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02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光源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采用液晶显示技术的电视机或显示器已经占据平板显示产品的主导地位。液晶显示屏幕属于被动发光,期间需要依靠背光源才能显示图像内容。液晶背光的提供方式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由于LED存在节能、环保、寿命长等方面的优点,现在的液晶显示产品已经全部使用LED作为背光源。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LED背光方式相比,除了在屏幕厚度上直下式不如侧入式更薄一些以外,直下式具有材料成本低和散热快的优点。且随着液晶电视机的普及,对产品成本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直下式背光方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相应的技术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设计产品过程中最常见的背光暗带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号CN201510725465.8,公告日期为2016年01月06日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和LED光源,LED光源设置于反射片的上方;多孔性光学控制膜,位于背板的上方;以及复合式扩散板,其第一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粒子,其透明层位于第一扩散层的上方,其第二扩散层位于透明层的上方。复合式扩散板藉由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对LED光源的光线进行折射、反射和/或散射。这种背光模组实用复合式扩散板将LED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雾化,从而达到避免出现明显的暗带、消除画面上的点云纹不良情形。但这种背光模组中所使用的复合式扩散板结构过于复杂,且引入成本高,导致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消除背光暗带的情况、并且能够做到调节简单、普适性强。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包括底板、散光透镜、LED灯条和扩散板,所述的散光透镜设置在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扩散板之间,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带,所述的定位带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LED灯条固定在所述的定位孔上,所述的散光透镜与所述的扩散板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散光插片安装在所述的卡槽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带呈横向平行分布或呈纵向平行分布或相互交叉呈网状分布在所述的底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孔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的定位带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槽数量≥2,且其数量是偶数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散光插片其结构为卡片式结构。

(三)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LED灯条的间距从而达到消除背光暗带的效果,由于所使用的散光透镜的屈光力不同推算出相应的LED灯条最佳间距,通过调整LED灯条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其最佳间距即可消除背光暗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槽和散光插片,使得透过散光透镜的光线再次被折射发散,使得到达扩散板的光线重叠区扩大,光覆盖更均匀,同时增加了到达扩散板的光量且更进一步地消除背光暗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板;2-散光透镜;3-散光插片;4-扩散板;5-卡槽;6-定位带;7-定位孔;8-LED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3,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包括底板、散光透镜、LED灯条和扩散板,散光透镜设置在底板和扩散板之间,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带,定位带上设置有定位孔,LED灯条固定在定位孔上,散光透镜与扩散板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散光插片安装在卡槽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包括底板、散光透镜、LED灯条和扩散板,散光透镜设置在底板和扩散板之间,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带,定位带上设置有定位孔,LED灯条固定在定位孔上,散光透镜与扩散板之间的侧壁上对称设置2个卡槽,卡槽上安装1个散光插片。散光透镜到扩散板的距离即混光距离为H,经过散光透镜射出的边界光线的折射角为α1。

本实施例1中的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使用时根据散光透镜的折射角α1和混光距离H计算出LED灯条的最佳间距L1,在混光距离H不变的情况下,调整LED灯条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最佳间距L1,则可以使得通过散光透镜的光线到达散光插片表面时不会出现背光暗带。如图3所示,当LED灯条的间距小于最佳间距L1时,a-b为光覆盖交叠区;若LED灯条的间距变大则a-b区域就会减小,当LED灯条的间距等于最佳间距L1时a、b点会重合;当LED灯条的间距大于最佳间距L1,a-b区域则会出现背光暗带。经过散光透镜折射后到达散光插片的光线经过再次折射后到达扩散板,形成更大的光线重叠区A-B,使光覆盖更大更均匀,同时增加了到达扩散板的光量且能进一步消除背光暗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与实施例1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散光透镜的屈光力不同,经过散光透镜射出的边界光线的折射角为α2,混光距离不变仍为H。根据α2和H计算出LED灯条的最佳间距L2,通过调整LED灯条的间距等于或者略小于最佳间距L2,达到消除背光暗带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光透镜的无暗带LED光源模块,与实施例1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散光透镜与扩散板之间的侧壁上对称设置4个卡槽,卡槽上安装2个散光插片。

实施例1~3中,根据所使用散光透镜屈光力的不同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调节LED灯条的间距达到消除背光暗带的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越多的散光插片可以使得到达扩散板上的光源更加均匀优质、无背光暗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