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98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组合件。



背景技术:

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通常的,为了对灯具起到散热效果,以确保灯具的正常使用功能,散热器(radiator)是灯具工作时用于灯具所产生的热量,从而使灯具散热制冷来增加灯具的使用寿命和确保正常工作性能。所以散热器的质量直接影响灯具的寿命和正常工作性能。然而,现有灯具依然存在照明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照明效果较好的照明组合件。

一种照明组合件,包括:

基座,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导热接头及安装件,所述导热接头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延伸杆、弯曲杆及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导热接头上,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弯曲杆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弯曲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导热接头上,所述第一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位,所述弯曲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三安装位;及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led灯珠、第二led灯珠及第三led灯珠,所述第一led灯珠、所述第二led灯珠及所述第三led灯珠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接头包括导热部及安装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导热部上,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二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具有圆柱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led灯珠,各所述第一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led灯珠,各所述第二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延伸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led灯珠,各所述第三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三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及所述第二延伸杆均具有圆杆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及所述第二延伸杆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二延伸杆及所述第三延伸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的二端与所述弯曲杆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弯曲杆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弯折结构。

上述照明组合件的光源组件通过将第一led灯珠、第二led灯珠及第三led灯珠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及第三安装位上,能够使得第一led灯珠、第二led灯珠及第三led灯珠分别发出的光线更有空间层次感,更好地减少照明盲区,从而能够提高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照明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组合件在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基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基座沿b-b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组合件,包括:基座、安装组件及光源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导热接头及安装件,所述导热接头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延伸杆、弯曲杆及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导热接头上,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弯曲杆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弯曲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导热接头上,所述第一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位,所述弯曲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三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led灯珠、第二led灯珠及第三led灯珠,所述第一led灯珠、所述第二led灯珠及所述第三led灯珠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所述照明组合件进行说明,以进一步理解所述照明组合件的构思,请参阅图1,照明组合件10包括:基座100、安装组件200及光源组件300,安装组件200设置于基座100上,光源组件300设置于安装组件200上,安装组件200用于将光源组件300正常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基座100上,在此过程中,基座100起到主要的散热作用,因此亦可称为“散热基座”。

请参阅图1,安装组件200包括导热接头210及安装件220,所述导热接头21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导热接头210用于吸收来自的光源组件300上的热量传递至基座100上,利用基座100起到主要的散热作用。安装件220用于安装光源组件300,以使得光源组件300发出的光线更有空间层次感,更加错落有致,以提高照明效果。

请参阅图2,所述安装件220包括第一延伸杆221、弯曲杆222及第二延伸杆223,所述第一延伸杆221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导热接头210上,所述第一延伸杆221的第二端与所述弯曲杆222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弯曲杆2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杆223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延伸杆223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导热接头210上,所述第一延伸杆2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位,所述弯曲杆22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延伸杆22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位,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分别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组件。例如,所述第一延伸杆、所述弯曲杆及所述第二延伸杆顺序连接,又如,所述安装件具有弯曲、弯折或/和扭曲结构,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在空间的分布上更突出层次感,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低错落的结构。

请参阅图2,所述光源组件300包括第一led灯珠310、第二led灯珠320及第三led灯珠330,所述第一led灯珠310、所述第二led灯珠320及所述第三led灯珠3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上,这样,光源组件300通过将所述第一led灯珠310、所述第二led灯珠320及所述第三led灯珠3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上,能够使得第一led灯珠310、所述第二led灯珠320及所述第三led灯珠330分别发出的光线更有空间层次感,更好地减少照明盲区,从而能够提高照明效果。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接头包括导热部及安装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导热部上,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二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又如,所述导热部具有圆柱状结构;又如,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以及整体的稳定性。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led灯珠,各所述第一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安装位上;又如,所述第二延伸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led灯珠,各所述第二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安装位上;又如,所述第三延伸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安装位,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led灯珠,各所述第三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三安装位上,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照明盲区,以提高照明效果。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杆及所述第二延伸杆均具有圆杆状结构;又如,所述第一延伸杆及所述第二延伸杆平行设置;又如,所述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二延伸杆及所述第三延伸杆为一体成型结构;又如,所述第一延伸杆的二端与所述弯曲杆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弯曲杆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弯折结构,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在空间的分布上更突出层次感,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低错落的结构。

上述照明组合件10的光源组件300通过将所述第一led灯珠310、所述第二led灯珠320及所述第三led灯珠3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及所述第三安装位上,能够使得第一led灯珠310、所述第二led灯珠320及所述第三led灯珠330分别发出的光线更有空间层次感,更好地减少照明盲区,从而能够提高照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所述基座的对流散热效果,以提高整体散热性能,传统的基座通常会在基座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外界的空气从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的一端流至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另一端,以起到对流散热效果,进而能够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然而,采用开设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以实现对流散热的设计依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位于基座内部,外界的灰尘容易沉积在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中,导致基座出现积尘问题;其次,现有的基座开设的散热孔或者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速过慢,导致对流传热程度不够理想。

为了能够减轻所述基座内的积尘问题以及提高所述基座的空气流速,进而提高对流传热的程度,用于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例如,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组合件中,所述照明组合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安装箱体、散热本体、电磁驱动组件及遮尘组件;所述安装箱体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箱体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孔及第二滑动孔;所述散热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上,并且所述散热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及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所述散热本体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第一弹性件、第一套杆、第二弹性件、第二套杆、过渡板、第一推顶杆及第二推顶杆,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套杆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套置于所述第一套杆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套杆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置于所述第二套杆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过渡板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推顶部、吸附部及第二推顶部,所述第一推顶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推顶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吸附部与所述电磁铁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推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固定,所述第一推顶杆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第一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一推顶杆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外,所述第二推顶杆与所述第二吸附部相固定,所述第二推顶杆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第二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二推顶杆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孔外;所述遮尘组件包括安装块、遮尘件、集风筒及通风管,所述安装块与所述第一推顶杆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遮尘件包括安装杆及遮尘部,所述安装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遮尘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杆的第二端上,所述遮尘部用于遮蔽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所述集风筒与所述第二推顶杆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集风筒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集风筒内设置有通风区,所述集风筒上开设有与所述通风区连通的出风孔,所述通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本体相固定,并且所述通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端连通,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端连通。

为了进一步对所述照明组合件的所述基座进行说明,例如,所述照明组合件还包括基座,又如,请参阅图3,基座20包括安装箱体500、散热本体600及遮尘组件800,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基座20还包括电磁驱动组件700,散热本体600及遮尘组件800分别设置于安装箱体500上,电磁驱动组件700容置于安装箱体500内。

请参阅图5,安装箱体500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箱体500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孔510及第二滑动孔520,例如,所述第一滑动孔分别与外界及所述安装箱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即所述安装箱体的内部空间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滑动孔分别与外界及所述安装箱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即所述安装箱体的内部空间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孔与外界连通。

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散热本体600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500上,并且所述散热本体600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孔510及所述第二滑动孔520之间,例如,所述散热本体的一侧面与所述安装箱体的外表面相贴附,散热本体600用于起到主要的散热作用。所述散热本体600开设有散热通道610,散热通道610贯穿所述散热本体600,以供空气流通,进而起到对流散热效果。例如,所述导热接头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上。

请参阅图5,所述电磁驱动组件700包括电磁铁710、第一弹性件720、第一套杆730、第二弹性件740、第二套杆750、过渡板760、第一推顶杆770及第二推顶杆780,所述电磁铁710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500的内侧壁上,以使电磁铁710固定在安装箱体500内。所述第一套杆730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720套置于所述第一套杆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例如,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一套杆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弹性件,例如,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杆的长度,又如,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挤压形变后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杆的长度,这样,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套杆顶住所述过渡板的所述第一推顶部,能够更好地利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及弹性回复力。所述第二套杆750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置于所述第二套杆外,所述第二弹性件74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例如,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箱体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二套杆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弹性件,例如,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杆的长度,又如,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挤压形变后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杆的长度,这样,能够防止所述第二套杆顶住所述过渡板的所述第二推顶部,并能够更好地利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及弹性回复力。请参阅图3,所述过渡板760顺序连接的第一推顶部761、吸附部762及第二推顶部763,所述第一推顶部761与所述第一弹性件7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推顶部763与所述第二弹性件74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吸附部762与所述电磁铁710磁性连接,例如,所述吸附部用于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被所述电磁铁产生磁吸力所吸附,例如,所述吸附部为磁性材质或者金属材质,能够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使所述吸附部与所述电磁铁产生磁吸作用,进而使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吸附部抵持。第一推顶杆77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推顶部761相固定,所述第一推顶杆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第一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一推顶杆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外,所述第二推顶杆780与所述第二推顶部763相固定,所述第二推顶杆780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第二滑动孔,并且所述第二推顶杆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孔外。当用户开启所述照明组合件时,并使照明组合件进行照明工作时,此时,所述电磁铁通电,基于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吸附部产生的磁性吸力,能够使得所述吸附部带动所述第一推顶部与所述第二推顶部向靠近所述电磁铁的方向运动,直到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吸附部抵持,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推顶部对所述第一弹性件施加挤压力,所述第二推顶部对所述第二弹性件施加挤压力,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发生形变,并使得所述第一推顶部及所述第二推顶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电磁铁的方向运动;当用户关闭所述照明组合件时,所述电磁铁也断电,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吸附部之间的磁性吸力消失,基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推动所述过渡板的整体结构向远离所述电磁铁的方向运动,直到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复位;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推顶部会带动所述第一推顶杆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电磁铁的方向进行运动,所述第二推顶部会带动所述第二推顶杆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电磁铁的方向进行运动,例如,所述第一推顶部与所述第一推顶杆的运动轨迹相同;所述第二推顶部与所述第二推顶杆的运动轨迹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所述遮尘组件800包括安装块810、遮尘件820、集风筒830及通风管840,所述安装块810与所述第一推顶杆770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遮尘件820包括安装杆821及遮尘部822,所述安装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遮尘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杆的第二端上,所述遮尘部用于遮蔽所述散热通道610的进风端。集风筒830与所述第二推顶杆780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集风筒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集风筒内设置有通风区,所述集风筒上开设有与所述通风区连通的出风孔,所述通风管840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本体600相固定,并且所述通风管830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610的出风端连通,所述通风管830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端连通,这样,当未开启所述照明组合件时,即所述照明组合件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此时,所述led灯珠未发光,不会产生热量,散热本体600无需进行散热工作,又由于所述电磁铁未通电,基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会共同推顶过渡板760,用于使得遮尘件820的遮尘部822遮蔽住所述散热通道610的进风端,并使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风孔错位,以使所述集风筒的侧壁遮蔽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也就是说,在所述照明组合件未工作时,所述散热通道处于封闭状态,能够实现防尘作用,从而减轻积尘问题;当开启所述照明组合件时,即所述照明组合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此时,所述led灯珠发光,会产生热量,散热本体600需要进行散热工作,所述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基于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吸附部的磁吸力,会使所述第一推顶杆带动所述遮尘件820的遮尘部822向靠近所述电磁铁的方向或者远离所述散热本体的方向运动,并使第二推顶杆带动集风筒830向靠近所述电磁铁的方向或者远离所述散热本体的方向运动,如此,能够使所述遮尘部与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错位设置,并使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风孔连通,进而使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通风区连通,这样,外界的空气就能够在所述散热通道内进行流通,以起到对流传热效果,且由于所述集风筒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即所述通风区的两端分别与外界连通,且未有遮挡部件,相对于所述散热通道,虽然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都与外界连通,但是散热通道的进风端会受到安装块的阻碍作用,所述散热通道会受到所述集风筒的侧壁的阻碍作用,因此,所述通风区的空气流速会大于所述散热通道的空气流速,根据空气动力学,会提高所述散热通道的空气流速,即使所述散热通道的空气加速地流向所述通风区,如此,能够提高对流传热的程度,进而能够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