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15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该音乐装置的弦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图1-图2示出了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具体来说可以是一种吉他,包括琴头1、琴枕2、琴弦3、琴颈4、指板5、共鸣箱6、琴码7、固弦锥8、琴桥9、面板10等主要部件,其中琴头1,主要用于固定琴弦的一端,其上有旋钮调节琴弦音高,琴枕2用于把把琴弦3垫高到适合演奏的高度;琴弦3弹拨能产生震动并带动吉他发出声音;琴颈4用于支撑琴弦,连接吉他琴头和共鸣箱;指板5上有品丝,通过将琴弦按压在指板5上,调节琴弦的有效震动弦长,从而改变吉他的音高;吉他共鸣箱6起到放大琴弦声音的作用;琴码7是连接琴弦3和共鸣箱6的主要部件;固弦锥8用于固定吉他琴弦;琴桥9的作用有二,一是固定琴码7,从而支撑起琴弦3,二是在琴桥9上有弦孔,琴弦3带金属环21的一头塞入其中,然后用固弦锥8插入固定。

该音乐装置的拉弦方式如图3所示,是在吉他的面板10上用胶粘的方式固定一个琴桥9,将琴弦3带金属环21的一端塞入一个洞穿琴桥9和面板10的锥形孔22中,然后用固弦锥8塞入其中卡死固定,这种拉弦方式的受力分析图如图4所示,琴弦受到的拉力方向为F1,琴码承受的压力方向为F2,面板和琴桥承受的拉力方向为F3,即面板在琴弦拉力做用下,长期承受一个杠杆式的作用力,这将最终导致面板的变形,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琴桥被拉离面板。

在此种拉弦方式下,优质的面板和面板音梁结构将提供稳定的、优质的音色,而劣质的,结构不稳定的面板则会衰减琴弦的震动,因此吉他的的琴弦震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吉他面板的限制,尤其是当面板材质不佳或弯曲变形后,琴弦弹拨发出的音色无法达到最佳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之一,并提供一种具有新的弦的固定方式的带有弦的音乐装置,以使得琴弦的震动更好地传达到面板并提高琴的音色,同时又降低面板的弯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音乐装置的第一端;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设置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面板具有外侧和与之相对的内侧;

背板,所述背板在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形成的方向所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面板相对;

至少一个侧边,所述侧边在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延伸从而使得所述音乐装置的内部形成一个腔体;

琴桥,所述琴桥位于所述面板的外侧;

琴码,所述琴码位于所述琴桥的外侧;

尾梢,所述尾梢为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头部相对的第二端的最远处;

内拉弦板,所述内拉弦板位于所述音乐装置的腔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琴桥相对:所述内拉弦板相对于面板能够活动,并不固定于所述面板;所述内拉弦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个端部和第二个端部;所述第一个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个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个端部上具有连接装置,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所述尾梢的位于所述腔体的内侧面上的调节装置;

弦,所述弦在所述音乐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位于所述琴码之上,所述弦中的至少一根的端部具有膨大物,所述膨大物越过所述琴桥、面板及内拉弦板上的贯通的孔并进入所述腔体;

固弦锥,所述固弦锥插入所述琴桥、面板及内拉弦板上的贯通的孔并将所述膨大物固定于内拉弦板上;所述琴桥和面板上的贯通的孔的尺寸足够大使得所述琴桥或面板不与所述固弦锥接触或者即便接触也不对固弦锥起到固定作用;

当所述弦被张紧时,所述内拉弦板被拉紧在所述面板的内侧并紧贴于所述面板,通过调节所述尾梢的调节装置将所述弦的拉力引导至所述尾梢。

进一步的,所述膨大物为环状物、球状物或不规则形状物。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为金属丝或非金属的具有弹性的丝状物。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为调节螺丝或调节螺钉。

进一步的,当所述调节装置被调节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内拉弦板仅通过所述第一端上的某个点与所述面板的内侧接触。

本实用新型另外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音乐装置的第一端;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设置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面板具有外侧和与之相对的内侧;

背板,所述背板在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形成的方向所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面板相对;

至少一个侧边,所述侧边在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延伸从而使得所述音乐装置的内部形成一个腔体;

琴桥,所述琴桥位于所述面板的外侧;

琴码,所述琴码位于所述琴桥的外侧;

尾梢,所述尾梢为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头部相对的第二端的最远处;

内拉弦板,所述内拉弦板位于所述音乐装置的腔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琴桥相对:所述内拉弦板相对于面板能够活动,并不固定于所述面板;所述内拉弦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个端部和第二个端部;所述第一个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个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个端部上具有连接装置,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位于所述腔体的内侧面上的调节装置;

弦,所述弦在所述音乐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位于所述琴码之上,所述弦中的至少一根的端部具有膨大物,所述膨大物越过所述琴桥、面板及内拉弦板上的贯通的孔并进入所述腔体;

固弦锥,所述固弦锥插入所述琴桥、面板及内拉弦板上的贯通的孔并将所述膨大物固定于内拉弦板上;所述琴桥和面板上的贯通的孔的尺寸足够大使得所述琴桥或面板不与所述固弦锥接触或者即便接触也不对固弦锥起到固定作用;

当所述弦被张紧时,所述内拉弦板被拉紧在所述面板的内侧并紧贴于所述面板,通过调节所述尾梢的调节装置将所述弦的拉力引导至所述背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改善了面板的受力方式,面板受到的是由琴弦和内拉弦板共同作用下的咬合力,而不是传统拉弦方式之下的单纯压力,从而使琴弦与面板结合得更加紧密,且面板不易发生弯曲变形;

2、改善了音乐装置的共鸣,相对于传统的拉弦方式,本实用新型更容易将琴弦的震动传递给面板,引起音乐装置的共鸣,从而发出美妙的音色,大大降低了对面板材质的需求,即使是材质一般的面板也能够发出高品质的音色;

3、拉线方式的应用范围广,这种拉弦方式适用于任何一种吉他,甚至是带有弦的音乐装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音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音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音乐装置的弦的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音乐装置的弦及面板的受力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音乐装置的弦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音乐装置的弦的固定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音乐装置的弦和面板的受力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为详尽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带有弦的音乐装置,具体可以为一种吉他,如图5-图6所示,其具有头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音乐装置的第一端;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面板10,所述面板设置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面板具有外侧和与之相对的内侧;背板(附图未示出),所述背板在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形成的方向所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面板相对;至少一个侧边(附图未示出),所述侧边在所述面板10和所述背板之间延伸从而使得所述音乐装置的内部形成一个腔体。

还具有琴桥9,所述琴桥9位于所述面板10的外侧;琴码7,所述琴码7位于所述琴桥9的外侧;尾梢14,所述尾梢14为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头部相对的第二端的最远处。

此外还具有内拉弦板11,所述内拉弦板11位于所述音乐装置的腔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面板10的内侧并与所述琴桥9相对:所述内拉弦板11相对于面板能够活动,并不固定于所述面板;所述内拉弦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个端部和第二个端部;所述第一个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个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个端部上具有连接装置,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所述尾梢14的位于所述腔体的内侧面上的调节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为钢丝12,调节装置为调节螺丝13。

内拉弦板11上具有一个贯穿的孔15,琴桥9上也具有一个贯穿的孔16,琴弦3一端的金属环21通过孔15和孔16并由同样贯穿孔15和孔16的固弦锥8固定在内拉弦板11上,内拉弦板11相对于面板10不做固定设置,即内拉弦板11是可活动的,内拉弦板11的一端用钢丝12固定在吉他尾梢14上的调节螺丝13上,琴桥9上的孔16的尺寸足够大使得琴弦3和固弦锥8得以通过,但是琴桥9不与固弦锥8接触或者即便接触也不对固弦锥8起到固定作用。

如此琴弦3将不再直接被固定在琴桥9和面板10上,而是穿过琴桥9和面板10上的孔固定在内拉弦板11上,内拉弦板11通过钢丝12和调节螺丝13固定在尾梢14上。

当吉他装好弦并被调节到标准音高时,内拉弦板11将被拉紧在吉他面板下方并紧贴于面板,这时候锁紧调节螺丝13,琴弦3的拉力将被引导至吉他尾梢14上,从而有效释放吉他面板10所承受的拉力,稳固吉他内部结构,缓解吉他面板的变形,并从根本上杜绝琴桥脱落的问题。

这种拉弦方式的受力分析图如图7所示。琴弦受到的拉力方向为F1,琴码承受的压力方向为F2,内拉弦板承受琴弦给它的拉力方向为F4,钢丝给它的拉力方向为F5,内拉弦板形成一个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在O点上面板10受到内拉弦板的向上的作用力,即吉他面板受到的是由琴弦和内拉弦板共同作用下的咬合力,而不是传统拉弦方式之下的单纯压力,从而使琴弦与面板结合得更加紧密。相对于传统的拉弦方式,本设计更容易将琴弦的震动传递给面板,并引起音乐装置的共鸣,从而发出美妙的音色。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类似的部分不再赘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内拉弦板11还可以通过钢丝固定在吉他的共鸣箱的与面板相对一侧的背板上,并将内拉弦板受到拉力引导到背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音乐装置可以是任何一种吉他,包括各种古典吉他、民谣吉他或是电子吉他,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弦乐器,只要是适用于弦的固定方式的音乐装置即可。

附图标记释义:

琴头1

琴枕2

琴弦3

琴颈4

指板5

共鸣箱6

琴码7

固弦锥8

琴桥9

面板10

金属环21

锥形孔22

内拉弦板11

钢丝12

调节螺丝13

尾梢14

内拉弦板11的贯穿的孔15

琴桥9的贯穿的孔16

琴弦受到的拉力方向F1

琴码承受的压力方向为F2

面板和琴桥承受的拉力方向F3

内拉弦板承受琴弦给它的拉力方向F4

钢丝给内拉弦板的拉力方向F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