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64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它包括灯杯、LED灯珠、导热柱、蜡烛状灯罩和柔性线路板,LED灯装设在柔性线路板上,柔性线路板环绕紧贴在导热柱表面,蜡烛状灯罩与灯杯固定装配,它还有上隔板和金属下隔板,上隔板设有上通风孔,金属下隔板设有下通风孔,导热柱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上隔板的上通风孔与导热柱上端口匹配组装,金属下隔板的下通风孔与导热柱的下端口匹配组装,在灯杯上设有多个进风孔,蜡烛状灯罩上设有多个出风孔;进风孔、下通风孔、导热柱、上通风孔和出风孔组成空气自下而上流动的通风散热系统。本发明优点是能使热量在空气自然对流中散发到灯体外部,散热迅速、效果好。
【专利说明】—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照明灯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售有的LED蜡烛灯,其蜡烛灯的结构是上半部分是LED光源及蜡烛状灯罩,下半部分为起散热作用的导热性能的金属壳体和壳体内置的电源。传统的LED蜡烛灯散热方式是LED光源产生的热量向下传送到金属壳体,再通过金属壳体向空气中散发热量来达到灯具散热效果,但在日常生活中,LED蜡烛灯一般都为光源垂直向上安装使用,而从热力学的原理来讲,热量是自下而上流动的,因此传统的LED蜡烛灯的散热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同时,为了避免传统LED蜡烛灯的金属壳体导致的触电风险,此类LED蜡烛灯都必须使用隔离线路的驱动电源,而隔离驱动电源工作时亦会产生大量热能,导致壳体温度更高,同时使用隔离驱动电源的LED蜡烛灯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且电磁干扰也较难处理。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散热速度快和散热效果好的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它包括有灯杯、LED灯珠、导热柱、蜡烛状灯罩和柔性线路板,LED灯装设在柔性线路板上,该柔性线路板环绕紧贴在导热柱表面,所述的蜡烛状灯罩下沿与灯杯上沿固定装配,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隔板和金属下隔板,上隔板设有上通风孔,金属下隔板设有下通风孔,所述的导热柱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上隔板的上通风孔与导热柱上端口匹配组装,金属下隔板的下通风孔与导热柱的下端口匹配组装,在灯杯的杯身设有多个进风孔,蜡烛状灯罩的罩体设有多个出风孔;其中,进风孔、下通风孔、导热柱、上通风孔和出风孔组成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的通风散热系统。
[0005]所述的灯杯和蜡烛状灯罩组合构成的外壳主体材质为非导电材料。
[0006]本发明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优点在于将LED蜡烛灯设计为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散热结构,在灯杯的杯身和蜡烛状灯罩上分别设有多个进风孔和出风孔,且导热柱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使得空气通过进风孔、导热柱和出风孔实现流通,从而令LED光源产生的热量在灯体内外的空气自然对流中散发到外部大气中,散热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散热更加迅速有效,灯杯和蜡烛状灯罩组合构成的外壳主体均采用非导电材料,确保人在安装或拆卸该灯时无触电风险,同时可以选择效率更高的非隔离驱动电源,能较好地处理电磁干扰问题,使产品整体成本更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0008]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09]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它包括有灯杯1、LED灯珠2、导热柱3、上隔板6、金属下隔板7、蜡烛状灯罩4和柔性线路板5,LED灯珠2设在柔性线路板5上,且该柔性线路板5紧贴在导热柱3表面,灯杯I内部有槽位,在槽位上固定放置与槽位相对应的LED电源8,导热柱3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上隔板6设有上通风孔601,金属下隔板7设有下通风孔701,所述的导热柱3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上隔板6的上通风孔601与导热柱3上端口匹配组装,金属下隔板7的下通风孔701与导热柱3的下端口匹配组装,蜡烛状灯罩4下沿与灯杯I上沿固定装配,在灯杯I的杯身上设有多个进风孔101,在蜡烛状灯罩4的罩体设有多个出风孔401,其中在蜡烛状灯罩4的上端开设出风孔401为最佳,进风孔101、下通风孔701、导热柱、下通风孔601和蜡烛状灯罩4上的出风孔401组成通风散热系统,空气自下而上地在该系统中自由流动。除必要的灯头外,组成LED蜡烛灯外壳主体的灯杯I和蜡烛状灯罩4的材质均为隔电能力强的非导电材料,而塑料材料制成的上隔板6在蜡烛状灯罩4内且位于出风孔401下游的位置卡扣固定,所述导热柱3、金属下隔板7则由有收集热量、促进空气流动作用的金属材料制造而成。
[0011]而在通常的情况下,LED蜡烛灯都是光源垂直安装使用,因此根据上述的LED蜡烛灯的结构构造,可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当该LED蜡烛灯工作时,LED光源将产生热量,而金属制成的金属下隔板7和导热柱3能收集到大量的热量,根据热力学原理可知,热量都是自下而上地流动的,因此热量依次通过金属下隔板7的下通风孔701、上下贯通筒状结构的导热柱3、上隔板6的上通风孔601和蜡烛状灯罩4上的出风孔401散发出去,而冷风则会从灯杯I杯身上的进风孔101进入该LED蜡烛灯内部,从而实现空气自然对流,通过内外部空气的流动,能带走LED灯2产生的热量,大大增加灯具的散热速度,提高灯具的散热效果。在导热柱3上端和下端安装有的上隔板6和金属下隔板7使得热量流动空间与LED发光面空间完全分隔开,热量从上下贯通筒状结构的导热柱内部流动,使得热量更加集中地流通,进一步加快热量散发速度,而由于金属具有聚热作用,并根据空气冷热对流原理,金属下隔板7能有效地收集热量,且更有效地加快空气流动。同时,由于上隔板6为塑料制成,LED灯发出的光线亦能透过上隔板6,使该灯体上端能散发光线,而该上隔板6还能有效地防止灰尘进入LED发光面空间,杜绝了灰尘进入LED发光面空间并附着在LED灯珠2和蜡烛状灯罩4内壁上的情况,此外,由于灯杯I和蜡烛状灯罩4组成的外壳主体均采用非导电材料制造,具备良好的隔电能力,避免了传统LED蜡烛灯的金属外壳设计所带来的容易触电的危险,同时,还可以选择效率极高的非隔离驱动电源,提高了 LED的发光效率,由于非隔离驱动电源工作时的发热量非常低,几乎不会对产品发热产生影响,使得该LED蜡烛灯整体的热量进一步降低,还容易处理电磁干扰问题。该LED蜡烛灯结构简单,容易拆卸组装,有极佳的散热效果,能有效提高LED灯的工作效率、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0012]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它包括有灯杯(I)、LED灯珠(2)、导热柱(3)、蜡烛状灯罩(4)和柔性线路板(5),LED灯珠(2)装设在柔性线路板(5)上,该柔性线路板(5)环绕紧贴在导热柱(3)表面,所述的蜡烛状灯罩(4)下沿与灯杯(I)上沿固定装配,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隔板(6)和金属下隔板(7),上隔板(6)设有上通风孔(601),金属下隔板(7)设有下通风孔(701),所述的导热柱(3)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上隔板(6)的上通风孔(601)与导热柱(3)上端口匹配组装,金属下隔板(7)的下通风孔(701)与导热柱(3)的下端口匹配组装,在灯杯(I)的杯身设有多个进风孔(101 ),蜡烛状灯罩(4)的罩体上设有多个出风孔(401);其中,进风孔(101)、下通风孔(701)、导热柱(3)、上通风孔(601)和出风孔(401)组成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的通风散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自下而上自由流动散热的LED蜡烛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杯(I)和蜡烛状灯罩(4)组合构成的外壳主体材质均为非导电材料。
【文档编号】F21V3/04GK103511893SQ20131047203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锡文, 武建忠 申请人:李锡文, 武建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