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97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箱,作为画面展示的设备,经常存在亮度不佳或不均匀的问题,这一方面是与光源系统的反射器结构设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灯箱内积累的灰尘有关。由于灯箱光源在使用中产生的静电,使光源的表面吸附了大量的灰尘,对灯箱的亮度造成影响,而且在光源表面上吸附的灰尘不容易清理。另外,现有的灯箱反射器板多为一个很大的整体板材结构,由于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造成在安装操作上非常不方便,尤其对于采用底开盖或侧开盖式灯箱结构时,由于灯箱前盖无法打开,操作空间更为狭小,当遇到需要对灯箱及光源结构进行维护或更换的时候,则不得不将整个反射器板拆卸下来再进行操作。同时现有的灯箱也存在着厚度过大,反光板反射光线不均匀,导致灯箱展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当前需要一种新的灯箱结构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以克服现有灯箱厚度过大,亮度不佳或不均匀的问题,以及反射器安装维护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一透明前盖板及一反射板,所述前盖板与反射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所述前盖板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光源位置相对的遮光部。应用本发明,通过密闭的盒体容纳空间,使光源在使用中与外界隔离,避免了因吸附的灰尘对灯箱亮度与均匀度造成的影响;同时,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可以将整个灯箱的反射板分解为多个模组来拼装,单个模组不仅重量轻,体积小,而且容纳于一个模组盒体内,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安装或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底开盖或侧开盖式灯箱,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就可以很方便的从开盖处对模组进行装入与卸出的操作,同时本发明的结构也使得灯箱的整体厚度得以减小,整体光线更加均匀。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模组型光源盒立体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灯箱反射器模组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封边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条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包括一盒体10,所述盒体10包括一透明前盖板11及一反射板,所述前盖板11与反射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所述前盖板11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光源位置相对的遮光部12。将这些光源盒并排紧密排列在灯箱框架内,就可以组成完整的灯箱光源系统。现有的灯箱除了灯箱框架和光源系统外,一般还需要在展示画面后设置一整块柔光板,使光源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光得到均匀柔化处理后再照射到画面上。而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光源盒结构,其透明前盖板就可以使用柔光板材质,起到将光源发出的光均匀柔化的作用,相当于整个光源系统发出的光线就已经是经过均匀柔化处理后的光线,因此不再需要设置整块柔光板,节省了造价。所述透明前盖板11可以由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形成,所述遮光部12可以是由不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形成于所述前盖板上的遮光层结构,例如通过丝网印刷等方式附着于前盖板上。由图2可知,对于LED灯箱来说,遮光部12的位置正对着LED光源,避免了 LED正向的直射光过强的照射向展示画面,从而使整体光线更加均匀。在现有的灯箱中,如果展示画面距离光源过近,则会由于距离光源最近的区域的光线过强而造成其他区域的暗区,形成整体画面的光线不匀,甚至可以在画面中看到光源的亮点,因此,不得不将展示画面与光源的距离拉远,但这样就造成了灯箱的整体厚度加大,不仅使得制造成本增加,而且浪费空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遮光部将这部分强光遮挡住,或过滤掉一部分,使之与其他区域的光线强度基本一致,因此避免了当展示画面距离光源较近时的画面亮暗不匀的问题。而遮光部的面积可以根据光强、画面与光源的距离以及光源的形状而具体设计。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模组型光源盒立体示意图,包括一盒体20,所述盒体20包括一透明前盖板21及一反射板22,所述前盖板21与反射板22相对设置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所述前盖板21上具有多个与所述光源位置相对的遮光部23。图3所示的光源盒中的光源是灯管,所述遮光部23呈多个与灯管平行的遮光条形状。图3中的反射板形状呈从灯管位置24向两侧波浪形或折线阶梯形对称展开,此夕卜,也可以是呈凹弧线型等其他形状。遮光条23可以是连续的一条遮光线;或者是由多个断续的遮光点组成,而遮光点之间的缝隙可以透过光源的光线,不至于将强光部分的光线全部遮挡,以免造成黑线。具体来说,所述遮光部可以包括两个与灯管平行的遮光条,所述两个遮光条之间的间隙正对灯管,且所述间隙的直径小于灯管的直径。这样,既可以通过间隙透过一部分最强光,但这部分强光又不至于透过过多,可通过间隙的宽度来对透过的强光进行调整。此外,所述遮光部可以包括多个与灯管平行的遮光条,例如图3所示的六根,所述多个遮光条可以从灯管位置向两侧对称分布。对于LED灯箱来说,所述光源则可以包括多个LED,所述遮光部为与所述LED的位置相对的遮光点。本发明所述遮光点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或网形结构;也可以是呈中空的圆形(环形)或多边形结构。所述遮光点的中空部正对光源,则可以起到如上述所述对透过的强光光通量进行控制的作用,例如,可以控制所述中空部的面积小于遮光部的面积的50%,以达到距离与亮度均匀之间的平衡。通过具体试验获知,如果同样达到亮度均匀的效果,假设无遮光部时,前盖板与展示画面的距离为dl ;使用实心遮光部时,前盖板与展示画面的距离为d2 ;使用环形遮光部时,前盖板与展示画面的距离为d3 ;则有d3 < d2 < dl的关系。这是因为当不使用遮光部时,距离过近会使光源容易在画面上形成亮点;而实心遮光部容易在距离过近时在光源位置形成暗点;而环形遮光部可以在这个较近的距离上取得亮度的平衡。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光源盒体)的分解示意图,包括反射板101、上侧板102、下侧板103、左封边104、右封边105,及透明前盖板106 ;所述前盖板106与反射板101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上下侧板102、104及左右封边104、105围合形成一密闭的容纳空间,用于密闭容纳光源,所述反射板101上具有多个光源安装孔。光源可以是多样的,例如灯泡、灯管或LED发光体等。其中,所述反射板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可以是形成至少一个凹槽,如图5所示,反射板101具有两个凹槽,而所述光源安装孔1011则可以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安装人员可以通过该安装孔1011将光源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的反射板上,而且,所需要的电线或电路板等电路配件可以透过安装孔装设于反射板后面。所述反射板可以利用底边中部形成的一个外翻边1012与上下侧板通过螺钉连接。当然,反射板并不一定必须通过该外翻边设计与上下侧板围合连接,实际上,如果左右封边与反射板是一体成型的,而左右封边与上下侧板的连接就可以起到围合连接反射板的作用,而外翻边1012的连接则进一步起到了加强连接强度的作用。左右封边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固定前盖板,同时在侧面起到密封作用。封边的形状可以是平板状或角钢形状(形成内翻边形状)等,都是可以的,特别是为了扣合前盖板,一般都会形成一个内翻边来扣压前盖板。但无论何种形状,由于封边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当其位于光路上时,对光源光线会造成一定的遮挡,形成弱光区;而且由于封边位于模组装置的边沿,当在灯箱内组合并排连接使用时,弱光区得不到补光且范围变大,因此在封边位置就容易形成暗区或黑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将左右封边高于反射板左右侧边的部分由透明材质形成,当然,也可以将左右封边全部由透明材质制成,显然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于透明材质对光线造成的损耗较小,因此,可以避免暗区的形成。而左右封边高于反射板左右侧边的部分可以与前盖板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通过左右封边上沿的内翻边与前盖板的接合,可以固定住前盖板。前盖板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内翻边的上方或下方;也可以通过压合的方式将前盖板扣在内翻边的下方,使前盖板得到固定。而在所述内翻边上具有多个镂空部,通过镂空部的设计,可以允许更多的光线通过,也减少了对光线的遮挡。镂空部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椭圆形、方形等,或者是呈锯齿波或方波状的缺口等形态,只要是能尽量少的阻挡光线同时还可以固定住前盖板即可。而所述内翻边镂空后,质地上容易变软,对前盖板的支撑力可能不足,这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在内翻边外沿进一步形成一立边,如图6所示,立边10511使得整个内翻边1051的强度得到了增强,从而也使右封边105的强度得到增强。在图6中还可以看出,右封边105与上下侧板之间可以通过插接部1052插接围合。插接结构不仅牢固,而且相互之间起到了位置校正的作用。此外,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光源安装条106,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安装条设置于反射板后方并与所述上下侧板相连接,且安装条上具有多个光源安装部1061,位置与所述反射板上的光源安装孔1011相对应。而为了加强安装条的强度,还可以增加一个支撑件107,位于安装条106的下方,并与封边接合固定,从中部支撑住安装条,以免安装条塌陷,同时也对整个反射板的强度起到了增强的作用。如图7所示实施例,所述安装条106可以为槽型,槽边1062与所述反射板相贴合,槽口内设置有多个光源安装片1061,所述光源安装部位于安装片上。而槽口内底部还可以容纳从安装片下引出的光源电路导线等,在槽口内的封闭空间内走线,非常安全、方便。通过安装条,可以事先将光源安装固定后再整体安装于模组装置中,就像安装一个灯管一样方便,提高了现场组装的效率;而且,安装条在下方支撑住了反射板,加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光源安装条承载并固定了光源,因此简化了反射板中的安装部位的结构设计。本发明所述的透明材质,是指可以透过光的材质,例如玻璃、PC板、透光板、柔光板、磨砂玻璃等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如果采用全透明前盖板,则可以便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一次性透射出去,比较适合于画面展示的底色为白色或浅色的灯箱展示画面;而当采用半透明前盖板(如柔光板、奶白板等)时,则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半透明前盖而将部分光线反射回反光板,再二次反射出去,如此,则相当于通过半透明前盖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先进行均匀处理后再照射向画面展示方向,使得透过半透明前盖板的光线整体上更加柔和。举例来说,当设置在灯箱上的展示画面的底色为白色或浅色系时,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该展示画面的白膜或浅色膜而部分的被反射回反射板侧,再形成二次反射照射向画面,通过这种往返多次反射,利用光的衍射效应,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均匀柔化处理;但是,当设置在灯箱上的展示画面的底色为黑色或深色系时,该展示画面的黑膜或深色膜就会吸收光源发出的光线,而不会或很少将光线反射回反射板侧,这就减少了二次反射的机会,也减小了经由二次反射所达成的匀光效果,这就会在展示画面上产生亮条,影响了灯箱的展示效果,只能通过增加灯箱的厚度,延长光程来减弱亮条,但这无疑会增加制造成本,并影响美观。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将前盖板设置为半透明前盖,就会通过该半透明前盖形成的二次反射将光源发出的光线首先在盒子内部即进行均匀柔化处理,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发出均匀光线的光盒,当光盒发出的光线到达展示画面的黑膜或深色膜时已经是匀光处理后的光线,避免了在展示画面上产生亮条,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减小灯箱的厚度,由于光程缩短,也增加了整体亮度,或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功耗。本发明通过密闭的容纳空间形成的盒体结构,使光源在使用中与外界隔离,避免了光源的表面直接吸附外界的灰尘,即使由于光源产生的静电作用,长期使用后在透明前盖外吸附有灰尘,也很容易将平整的透明前盖体外的灰尘清理干净。而且本发明可由多个反射器模组的组合来共同组成灯箱的整体反射器板,因此,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对单个反射器模组进行装入或拆出的操作,很方便的完成整体灯箱反射系统的安装或调试。这对于地铁灯箱来说,优势更加明显。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用于地铁的灯箱是不允许前开盖的,只能是通过底部开盖的方式对灯箱反射器进行安装维护。在现有技术情况下,如果灯箱光源中有一个光源点发生损坏,由于底开盖灯箱的操作空间狭小,维修人员需要不得不将整个反射板卸出后进行维修。而利用本发明,可以将该损坏的光源所在的模组取出即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反射板101的凹槽结构,可以呈锯齿波或具有间隔的正向三角波型等,还可以是梯形波形。梯形波形的凹槽结构,不仅槽底为平面,可以方便安装光源,而且,相邻凹槽的相邻槽体侧面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一个平面。如果是相邻凹槽紧密相接,则相邻槽体侧面形成的夹角容易在展示画面的相对位置形成亮线,影响了画面的展示效果;而将相邻两凹槽的两侧边间隔一段距离,形成一平面,则由于该平面处不会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会聚,避免了亮线的出现。同时,形成的平面也增加了反射板的自身强度,当与透明前盖抵触支撑时,可以更好的与透明前盖贴合,提高盒体整体的紧密性。梯形波的底边与两侧边的夹角优选为大于或等于光源的发光角度,即梯形波的侧边处于光源的有效发光角度之外,光源的发光角度为光源的光线散射角度,例如当光源的发光角度为40度-120度时,如果所述底边与侧边的夹角小于120度,则会阻挡光源的直射光线,因此,优选的,梯形波的底边与两侧边的夹角应不小于120度。这样,由于灯箱是二次反射设备,反射板的梯形波侧边不仅不会阻挡光源的直射光线,而且可以将从画面展示板的方向反射回来的光再次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沿梯形波底边至顶边方向,所述梯形波侧边与画面展示方向的距离是逐渐缩短的,而恰好,从画面展示方向反射回的光线也是从梯形波底部向两侧渐弱的,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所述侧边距离画面展示方向最近的部位也是从画面展示方向反射回的光线最弱的部分,如此可以最短的光程将最弱的光线再次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由此,沿侧边以此类推,可以将渐强的光线以渐长的光程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实现了整体光线的均匀。所述模组装置的高度优选为与所述灯箱的高度相匹配,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度进行相应设置,譬如高度小于灯箱的高度,可以安装在灯箱内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的,所述反射板的凹槽的侧面可以具有多条凸棱,以增加对二次反射光线的匀光效果,这些凸棱可以是与所述凹槽槽口边沿平行,且呈阶梯状分布于所述凹槽的侧面上。反射板的阶梯形可以根据反射板的尺寸和设置的光源点的数量,进行延伸,其中阶梯形反射板中具有的阶梯平面,将透明前盖方面反射回的光线以尽量短的光程回射向透明前盖,如果在所述阶梯部不是形成凸起,而仍是槽边的斜面,那么,光线将会以较大的光程斜向回射向透明前盖,而正是因为形成了阶梯平面,则可以将回射光线的角度尽量正向于透明前盖;同时,距离光源越远的区域,其光强越弱,而由于槽体的坡度,光强越弱的区域,其阶梯状的凸起平面可以更早的接收到光线并以更短的光程回射光线,因此,进一步起到了匀光效果。阶梯状的凸起平面仅是为了控制受光面的面积或高度,而受光面的面积和高度都是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而有不同,阶梯形仅为较佳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一透明前盖板及一反射板,所述前盖板与反射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所述前盖板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光源位置相对的遮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为由不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形成于所述前盖板上的遮光层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灯管,所述遮光部为至少一个与灯管平行的遮光条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条由多个断续的遮光点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至少两个与灯管平行的遮光条,所述两个遮光条之间的间隙正对灯管,且所述间隙的直径小于灯管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多个与灯管平行的遮光条,所述多个遮光条从灯管向两侧对称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所述遮光部为与所述LED的位置相对的遮光点。
8.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点为圆形或多边形或网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点为中空的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点的中空部正对光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的面积小于遮光部的面积的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灯箱的模组型光源盒装置,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一透明前盖板及一反射板,所述前盖板与反射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所述前盖板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光源位置相对的遮光部。应用本发明,通过密闭的容纳空间,使光源在使用中与外界隔离,避免了因吸附的灰尘对灯箱亮度与均匀度造成的影响;同时本发明的结构也使得灯箱整体厚度减少,且光线更加均匀。
文档编号F21V1/00GK103062710SQ2011103165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王默文 申请人:北京莱易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