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及其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61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及其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灯具的照明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灯具的背板设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灯具包括一平展背板,以供具有发光模块的电路板固接设置于平展背板的一平面上。也由于电路板为设置于平展背板上的缘故,在使用传统的灯具作照明时,会使得传统灯具的主要照明方向沿该平展背板的法线方向,向外照射。若传统灯具的发光模块,使用的是LED晶粒,则LED晶粒受限于生产制造技术的瓶颈,其照射角度必然会受限于一定的角度范围内,且承上所述,由于这些LED晶粒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故当然传统灯具的照明范围不大,且照明范围的边缘亮度较弱。日本专利JP5126636揭露一种照明灯具,其包括设置有复数LED晶粒的一基板以及罩盖于LED晶粒的一扩光罩,其中,扩光罩相对于LED晶粒两侧形成有两突条部,以偏斜LED晶粒射出的光线,使照明灯具部分发出的光线朝侧向偏移照射。也因此,扩光罩的外观形状势必得相应于复数LED晶粒的排列形状而相应设计,而使得照明灯具制造程序更为精细且繁复。有鉴于此,若能提供一种灯具,能够增广灯具的照明范围,且制造程序简单,此乃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具及其背板,其包括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一弯折区域,发光模块分布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该弯折区域,藉以提高灯具中光源的照射范围以及均匀化光照亮度。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背板,可应用于吸顶灯,其可提供可以表现侧向照明范围的光源设置,可提高吸顶灯的照明范围。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其包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弯折区域;其中,该弯折区域具有一倾斜面,该第一板体区域与该倾斜面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7° 24.7°之间;以及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倾斜面;其中,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包括复数发光二极管晶粒。较佳地,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灯板,该至少一灯板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上,且该些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于该至少一灯板。较佳地,该至少一灯板形成一封闭环于该背板的该倾斜面上。较佳地,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较佳地,该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该第二板体区域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且该第二板体区域与该第一板体区域处于不同水平位置。较佳地,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二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土夹,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三封闭环。较佳地,该灯具为一吸顶灯,抑或为一户外灯或一室内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其包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弯折区域;其中,该弯折区域具有一倾斜面;以及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倾斜面;其中,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包括复数发光二极管晶粒;其中,于该灯具装设于一安装面时,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与该安装面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7°
24.V之间。较佳地,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灯板,该至少一灯板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且该些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于该灯板。较佳地,该至少一灯板形成一封闭环于该背板的该倾斜面上。较佳地,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其包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环形弯折区域;其中,该环形弯折区域具有一环形斜面;其中,该灯具的至少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环形斜面,使自该至少一发光模块射出的复数光束偏往径向照射。较佳地,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灯板,该至少一灯板设置于该环形弯折区域的该环形斜面,且该些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于该灯板。较佳地,该至少一灯板形成一封闭环于该环形弯折区域的一表面上。较佳地,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较佳地,该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该第二板体区域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且该第二板体区域与该第一板体区域处于不同水平位置。较佳地,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二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土夹,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三封闭环。较佳地,该环形弯折区域的该环形斜面与该第一板体区域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
4.V 24.V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板,应用于一吸顶灯,该背板包括: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一弯折区域,连接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弯折区域具有一倾斜面,该第一板体区域与该倾斜面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7° 24.7°之间;其中,该吸顶灯的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0027]较佳地,该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该第二板体区域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且该第二板体区域与该第一板体区域处于不同水平位置。较佳地,该吸顶灯的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以及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与该第二板体区域。较佳地,于该吸顶灯装设于一安装面时,该第一板体区域平行于该安装面,使自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射出的复数光束偏往径向照射。较佳地,该弯折区域更具有一突起面,该突起面连接于该倾斜面与该第一板体区域之间。藉由在本实用新型灯具的有弯折区域的背板上,设置有朝向不同角度照明的发光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灯具的整体照明范围扩大,且使照明范围内的光线分布更为均匀,以达良好照明功效。除此之外,在制作时,仅需将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弯折区域,即可达到扩大照明范围的效果,制作程序更是简单,大幅减省花费在灯具组装的时间及人力。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或特点,当可由此得到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具装设于一安装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合并参阅图1以及图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背板的剖面示意图。为方便说明起见,本实用新型灯具是以一吸顶灯作为列举,但灯具种类并不仅限于吸顶灯,其亦可以为一户外灯、一室内灯或其它灯具种类。首先,本实用新型灯具I包括一背板11、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以及一灯罩10。背板11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110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110的一弯折区域111,其中,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设置于弯折区域111的一倾斜面111a,藉此设置,即可使自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射出的复数光束偏往径向照射(即朝偏离第一板体区域110的法线方向照射),以达到增广照明角度的效果。详细而言,背板11的第一板体区域110与背板11的弯折区域111的倾斜面Illa之间为非平行设置,并夹设有一角度A。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区域110为一平展面,且该平展面与倾斜面Illa之间所夹的角度A较佳为介于4.7° 24.7°之间,藉以改善传统灯具的发光模块仅能朝向同一方向照明的缺点。藉此,如本实用新型灯具I的侧向发光模块12即能偏往经向地朝往侧向照射,除了使得灯具I的整体照明范围更广外,亦能使照明范围内的光线分布更为均匀化,以达到最佳的光照效果。要说明的是,提供弯折区域111与倾斜面Illa的背板并不限于上述。可以选择的,背板11可以设置向灯罩方向突出的至少两支撑部分,以供灯板12靠设于其上,即该至少两支撑部分可以是背板11上高低不同的部分所组成,其中支撑部分可以是由背板11冲制成形,或是与背板11组配一起的其它结构。藉此,灯板12不必完全贴平于背板11上,灯板12仅需倚靠于该至少两支撑部分,即可达到侧向照射的成效。是以,无论是弯折区域或是支撑部分或是其它态样,其可提供放置发光模块的一实质倾斜面,或是可造成与之靠设的发光模块相对背板11倾斜,皆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欲优化光照范围与效果的目的。其次,弯折区域111、倾斜面Illa或是支撑部分,其配置于背板11上的方式亦不限于图1中的连续方式,其亦可以是间隔地配置,此时灯板12可以完全贴附于倾斜面Illa上,或是跨于两倾斜面Illa之间。此外,亦可改变灯板12的设置,使灯板12成为一具有两板体的弯折灯板,该两板体其中的一者接合于背板11,而该两板体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晶粒,如此一来,亦可以达到侧向照射的成效。请继续参阅图1以及图2,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更包括至少一灯板12以及设置于至少一灯板12上的复数发光二极管晶粒120,至少一灯板12设置于背板11的弯折区域111的倾斜面Illa上,灯板12围绕着灯具I中心形成一封闭环于背板11的倾斜面Illa上。其中,弯折区域111为一环形弯折区域,且倾斜面Illa为一环形斜面。其次,数量不等的灯板12被设置于灯具I的背板11上,灯板12亦可透过特定的方式排列于背板11上,例如连续排列、部分连续排列或间隔排列等等。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侧向发光模块12包括八个灯板12为例举,且八个灯板12围绕成八卦环状,至于各灯板12与其相邻灯板12之间则可以一固接手段(图未示)固接。承上述,固接手段可为铆合单元,任一铆合单元可以穿过背板11上的一铆接孔118,同时卡固相互邻接的两灯板12在背板11上、或仅卡固一灯板12在背板11上,皆为可能的设置。接者,本实用新型灯具I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13 ;其中,第一板体区域110较接近灯具I中心处,且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13设置于第一板体区域110 ;弯折区域111较远离于灯具I中心处,且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设置于弯折区域111。藉此设置,较接近灯具I中心处会有朝往铅垂线方向照射的光束,而较远离于灯具I中心处则会有偏往径向照射的光束,藉此以达到增广照明范围的效果。或者,设置于第一板体区域110上的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13以及设置于弯折区域111上的侧向发光模块12皆为朝侧向照射,只是两者的照射角度不同,此亦为可能的设置。除此之外,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13与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当然,熟知本技术领域者亦可轻易变化两封闭环为两非封闭环,故于此仅为一列举,而不作一限制。相似于第一板体区域110的设置,背板11更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112,第二板体区域112连接于第一板体区域110,其中,第二板体区域112以其边缘弯折连接于第一板体区域110,使第二板体区域112与该第一板体区域110处于不同水平位置。再者,本实用新型灯具I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14,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14设置于第二板体区域112 ;其中,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14、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13与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12,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三封闭环。相似于前述,三封闭环亦可改变设置为三非封闭环,于此不作限制。[0047]当然,为避免来自外界的灰尘或水气进入灯具1,灯罩10罩盖第一板体区域110、第二板体区域112以及弯折区域111,并接合于背板11的一边缘,以与背板11共同形成一封闭空间,藉以维护位于封闭空间内的发光模块或其它的电性元件不受外界侵扰。同时,弯折区域111相对于其它非弯折区域提供有更大的设置面积,故更多的其它元件可设置于其上,此亦为一优点。接者,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灯具装设于一安装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灯具I装设于一水平天花板2,其中,弯折区域111的倾斜面11 Ia与安装面21之间夹设有一角度B,且角度B较佳为介于4.7° 24.7°之间,以达到较佳的照明状态。除此之外,倘若在第一板体区域110亦为平行于安装面21情况下,第一板体区域110与弯折区域111之间所夹的角度亦是为介于4.7° 24.7°之间。当然,灯具I装设于水平天花板2仅为一方便说明的列举,于此不对安装面本身的角度作限制。综上所述,藉由在本实用新型灯具的有弯折区域的背板上,设置有朝向不同角度照明的发光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灯具的整体照明范围扩大,且使照明范围内的光线分布更为均匀,以达良好照明功效。除此之外,在制作时,仅需将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弯折区域,即可达到扩大照明范围的效果,制作程序更是简单,大幅减省花费在灯具组装的时间及人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弯折区域;其中,该弯折区域具有一倾斜面,该第一板体区域与该倾斜面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7° 24.7°之间;以及 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倾斜面;其中,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包括复数发光二极管晶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灯板,该至少一灯板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上,且该些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于该至少一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灯板形成一封闭环于该背板的该倾斜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该第二板体区域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且该第二板体区域与该第一板体区域处于不同水平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二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 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三封闭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为一吸顶灯,抑或为一户外灯或一室内灯。
8.—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弯折区域;其中,该弯折区域具有一倾斜面;以及 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倾斜面;其中,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包括复数发光二极管晶粒; 其中,于该灯具装设于一安装面时,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与该安装面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7° 24.7。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灯板,该至少一灯板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且该些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于该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灯板形成一封闭环于该背板的该倾斜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
12.—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环形弯折区域;其中,该环形弯折区域具有一环形斜面; 其中,该灯具的至少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环形斜面,使自该至少一发光模块射出的复数光束偏往径向照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灯板,该至少一灯板设置于该环形弯折区域的该环形斜面,且该些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于该灯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灯板形成一封闭环于该环形弯折区域的一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两封闭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该第二板体区域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且该第二板体区域与该第一板体区域处于不同水平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二板体区域;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该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与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共同排列成为同心的三封闭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弯折区域的该环形斜面与该第一板体区域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7° 24.7°之间。
19.一种背板,应用于一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包括: 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 一弯折区域,连接 该第一板体区域;其中,该弯折区域具有一倾斜面,该第一板体区域与该倾斜面之间所夹的角度为介于4.V 24.V之间; 其中,该吸顶灯的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弯折区域的该倾斜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区域,该第二板体区域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且该第二板体区域与该第一板体区域处于不同水平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吸顶灯的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以及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区域与该第二板体区域。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于该吸顶灯装设于一安装面时,该第一板体区域平行于该安装面,使自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射出的复数光束偏往径向照射。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弯折区域更具有一突起面,该突起面连接于该倾斜面与该第一板体区域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及其背板。该灯具还包括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该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区域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板体区域的一弯折区域,且该至少一侧向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弯折区域,使自该至少一发光模块射出的复数光束偏往径向照射。本实用新型藉由在灯具的有弯折区域的背板上,设置有朝向不同角度照明的发光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灯具的整体照明范围扩大,且使照明范围内的光线分布更为均匀,以达良好照明功效。
文档编号F21S2/00GK203162630SQ2013200934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陈明允 申请人: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