对称关系,故光源经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的光强度分布可较均匀地分布于影像擷取元件的拍摄范围(x-z平面及y-ζ平面上),进而避免摄影装置因部分区域光强度不足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成像画面。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补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3A与图3B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的摄影装置设置于天花板的侧视示意图;
[0013]图5A为图2的光反射件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的光线反射不意图;
[0014]图5B为图5A的光源经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的光强度分布不意图;
[0015]图6A为图2的光反射件的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的光线反射不意图;
[0016]图6B为图6A的光源经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反射后的光强度分布不意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
[0018]4 天花板
[0019]5 摄影装置
[0020]6 壳体
[0021]10影像擷取元件
[0022]20补光结构
[0023]100光反射件
[0024]105反射底面
[0025]106 缺口
[0026]110第一反射面
[0027]111 第一端
[0028]112 第二端
[0029]120第二反射面
[0030]121 第一端
[0031]122 第二端
[0032]130第三反射面
[0033]140第四反射面
[0034]150 开口
[0035]200 光源
[0036]D1、D2、D3、D4 间距
[0037]D5高度差
[0038]N1、N2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40]请参照图1至图3B。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补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与图3B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0041]本实施例的摄影装置5,包含一壳体6、一影像擷取元件10及至少一个补光结构
20。壳体6内设置于影像感测器、电路板等电子电路(未绘示)。影像擷取元件10例如为鱼眼镜头。影像擷取元件10位于壳体6内,并部分凸出于壳体6以擷取影像。在本实施例中,补光结构20的数量以六个为例,且各补光结构20设于壳体6上,并将影像擷取元件10围绕于内。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补光结构20的数量亦可以一个为例,而位于影像擷取元件10的一侧。
[0042]本实施例的补光结构20包含一光反射件100及一光源200。
[0043]光反射件100包含一反射底面105、相对的一第一反射面110与一第二反射面120以及相对的一第三反射面130与一第四反射面140。第一反射面110、第二反射面120、第三反射面130及第四反射面140分别连接于反射底面105的周缘,并朝反射底面105的同侧向外延伸。第一反射面110、第二反射面120、第三反射面130及第四反射面140远离反射底面105的一侧形成一开口 150。并且,第一反射面110是位于影像擷取元件10与光源200之间。
[0044]其中,相对反射底面105来看,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是呈现非对称的关系,而第三反射面130与第四反射面140是呈现对称的关系。
[0045]首先,先描述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的非对称关系。
[0046]于高度关系上,第一反射面110自反射底面105向外延伸的高度(凸出反射底面105的高度)大于第二反射面120自反射底面105向外延伸的高度(凸出反射底面105的高度)。
[0047]进一步来说,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11、121以及一第二端112、122。二个第一端111、121分别连接于反射底面105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反射面110的第二端112至反射底面105的垂直距离D3大于第二反射面120的第二端122至反射底面105的垂直距离D4。第一反射面110的一第一端111与一第二端112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光源200与第一反射面110的第一端111间的水平距离Dl。
[0048]除上述高度上为非对称关系外,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于倾斜程度上亦呈现非对称关系。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相对反射底面105朝同一侧倾斜且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分别与反射底面105间呈现相异倾斜程度。举例来说,第二反射面120的法线方向N2指向远离反射底面105的方向,以将光源20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对应于反射底面105下方的范围。第一反射面110的法线方向NI是朝向反射底面105,第二反射面120相对反射底面105的倾斜程度大于第一反射面110相对反射底面105的倾斜程度,因此,光源200发出的光线会有三种光反射型态,如下说明所示:第一种型态为光源200发射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110反射至反射底面105后再经由第二反射面120而再次反射至对应于反射底面105下方的范围,第二种型态为光源20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110反射后再由第二反射面120再次反射至反射底面105下方的范围,而第三种型态则为光源200发射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110下方进行反射而直接朝着第一反射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20的高度差D5的空间向外反射出第二反射面120外侧的范围。
[00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