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照明设备的锁定装置以及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17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用于照明设备的锁定装置以及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照明设备的锁定装置以及包括该锁定装置的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路灯之类的照明设备的外壳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门,用于封闭和遮挡电线、保险丝之类的器件。这些门需要经常被打开以维修和养护其中的器件。目前,照明设备上的这些门的锁定装置和开合机制不利于操作的便利性。而且,门和相应锁定装置本身的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另外,近些年来,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照明设备的小型化,用于照明设备的门的尺寸也显著减小。在有限尺寸的门上安装锁定装置变得越发困难。此外,传统的锁定装置在外观上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在传统方案中,主要借助布置在门和壳体上的卡扣或按钮之类的锁定装置来控制门的开合。这种锁定装置从门的外表面突出出来,不便于操纵。而且,传统锁定装置影响了设备小型化,也不利于照明设备的美观。为了解决这些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照明设备的锁定装置以及相应的照明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照明设备的锁定装置,与照明设备的壳体上的门结合使用。该锁定装置包括:闩部,被布置在该门的内表面,该门的该内表面与该壳体的内表面相对;以及锁芯部,被布置在该壳体的该内表面上。闩部响应于施加在该门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力而与该锁芯部解锁或锁定,以控制该门相对于该壳体的开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锁定装置还包括布置在该壳体的该内表面上的弹性支撑件,该弹性支撑件在发生形变的状态下向该门施加与该第一力相反的第二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锁芯部被可移动地布置在该壳体的该内表面上的滑轨中,该锁芯部至少响应于该第一力而沿该滑轨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锁芯部包括:内凹部分,该内凹部分上形成有供该闩部移动的锁芯轨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锁芯轨道由该内凹部分的侧壁以及形成于该内凹部分上的钩部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锁芯部包括:形成于该内凹部分的顶端的开口以供该闩部通过;以及形成于该内凹部分的底端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槽被布置以使得在所述闩部与所述锁芯部的锁定过程中,所述闩部响应于所述第一力而进入所述第一槽;以及

形成于所述内凹部分的底端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被布置以使得在所述闩部与所述锁芯部锁定的状态下,所述闩部响应于所述第一力而进入所述第二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钩部包括:第一部分,在该闩部与该锁芯部锁定的过程中,该第一部分响应于该第一力而将该闩部引导向该第一槽;第二部分,其在该闩部与该锁芯部锁定的状态下抵靠该闩部以防止该闩部脱离该锁芯部;以及第三部分,在该闩部与该锁芯部解锁的过程中,该第三部分与该第二槽配合将该闩部引导向该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闩部包括:形成于该门的内表面的柄;以及与该门平行地形成于该柄的末端的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闩部形成于该门的第一端,并且该门的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耦合至该壳体。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

通过下文描述将会理解,本公开提出的锁定装置被布置在照明设备的门和壳体的内部,使得门的外表面是平坦的而不具有任何突出 部。以此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向门施加力而方便地操纵门的开合。这不仅使得门的操控更加方便、快捷,也很好地适应了照明设备小型化的趋势。而且,整个照明设备具有更加整齐和美观的外形。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参照附图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示意图,其中门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示意图,其中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4至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公开,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示意图。照明设备100包括壳体130,在壳体内部容纳有光源(未示出)。如图1所示,在壳体130的外表面上布置有门120,用于封闭壳体内的电线、保险丝等器件。照明设备100还包括布置在壳体130两侧的冷却装置110,用于冷却照明设备100。为了控制门120的开合,照明设备100还具有用于门120的锁定装置。下面将结合图2描述锁定装置的总体结构。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锁定装置总体上包括闩部210和锁芯部220。闩部210被布置在门120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与壳体 130的内表面相对。在某些实施例中,闩部210可以形成于门120的第一端(图2中的右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门12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图2中的左端)可以耦合到壳体13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端可以通过铰链耦合到壳体130。应当理解,这仅仅是示例,任何其他适当的耦合机制同样是可行的。

锁芯部220被布置在壳体130的内表面上。换言之,闩部210与锁芯部220相对布置。在操作过程中,闩部210可以响应于施加在门120的外表面上的按压力(称为“第一力”)而与锁芯部220解锁或锁定,以控制门120相对于壳体130的开合。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解锁的状态下,门120相对于壳体130打开,如图2所述的状态;而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锁定的状态下,门120相对于壳体130闭合,如图1所示的状态。锁定装置的示例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在下文详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一种示例实现。如图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闩部210可以包括两部分:柄301和栓302。在一个实施例中,柄301可以形成于门120的内表面;而栓302可以与门120基本上平行地形成于柄301的末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栓301可以被成形为圆柱形,当然其他任何适当的形状均是可行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锁芯部220可以被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130的内表面上的滑轨340中。锁芯部220至少可以响应于施加于门120上的第一力而沿滑轨340横向移动。此外,锁芯部220还可以响应于第一力的反作用力(称为“第二力”)而沿滑轨340移动。将会理解,第一力使得门120朝向壳体130的内表面移动,从而使闩部210朝向锁芯部220移动。相反,第二力使门120远离壳体130的内表面移动,从而使闩部210远离锁芯部220移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力可由锁定装置的弹性支撑件350提供。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性支撑件350可以布置在壳体130的内表面上的任何适当位置。弹性支撑件350例如可以被实现为弹簧或者任何其他弹性部件。第一力的施加将导致弹性支撑件350发生形变,并且因此向门120施加与第一力实质上相反的弹力,即第二力。

应当理解,弹性支撑件350并非一定要布置在壳体130上。备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350也可以被布置在门120上。实际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门120和/或壳体130的至少一部分本身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在用户施加第一力时自己产生反作用力。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350可以省略。因此,尽管下文的某些实施例参考弹性支撑件350加以描述,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无意对本公开的范围施加任何限制。

现在描述锁芯部220的示例实现。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锁芯部220的主体呈长方体。当然,这并非是限制性的,锁芯部220的主体可以被形成为任何其他适当的形状,诸如梯形、圆形等。在锁芯部220面向闩部210一侧,可以形成有内凹部分310,该内凹部分310上形成有供闩部210移动的锁芯轨道。锁芯轨道由内凹部分310的侧壁320以及形成于内凹部分310上的钩部330来限定,其中侧壁320围绕钩部330布置。当然,锁芯轨道并非一定要借助于内凹部分310来实现。在备选实施例中,锁芯轨道可以是被安装到锁芯部分220主体的独立部件。

此外,在锁芯部220的内凹部分310的顶端形成有开口311,以供闩部210在锁定和解锁的过程通过,从而进入或者离开锁芯部220。内凹部分310的底端形成有两个槽,分别称为第一槽321和第二槽322。在操作中,钩部330可以与内凹部分310的第一槽321和第二槽322配合工作,从而实现闩部210与锁芯部220的锁定和解锁。一般而言,第一槽321被布置以使得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的锁定过程中,闩部210响应于第一力而进入第一槽321。第二槽322被布置以使得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锁定的状态下,闩部210响应于第一力而进入第二槽322。

具体而言,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锁定的过程中,钩部330的第一部分331可以响应于用于向门120施加的第一力,而将闩部210引导向第一槽321。当闩部210与锁芯部220处于锁定状态时,钩部330的第二部分332可以抵靠闩部210,从而防止闩部210脱离锁芯 部220,以实现锁定。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解锁的过程中,钩部330的第三部分333可以与第二槽322配合,将闩部210引导向开口311,从而脱离锁芯部220以实现解锁。

下面参照图4至图1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在门120相对于壳体130被打开的状态下,当用户沿图4中的方向400向门120施加第一力时,闩部210的栓302开始从开口311进入锁芯部220。如图5所示,在第一力的作用下,栓302以及门120继续向下运动,此时弹性支撑件350被压缩,并且由此向门120施加与第一力相反的第二力。当栓302达到钩部330的第一部分331时,由于该第一部分331的倾斜结构,第一力对锁芯部220产生沿方向500的分量。在该分量的作用下,锁芯部220可以沿滑轨340在方向500上移动。

当栓302脱离钩部330的第一部分331并且开始进入第一槽321时,如图6所示,由于侧壁320在第一槽321处的倾斜,第一力对锁芯部220产生沿方向600的分量,其中方向600与方向500相反。在该分量的作用下,锁芯部220可以沿滑轨340在方向600上移动,从而使栓302落入第一槽321中,如图7所示。以此方式,钩部330的第一部分331在第一力的作用下,将闩部210引导到了第一槽321中。

响应于用户停止或减小施加第一力,由于弹性支撑件350目前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它将沿图7中所示的方向700施加第二力。方向700与方向400实质上相反。在第二力的作用下,门120和栓302沿方向700运动脱离第一槽321,达到并接触钩部330的第一部分331的下表面,如图8所示。由于第一部分331的倾斜布置,第二力对钩部330产生沿方向600的分量。在该分量的作用下,锁芯部220可以沿滑轨340在方向600上移动。这样,栓302可以沿钩部330的第一部分331达到钩部330的第二部分332,如图9所示。此时,第二部分332抵靠栓302,阻止其继续移动,从而将栓302锁定在锁芯部220中。以此方式,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锁定的状态下,第二部分332抵靠闩部210以防止闩部脱离锁芯部。此时,门120处于闭合状态并且与 壳体130锁定。

如果想要打开门,用户可以通过按压门120而再次以方向400向门120施加第一力。此时,从图9所示的状态,栓302在第一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槽322,如图10所示。由于锁芯部220的侧壁320在第二槽322处的倾斜,第一力对锁芯部220产生朝向图10中的方向600的分量。在该分量的作用下,锁芯部220可以沿着滑轨340在方向600上移动,从而使栓302落到第二槽322的底部,如图11所示。

响应于用户停止施加或者减小第一力,被压缩的弹性支撑件350所提供的第二力使门120在方向700上移动。当栓302脱离第二槽322并且达到钩部330的第三部分333之后,沿着该第三部分333与相对的侧壁320所形成的轨道继续运动。此时,第二力对锁芯部220产生沿方向500的分量。在该分量的作用下,如图12所示,锁芯部220沿滑轨340在方向500上移动。在使得栓302可以继续运动,直到通过锁芯部220的出口311脱离锁芯部,从而实现闩部210与锁芯部220的解锁。以此方式,在闩部210与锁芯部220解锁的过程中,钩部330的第三部分333与第二槽322配合将闩部210引导向开口311。此时,门120相对于壳体130被打开。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锁定装置被布置在门和壳体的内部,使得门与壳体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两者边缘平齐,从而获得了美观的照明设备。而且,该锁定装置结构简单,与门和壳体一体形成,从而避免了额外的单独的锁定装置的使用。此外,该锁定装置操作简单,仅需施加按压力就可实现门的开合。

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普通人员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和机制,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例如,如上文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锁定装置可以不具有独立的弹性支承件350。又如,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锁芯部220被安装在壳体130的滑轨340中,然而这并非是必须的。在某些备选实施例中,钩部330可以被配置为可相对于锁芯部220的主体左右滑动,从而可以实现与闩部210的锁定和解锁。此时,滑轨340可以省略。

已经出于示出和描述的目的给出了对本公开若干实施例的描述,但是其并不意在是穷举的或者限制于所公开形式的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很多修改和变体,而这些修改和变体均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