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645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发明乃是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应用五片式 透镜之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0002]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 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W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光学镜 头最重要的特性不外乎就是成像质量与体积。
[0003] 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 量与微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牵设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 际问题。综上所述,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 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长久W来一直是本领域产、官、学界所 热切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之一目的系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 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维持足够之光学性能,且同时缩减光学透镜的系统长度。
[0005]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光圈、一 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Ξ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而 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0006]为了便于表示本发明所指的参数,在本说明书及图示中定义:T1代表第一透镜在 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光圈到下一个 相邻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A(负号表示该距离方向朝向物侧),T2代表第二透镜 在光轴上的厚度、G23代表第二透镜与第Ξ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T3代表第 Ξ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34代表第Ξ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T4 代表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45代表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 度、巧代表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5F代表第五透镜之像侧面至红外线滤光片之物侧 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F代表红外线滤光片在光轴上的厚度、GFP代表红外线滤光片像侧面 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η代表第一透镜的焦距、f2代表第二透镜的焦距、巧代表第Ξ 透镜的焦距、f4代表第四透镜的焦距、巧代表第五透镜的焦距、nl代表第一透镜的折射率、 n2代表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3代表第Ξ透镜的折射率、n4代表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5代表 第五透镜的折射率、VI代表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代表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代表第Ξ透 镜的阿贝数、V4代表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代表第五透镜的阿贝数、E化代表光学成像镜头 的有效焦距、TTL代表第一透镜之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ALT代表第一透镜至 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五片透镜厚度总和(即11、了2、了3、了4、巧之和)、446代表第一透镜至 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宽度总和(即G12、G23、G34、G45之和)、B化代表 光学成像镜头的后焦距,即第五透镜之像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G5F、TF、GFP之 和)。
[0007] 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 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 部W及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 部,该第Ξ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W及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 部,该第Ξ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 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W及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 透镜之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光学成像镜头只有上述五片具有屈光率 的透镜。
[0008] 本发明更可选择性地控制上述参数,W分别满足W下的条件式:
[0009]V2-V31 ^ 20 条件式(1);
[0010]E化/T3兰13. 6 条件式似;
[0011] T1/G45 ^ 2. 4 条件式(3);
[0012] 灯 1+T3)/G34 兰 4. 65 条件式(4);
[001引 ALT/T4兰3. 9 条件式巧);
[0014] G23/G45 兰 6. 5 条件式化);
[001引 Envoi巧5)兰3. 7 条件式(7);
[0016]ALiy(G23+G45)兰 5. 9 条件式做;
[0017]ALiyOl巧4)兰 1. 8 条件式巧);
[001 引 T5/T2 兰 2. 8 条件式(10);
[0019]灯 1 巧2)/Τ3 含 2.7 条件式(11);
[0020] (G23+G45)/T5 含 0. 8 条件式(12);
[0021] T5/G23 兰 1.7 条件式(13);
[0022] T1/T2 ^ 2. 0 条件式(14);
[0023]AAG/(G12+G45)兰 5. 3 条件式(15);
[0024]灯3+T5)/G34 兰 3. 7 条件式(16)。
[0025]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条件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 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条件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 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W加强对系统性能及 /或分辨率的控制。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 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0026] 本发明可依据前述之各种光学成像镜头,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 壳W及一影像模块,影像模块安装于该机壳内。影像模块包括依据本发明之任一光学成像 镜头、一用于供该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一用于供该镜筒设置之模块后座单元、一用于 供该模块后座单元设置之基板、W及一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的影像 传感器。
[0027] 由上述中可W得知,本发明之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 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可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同时有效地缩短镜头的长度。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透镜面形与光线焦点的关系示意图。
[0030] 图3是范例一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0031]图4是范例二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0032] 图5是范例Ξ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0033] 图6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34]图7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35] 图8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36] 图9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37] 图10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38]图11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39] 图12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40] 图13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41] 图14是依据本发明之第Ξ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42]图15是依据本发明之第Ξ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43] 图16是依据本发明之第Ξ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44] 图17是依据本发明之第Ξ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45] 图18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46]图19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47] 图20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48] 图21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49] 图22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50]图23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51] 图24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52] 图25是依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53] 图26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54]图27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巧]图28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56] 图29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57] 图30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屯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五片式透镜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58] 图31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屯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 图。
[0059] 图32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屯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
[0060] 图33是依据本发明之第屯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
[00川 图34是依据本发明之W上屯个实施例的ALT,AAG,B化,了化,IV2-V3I,E化/T3,T1/ G45, (T1 巧3) /G:34,ALT/T4,G23/G45,EFL/ (T1+T5),ALT/ (G23+G45),ALT/ (T1+T4),T5/Τ2,灯 1 巧2)/Τ3, (G23+G45)/T5,T5/G23,T1/T2,AAG/(G12+G45)W及灯3+T5)/G34 之值的比 较表。
[0062] 图35是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之一结构示意图。
[0063] 图36是依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之一结构示意图。
[0064]【符号说明】
[0065] 1,2, 3, 4,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