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17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的转换接头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灯管的转换接头机构。
背景技术
T5、T8是常用的灯管,一般来说荧光灯管的规格 是根据灯管外径来分类的,将一英寸(25. 4毫米)分成8个等分,每一等分为Τ1,Τ8就是8等分,刚好是一英寸数(25. 4毫米)外径的灯管,而Τ5则只有5等分,所以不足一英寸,比Τ8小些,所以Τ5、Τ8就是指灯管的外径大小,一般来说灯管越细发光效率越高(相同功率下),该些灯管除了管径不同外,其发光效率、耗电量、及演色性及价格等亦有所不同。目前一般家庭、学校或是公司行号等场所所使用的大多是价格便宜的Τ8灯管,然而Τ8灯管每秒的频闪次数仅60次,若长时间处于Τ8灯管的灯光下,不仅眼睛容易感到疲累,亦会造成视力的衰退;与Τ8灯管相较,Τ5灯管每秒频闪次数高达30,000至50,000次,对人类的肉眼而言,完全察觉不出其闪烁的程度,也大幅地降低了使用者肉眼的负担,且在同样的功率下,Τ5灯管亦因发光效率佳而具有较Τ8灯管更高的亮度,换言之,即Τ5灯管较为省电,故,于高功率的Τ5灯管问世后,即有愈来愈多的使用者意欲采用不伤眼且较省电的高功率Τ5灯管,然而,Τ5灯管却因管径与Τ8灯管相异的缘故,其接脚间的间距较Τ8灯管为小而无法安装于Τ8灯座上,故,若欲采用Τ5灯管,须连灯座一起替换才行,不仅安装过程极为麻烦,亦造成资源的浪费。类似的,对于采用Τ5灯座者,如因所需而欲采用Τ8灯管时,亦无法直接将Τ8灯管安装于Τ5灯座上。中国台湾专利第Μ288049号揭露一种灯管转换头,其转接头的插孔形成于一电路板上,再透过电路板的预设电路转换另一插接柱。中国台湾专利第Μ334273号则揭露一种灯管转换头,其转接头则是利用金属的组件取代电路板来简化结构。上述的两种方式,应用于传统荧光日光灯管,因灯管安装于灯座上后,灯管与灯座之间仍保有间隙,故使用转接头即使些许改变灯管的长度,加上转接头的灯管仍可以安装于灯座上。然而,对于灯管长度变化容许较小的灯座而言,例如LED灯管的灯座,维持灯管原本的长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可应用于Τ8或其它规格灯管欲延用Τ5灯座时,可以不须更换Τ5灯座。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组件简化且容易组装,可以大幅降低制作成本。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利用其结构设计控制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尺寸,藉以使得灯管在安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前后的长度维持一致。[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包括一上盖体、一下盖体以及一电连接结构。该上盖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该下盖体包括成段差安排的一第一室、一第二室,该第一室以及该第二室分别与该上盖体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相互盖合,其中对应该第二表面的该第二室固定有符合一第二规格的至少二接触柱,且该至少二接触柱的一部分暴露于该下盖体外且暴露出的该至少二接触柱位于该第一室的一侧。该电连接结构容置于该下盖体中,其中该电连接结构信号连接容置于该二穿孔中的一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与该至少二接触柱。较佳地,该第一规格为T8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T5灯管规格,或者该第一规格为非T8且非T5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T5灯管规格。较佳地,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两者至少之一的侧缘设置至少一卡扣以与该下盖体盖合,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于该下盖体上对应该卡扣的位置处设置的卡槽,以与该卡扣卡合。较佳地,该电连接结构包括容置于该第一室中的第一导电连接片、容置于该第二室中的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及连接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与该第二导电连接片的导线。较佳地,当该灯管的该二电极接脚穿过该二穿孔而容置于该第一室中时,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电极接脚,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该第二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接触柱。较佳地,该导线的一第一端焊接至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且该导线的一第二端铆接至该第二导电连接片。较佳地,该上盖体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侧壁,且该侧壁大致垂直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较佳地,该侧壁的一第一边连接该第一表面且该侧壁的相对该第一边的一第二边连接该第二表面,使得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是同一垂直面上。较佳地,该至少二接触柱由邻近该第一边的位置穿出该第二室而暴露于该下盖体外。较佳地,该至少二接触柱为二铜柱。本实用新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可将符合第一规格(例如T8或其它灯管规格)的灯管连接至符合第二规格(例如T5灯管规格)的灯座上,避免更换第二规格的灯座,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段差设计,可以保持具有灯头的灯管安装上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长度与未安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长度一致,可以避免现有的转换接头安装于灯管上时造成灯管总长度增加的缺点。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组件简单,能够简化组装程序与步骤,适合大量生产且具有较低的成本,同时设计上可以确保信号连接的稳定。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容置于下盖体中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立体侧视示意图。[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与灯管结合的立体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规格,无论是第一规格或第二规格,是指根据灯管外径来作为灯管的规格。目前依据此分类规格的灯管,其电极接脚的间距亦有规定。因此,以下的技术方案即对于符合不同规格的电极 接脚提供转换的机构。其次,本实用新型以下的电极接脚,主要以目前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为说明举例,但可以理解的,电极接脚的数目大于二者,亦可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不同间距的电极接脚转换的问题。又,本实用新型以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可以为高分子材料制作,例如阻燃性聚碳酸,但上述仅用于举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包括一上盖体10、一下盖体12以及一电连接结构14。上盖体10包括一第一表面102、一第二表面104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102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107。其次,上盖体10更包括一侧壁106,连接第一表面102与第二表面104,且侧壁106大致垂直第一表面102与第二表面104,其中侧壁106的一第一边1061连接第一表面102,相对第一边1061的一第二边1062连接第二表面104,使得第一表面102与第二表面104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是同一垂直面上。因此,上盖体10的第一表面102与第二表面104呈现一段差的形状安排。又,第一表面102以及第二表面104两者至少之一的一侧缘设置至少一^^扣105,其可用于与下盖体12盖合之用。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04、卡扣105以及侧壁106的几何外型可以依据所需而有不同的设计,例如第一表面102用以承接灯头2,其可具有一大致平坦的表面,侧壁106可具有一弧形表面以匹配灯头2的外型等
坐寸ο再者,穿孔107则具适当大小和形状,以提供灯管的灯头2的二电极接脚21穿插之用,其中二穿孔107的间距相当于二电极接脚21的间距,灯头2的直径则符合以管径分类的第一规格,于本实施例中为一 T8灯管规格。依据上述,当灯头2的二电极接脚21穿插于二穿孔107中时,侧壁106邻近灯头2的一部分。其次,下盖体12包括成段差安排的一第一室122、一第二室124,其可分别与上盖体10的第一表面102以及第二表面104相互盖合,其中,第一室122对应第一表面102,第二室124对应第二表面104。于本实施例中,下盖体12于对应上盖体10的卡扣105的位置处设置卡槽125以与卡扣105卡合。可以理解的,卡槽125的位置与大小设计并无限制,只要与卡扣105匹配即可。又,下盖体12更包括至少二接触柱123,该至少二接触柱123固定于第二室124中,例如于第二室124中设置槽孔(图上未绘)穿设二接触柱123,且接触柱123的间距符合一第二规格,例如第二规格为一 T5灯管规格。其次,二接触柱123穿过第二室124的槽孔后,二接触柱123的一部分被暴露于下盖体12外,且暴露出的二接触柱123相邻于第一室122。若以盖合于下盖体12的上盖体10的侧壁106来看,二接触柱123由邻近侧壁106的第一边1061的位置穿出第二室124而暴露于下盖体12外。再者,二接触柱123可用传导良好的材料制作,例如利用铜柱来作为二接触柱123。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二接触柱123所符合的灯管规格为符合T5灯管规格,穿孔107所符合的灯管规格则不限于上述的T8灯管规格,亦可为符合T9、T12等其它灯管规格。依据上述,下盖体12的段差外型与上盖体10的段差外型匹配,使得两者能够完全盖合。又,下盖体12的段差设计,使得暴露出的二接触柱123位于第一室122的一侧,如此使得整个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的尺寸并不会有二接触柱123突出而造成整体长度变长。当灯头2的二电极接脚21穿插于二穿孔107中时,灯头2的二电极接脚21与二接触柱123并排,因此装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并不会使得灯管的总长度增加,而是与原来灯管的长度一致。其次,电连接结构14则信号连接容置于二穿孔107中的灯头2的二电极接脚21与下盖体12的二接触柱1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组合示意图,图3则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容置于下盖体中的俯视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I、图2以及图3,电连接结构14包括一第一导电连接片141、第二导电连接片142以及一导线143,其中第一导电连接片141容置于下盖体12的第一室122中,第二导电连接片142容置于下盖体12的第二室124中,导线143则连接第一导电连接片141与第二导电连接片142。于一实施例中,导线143可以以可挠性材料包覆可导电的材料制作,以便于设置于下盖体12中,其中导线143的一第一端1431可利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导电连接片141,导线143的一第二端1432铆接至第二导电连接片142。又,第一导电连接片141可以以金属片弯折成适当的几何形状且设置位置对应于上盖体10的二穿孔107附近,以便当灯管2的二电极接脚21穿过二穿孔107而容置于下盖体12的第一室122中时,第一导电连接片141信号连接二电极接脚21。可以理解的,下盖体12的第一室122中可设置其它的限位结构126、128,其中限位结构126用以稳固穿过二穿孔107的二电极接脚21,稳固二电极接脚21与第一导电连接片141的接触,限位结构128则可稳固第一导电连接片141于第一室122中的位置。再者,容置于第二室124的第二导电连接片142亦可以金属片制作,例如一设有二孔洞的扁平金属片,其中第二导电连接片142的二孔洞对应下盖体12的二接触柱123,以便二接触柱123穿过且信号连接第二导电连接片142。依据上述,本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14可以利用金属片与导线的组合来实现,方便组装于灯管转换接头机构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立体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与灯管结合的立体侧视示意图。依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利用段差设计,可以保持具有灯头2的灯管3安装上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的长度与未安装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的长度一致,可以避免现有的转换接头安装于灯管上时造成灯管总长度增加的缺点。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I的组件简单,简化了组装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程序与步骤,适合大量生产且具有较低的成本,同时设计上可以确保信号连接的稳定,因此是具有新颖以及进步的特征。
权利要求1.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体,其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 下盖体,其包括成段差安排的一第一室、一第二室,该第一室以及该第二室分别与该上盖体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相互盖合,其中对应该第二表面的该第二室固定有符合一第二规格的至少二接触柱,且该至少二接触柱的一部分暴露于该下盖体外且暴露出的该至少二接触柱位于该第一室的一侧;以及 电连接结构,其容置于该下盖体中,其中该电连接结构信号连接容置于该二穿孔中的一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与该至少二接触柱。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规格为T8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T5灯管规格,或者该第一规格为非T8且非T5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T5灯管规格。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两者至少之一的侧缘设置至少一卡扣以与该下盖体盖合,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于该下盖体上对应该卡扣的位置处设置的卡槽,以与该卡扣卡合。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结构包括容置于该第一室中的第一导电连接片、容置于该第二室中的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及连接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与该第二导电连接片的导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灯管的该二电极接脚穿过该二穿孔而容置于该第一室中时,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电极接脚,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该第二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接触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线的一第一端焊接至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且该导线的一第二端铆接至该第二导电连接片。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体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侧壁,且该侧壁大致垂直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壁的一第一边连接该第一表面且该侧壁的相对该第一边的一第二边连接该第二表面,使得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是同一垂直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二接触柱由邻近该第一边的位置穿出该第二室而暴露于该下盖体外。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二接触柱为二铜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包括上盖体、下盖体以及电连接结构。上盖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下盖体包括成段差安排的第一室以及第二室,该第一室以及该第二室分别与该上盖体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相互盖合。对应该第二表面的该第二室固定了符合一第二规格的至少二接触柱,该至少二接触柱的一部分暴露于该下盖体外且暴露出的该至少二接触柱位于该第一室的一侧。电连接结构容置于该下盖体中,且信号连接容置于该二穿孔中的一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与该至少二接触柱。本实用新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利用其段差设计可维持灯管安装转换接头前后的长度,具有突出的效果。
文档编号F21V21/002GK202581179SQ20122020186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陈明允 申请人: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