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导光板、棱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5703阅读:来源:国知局
组;
[0038]其中,所述中心棱柱体的折射面201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侧棱柱体组中每一条状棱柱体200的折射面201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
[0039]上述方案中,多个条状棱柱体200中,中心棱柱体关于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而位于中心棱柱体两侧的条状棱柱体200关于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而实现完全对称。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具体结构并不作局限,还可以是采用其他结构。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学元件,其可以作为导光板,还可以作为棱镜,或者,还可以作为可进行光线传播的其他光学元件。
[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就是采用如上所述的光学元件形成。也就是说,所述导光板的结构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结构相同。
[0042]具体地,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3]如图2所不,所述导光板10包括一透光基体100,所述透光基体100包括第一面,在所述第一面上沿一预定方向排列有相互平行且沿另一预定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棱柱体200 ;其中,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上,每一所述条状棱柱体200在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的一侧具有一折射面201,所述折射面201自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边缘的一端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倾斜,并且,从距离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最近的条状棱柱体200向距离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最远的条状棱柱体200,所述折射面201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00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10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可保证经透光基体100表面的棱镜出射的光线不完全垂直于透光基体100的表面而向上出射,可以增大背光模组的视角,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光板10上表面设置棱柱体时存在视角小的问题。
[00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列方向和延伸方向可以分别是导光板10的透光基体100的相邻两侧边缘的延伸方向,其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条状棱柱体200的结构,对于所述排列方向和延伸方向并不进行限定。
[00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元件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中所述横截面平行于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三角形包括:第一顶点;连接于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折射面201由所述第一边形成。
[0047]采用上述方案,每一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结构还可以是横截面为梯形等各种形状的条状棱柱体200,仅需保证各条状棱柱体200上的折射面201自中心至边缘倾斜角逐渐增大。
[0048]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光板10中,优选的,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延伸方向之间夹角为90° ±1°。采用上述方案,导光板10的透光基体100上由各条状棱柱体200形成的棱镜结构的角度优选为90° ± 1°,也就是说,各条状棱柱体200的延伸方向与透光基体100的一侧边缘平行,而与另一侧边缘垂直。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仅提供一种优选方案,并不对此作局限。
[0049]此外,如图2所示,优选的,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上,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相对于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将多条棱柱体对称分布在透光基体100上,更利于光线均匀地扩散。
[0050]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元件上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优选结构。
[0051]如图2所示,多个条状棱柱体200包括:
[0052]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上,位于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所在位置处的中心棱柱体,所述中心棱柱体包括相对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的两个折射面201 ;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心棱柱体的两侧的两个侧棱柱体组;
[0053]其中,所述中心棱柱体的折射面201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侧棱柱体组中每一条状棱柱体200的折射面201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
[0054]上述方案中,多个条状棱柱体200中,中心棱柱体关于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而位于中心棱柱体两侧的条状棱柱体200关于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而实现完全对称。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具体结构并不作局限,还可以是采用其他结构。
[005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光板10,其还包括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散射网点300。所述散射网点300可以设计成扇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并与导光板10出光面上的棱镜的角度相匹配,以达到最佳出射效果。
[0056]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棱镜,该棱镜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元件形成。也就是说,该棱镜的结构与光学元件的结构相同。
[0057]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0058]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棱镜包括一透光基体100,所述透光基体100包括第一面,在所述第一面上沿一预定方向排列有相互平行且沿另一预定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棱柱体200 ;其中,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上,每一所述条状棱柱体200在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的一侧具有一折射面201,所述折射面201自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边缘的一端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倾斜,并且,从距离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最近的条状棱柱体200向距离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最远的条状棱柱体200,所述折射面201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0059]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棱镜设置有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组成的棱镜,且多个条状棱柱体200设计为:以透光基体100的中心为中轴,左、右两边排列,越靠近该透光基体100的边缘,条状棱柱体200的倾角越大,可保证经透光基体100表面的棱镜出射的光线不完全垂直于透光基体100的表面而向上出射,增大了光学元件的光传播角度。
[006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元件中,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中所述横截面平行于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三角形包括:第一顶点;连接于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靠近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折射面201由所述第一边形成。
[0061]采用上述方案,每一条状棱柱体200均为横截面呈三角形,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结构还可以是横截面呈梯形等各种形状的棱柱体,仅需保证各条状棱柱体200的折射面201自中心至边缘倾斜角逐渐增大。
[0062]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元件中,优选的,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条状棱柱体200的延伸方向之间夹角为90° ±1°。也就是说,所述透光基体100上由各条状棱柱体200形成的棱镜结构的角度优选为90° ±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仅提供一种优选方案,并不对此作局限。
[0063]此外,如图3所示,优选的,在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的排列方向上,多个条状棱柱体200相对于所述透光基体100的中心对称。将多条棱柱体对称分布在透光基体100上,更利于光线均匀地扩散。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的优选结构:
[0064]如图3所示,多个条状棱柱体200包括:
[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