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背板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264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背板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背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背板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薄型化的导光板成为主流,市面上使用的导光板多在1mm以下。但是导光板越薄,不仅会使光源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反射次数增加形成光束,产生漏光现象,影响整体均匀性和画面品味,而且会带来由于光源颗数的限制以及LED间距较大产生的LED间的亮区与LED间的暗区出现明暗交替的现象,即亮暗不均(Hot-spot)现象。

目前,主要是通过在导光板上调整网点密度、大小以及入光部加微机构来改善Hot-spot现象。但是,按照这些方式来改善Hot-spot现象,不仅增加了设计难度、延长了开发周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不得不增加灯的颗数,大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板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背板中,背板结构本体压缩灯条容纳空间,使灯条上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散射空间减小,便于光线向原本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提升局部亮度,改善明暗差异,使得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背板,包括具有U型结构的背板结构本体,所述背板结构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个侧边连接以形成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灯条容纳空间;

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形成反射面,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背光模组中灯条的安装面,所述第二板体具有与所述背光模组中灯条具有的光源一一对应的对照区以及与所述灯条上每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的连接区,且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区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形成凸向所述第一板体方向的凸面,每一个所述凸面的沿伸方向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垂直。

上述背光模组背板中,背板结构本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灯条容纳空间。背光模组中灯条安装于第一板体朝向第二板体一侧的安装面上,灯条内的光源发出光线,光线照射在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一侧的反射面上;由于至少一个连接区朝向第一板体的表面上形成的凸面作为部分反射面,凸面可以压缩灯条容纳空间,减少照在凸面上的光源的光线光程、并且减少该部分光的散射空间,进而改变光线的轨迹,使得这部分光线可以向原本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增加原本暗处的光线强度,从而达到提升暗区亮度的效果。同时,因为减小光程,上述背光模组背板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模拟能量提高,使得在同等亮暗不均现象可接受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源中发光体的数目。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不仅能够改善明暗差异使得出来的画面效果较均匀,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因此,上述背光模组背板中,该背光模组背板中,背板结构本体压缩灯条容纳空间,使灯条上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散射空间减小,便于光线向原本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提升局部亮度,改善明暗差异,使得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中每一个所述连接区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均形成有所述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沿所述灯条的延伸方向,每一个所述凸面的宽度尺寸不超过所述凸面所在所述连接区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二板体指向所述第一板体方向,所述凸面的顶部与所述灯条中所述光源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上具有冲压成型的凹陷,所述第二板体中每一个所述凹陷部位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形成一个所述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的冲压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具有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所述灯条上设有多个光源,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背光模组背板,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所述的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中的背板结构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中的背板结构本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安装灯条后的灯条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分布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背板安装灯条后的灯条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安装灯条后的灯条光源发射出的光线能量分布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背板安装灯条后的灯条光源发射出的光线能量分布示意图。

图标:1-背板结构本体;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21-凸面;122-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板,包括具有U型结构的背板结构本体1,背板结构本体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的一个侧边与第二板体12的一个侧边连接以形成U型结构,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灯条容纳空间;

第二板体12朝向第一板体11的表面形成反射面,第一板体11朝向第二板体12的表面形成用于安装背光模组中灯条的安装面,第二板体12具有与背光模组中灯条具有的光源一一对应的对照区以及与灯条上每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的连接区,且至少一个连接区朝向第一板体11的表面形成凸向第一板体11方向的凸面121,每一个凸面121的沿伸方向与灯条延伸方向垂直。

上述背光模组背板中,背板结构本体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灯条容纳空间。背光模组中灯条安装于第一板体11朝向第二板体12一侧的安装面上,灯条内的光源发出光线,光线照射在第二板体12朝向第一板体11一侧的反射面上;由于至少一个连接区朝向第一板体11的表面上形成的凸面121作为部分反射面,凸面121可以压缩灯条容纳空间,减少照在凸面121上的光源的光线光程、并且减少该部分光的散射空间,进而改变光线的轨迹,使得这部分光线可以向原本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增加原本暗处的光线强度,从而达到提升暗区亮度的效果。同时,因为减小光程,上述背光模组背板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模拟能量提高,使得在同等亮暗不均现象可接受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源中发光体的数目。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不仅能够改善明暗差异使得出来的画面效果较均匀,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中的背板结构本体1改善了光线亮暗分布不均这一问题,使得画面水平提高。图3为背光模组中的灯条安装于图2中的灯条容纳空间后,灯条上的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沿a方向分布示意图,相比图4内现有技术中未添加凸面121结构的背板结构本体1内安装的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沿a方向分布示意图,图3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

因此,上述背光模组背板中,该背光模组背板中,背板结构本体1压缩灯条容纳空间,使灯条上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散射空间减小,便于光线向原本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提升局部亮度,改善明暗差异,使得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二板体12中每一个连接区朝向第一板体11的表面均形成有凸面121。每个凸面121作为部分反射面压缩灯条容纳空间,减少光源光线的散射空间,改变光源光线在该空间内的光线轨迹。

具体地,本技术方案在第二板体12中每一个连接区朝向第一板体11的表面均形成有凸面121,每个凸面121作为部分反射面与第二板体12上的平面部分的反射面共同作用。相比第二板体12只采用平面结构作为反射面的情况,每个凸面121压缩反射面与光源间距位置的高度差,减少光的散射空间。在背光模组中灯条具有的光源光线照射过来时,根据光线入射角与凸面121切线处的法线的关系改变光线光程,使得光线可以向原本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与平面部分的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形成互补,改善亮暗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凸面121配合使用,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的局部亮度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更好地改善明暗差异,使得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凸面121为弧形面。当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照射在凸面121表面上时,光线在弧形面上进行反射,改变光线的轨迹。

具体地,由于背光模组中灯条具有的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照射在弧形面上,相对于凸面121该光线为入射光线,多条入射光线在该凸面121上形成多个入射点。由于每个入射点处凸面121上形成的法线方向不同,从而使得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光线轨迹存在多种可能,使得光线可以向能量较低的位置聚集,改善明暗不均的现象。

优选的,沿灯条的延伸方向,每一个凸面121的宽度尺寸不超过凸面121所在连接区的宽度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沿灯条的延伸方向,每一个凸面121的宽度尺寸不超过凸面121所在连接区的宽度尺寸,避免凸面121的宽度过宽影响背光模组中灯条的安装与灯条中光源位置的设计与安装。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能够适应背光模组中灯条的尺寸以及光源排列位置,适用范围更广。

此外,上述背光模组背板避免了凸面121与其背光模组中灯条具有的光源相抵的现象发生,保证了光源不会被凸面121上某部分直接抵挡,从而使得光源全部发出、发出的光线被全部利用,能量利用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沿第二板体12指向第一板体11方向,凸面121的顶部与灯条中光源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上述结构使得凸面121最大限度的压缩灯条容纳空间,其两侧两颗光源间的间隙空间,减小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程,减小光的散射,较好的改善明暗现象。

在上述情况的前提下,上述结构不影响光源的顶部所在平面以下空间的光线轨迹,使得该处光线正常分布,亮暗程度适宜。

当然,请参考图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二板体12上具有冲压成型的凹陷122,第二板体12中每一个凹陷122部位朝向第一板体11的表面形成一个凸面121。

在制造生产上述背光模组背板时,只需采用冲压机器作用于第二板体12的上表面一次成型。该一体冲压成型结构便于生产制造,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快产出速率。

优选的,凹陷122的冲压方向垂直于第一板体11。

需要说明的是,凹陷122的冲压方向垂直于第一板体11,避免了冲压方向发生倾斜时,在第二板体12朝向第一板体11的一侧对应位置形成的凸面121影响需要安装在第一板体11安装面上的灯条,造成灯条无法装入或者凸面121与光源相抵的现象发生。

而且,凹陷122的冲压方向垂直于第一板体11,使得凹陷122两侧的结构一致,即,使得在第二板体12朝向第一板体11的一侧对应位置形成的凸面121两侧结构一致,使得凸面121对其两侧的光源发出光线的反射作用相同,反射角度相同,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结构可以更好地提升效果,提升画面品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具有一体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一体式结构不仅稳固性较好,可延长上述背光模组背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具有制造方式简单,产出效率快的优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中的结构产生的能量更多,在同等亮暗不均现象可接受的情况下,光源中发光体的数目可以降低。请参考图5和图6,沿图2中结构a方向模拟状态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中的结构产生的能量为33352,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背板中结构产生的能量为3122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产生的能量更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灯条上设有多个光源,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一种的背光模组背板,灯条设置于第一板体11、且位于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背光模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