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315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模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液晶显示装是一种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的显示装置,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是否通电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省身不发光,所以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来使画面正常显示。现有技术中背光灯的位置设置包括侧入式背光灯模组和直下式背光灯模组,侧入式背光灯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设于液晶显示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设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后方。
[0003]无论是直下式背光模组还是侧入式背光灯模组都是采用LED灯作为背光源。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最普遍的是白光LED灯作为背光源,但是这种背光源仅仅是将发光的元器件更换了而已,而显示效果的提升却十分的小甚至没有提升。因此急需要一种可以提高显示效果的液晶显示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可以明显提升显示效果,使显示器屏幕的亮度更加均匀。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液晶面板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配向膜和液晶层,背光模组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增亮膜、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上光学膜片、导光板和下光学膜片,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金属阴极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基板,基板上设有阳极,阳极与金属阴极层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并排设置的蓝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和红色有机发光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增亮模为双层增亮膜。
[0008]进一步的,所述偏光片包括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所述玻璃基板包括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所述配向膜包括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偏光片、所述上玻璃板、所述上配向膜、液晶层、所述下配向膜、所述下玻璃板、所述下偏光板依次按顺序设置,在所述上玻璃基板与所述上配向膜之间设有彩色滤光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薄膜场效应晶体管位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下配向膜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2V到6V。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都是采用LED灯作为背光源,但是采用LED灯作背光源在显示器的亮度提升上部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在背光模组上去掉LED灯,而是在背光模组的增亮膜与上光学膜片之间设置了一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层括金属阴极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基板,基板上设有阳极,阳极与金属阴极层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可以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金属阴极层和阳极来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发光,发的光可为红、绿、蓝、白单色,也可以是全彩效果,使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更好,并且显示的亮度更加均匀,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发光一■极管液晶显不屏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0017]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液晶面板10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配向膜和液晶层。背光模组20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增亮膜21、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2、上光学膜片23、导光板24和下光学膜片25,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2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金属阴极层221、电子传输层222、有机发光层223、空穴传输层224和基板225,基板225上设有阳极2251,阳极2251与金属阴极层221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直流电源的电压为2V到6V。有机发光层223包括并排设置的蓝色有机发光层2231、绿色有机发光层2232和红色有机发光层2233 ;增亮模21为双层增亮膜,这两增亮膜上下设置。
[0018]偏光片包括上偏光片11和下偏光片12 ;玻璃基板包括上玻璃基板13和下玻璃基板14 ;配向膜包括上配向膜15和下配向膜16。上偏光片11、上玻璃板13、上配向膜15、液晶层17、下配向膜16、下玻璃板14、下偏光板12依次按顺序设置,在上玻璃基板13与上配向膜15之间设有彩色滤光片18,下偏光板12与增亮膜21接触。液晶面板10还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19,薄膜场效应晶体管19位于液晶层17与下配向膜16之间。
[001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当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材料中复合而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后者受到激发,从基态迀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迀而发生发光现象。在这里的空穴是指:一个呈中性的原子,其正电子和负电子的电子数量相等,而现在由于缺少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呈正电性的空位。
[0020]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在背光模组上去掉LED灯,而是在背光模组的增亮膜与上光学膜片之间设置了一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层括金属阴极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基板,基板上设有阳极,阳极与金属阴极层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可以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金属阴极层和阳极来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发光,发的光可为红、绿、蓝、白单色,也可以是全彩效果,使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更好,并且显示的亮度更加均匀,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另外采用双层增亮膜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以及使显示亮度更加均匀。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其特征在于:液晶面板(10)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配向膜和液晶层,背光模组(20)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增亮膜(21)、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2)、上光学膜片(23)、导光板(24)和下光学膜片(25),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2)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金属阴极层(221)、电子传输层(222)、有机发光层(223)、空穴传输层(224)和基板(225),基板(225)上设有阳极(2251),阳极(2251)与金属阴极层(221)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223)包括并排设置的蓝色有机发光层(2231)、绿色有机发光层(2232)和红色有机发光层(22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模(21)为双层增亮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上偏光片(11)和下偏光片(12);所述玻璃基板包括上玻璃基板(13)和下玻璃基板(14);所述配向膜包括上配向膜(15)和下配向膜(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11)、所述上玻璃板(13)、所述上配向膜(15)、液晶层(17)、所述下配向膜(16)、所述下玻璃板(14)、所述下偏光板(12)依次按顺序设置,在所述上玻璃基板(13)与所述上配向膜(15)之间设有彩色滤光片(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10)还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19),薄膜场效应晶体管(19)位于液晶层(17)与下配向膜(16)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2V到6V。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模组,液晶面板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配向膜和液晶层,背光模组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增亮膜、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上光学膜片、导光板和下光学膜片,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金属阴极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基板,基板上设有阳极,阳极与金属阴极层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金属阴极层和阳极来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发光,发的光可为红、绿、蓝、白单色,也可以是全彩效果,使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更好,并且显示的亮度更加均匀,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IPC分类】G02F1/13357
【公开号】CN204855996
【申请号】CN201520501924
【发明人】陈国狮, 文云东
【申请人】深圳市帝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