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发光灯板及灯板拼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592发布日期:2020-02-07 21:5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侧发光灯板及灯板拼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照明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发光灯板及灯板拼接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各种照明装饰灯具逐渐流行,而侧发光灯板由于其具有厚度薄的特点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现有的侧发光灯板通常背面无光源,即只能单面发光,从而较为浪费光能源,且在透明物体上展示或做坠吊造型时无法展示双面美感,导致装饰效果较为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侧发光灯板只能单面发光浪费光能源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双面出光的侧发光灯板及灯板拼接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灯板,包括灯板边框、电路板框架、透光板、导光板和扩散板;

其中,电路板框架垂直设置于灯板边框的内壁上;

电路板框架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透光板,透光板与灯板边框封闭并形成容纳空间;

电路板框架与一侧的透光板之间平行设置有导光板;

导光板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扩散板;

电路板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

多个发光器件正对导光板的侧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框架呈三边形、四边形或多边形,则灯板边框的个数与电路板框架的边数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灯板边框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框架采用pcb电路板框架或fpc柔性电路板框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包括led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板拼接组件,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侧发光灯板、多个连接件以及灯板控制器,其中,灯板控制器与任一侧发光灯板电性连接;侧发光灯板的灯板边框上设置有多个与连接件匹配的插接口;多个侧发光灯板通过插接口以及多个连接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发光灯板的灯板边框的每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连接件匹配的插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采用fpc柔性连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fpc柔性连接器包括上接端和下接端,其中,上接端和下接端分别设置有电源正引脚、电源负引脚、空引脚以及信号引脚,各引脚通过错位走线的方式布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插接口以及fpc柔性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相邻侧发光灯板的输入信号串联、输出信号并联。

上述侧发光灯板及灯板拼接组件,通过将电路板框架垂直设置于灯板边框的内壁上,电路板框架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透光板,电路板框架与一侧的透光板之间平行设置导光板,导光板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扩散板,电路板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正对导光板的侧边。当电路板框架外接电源通电后,多个发光器件点亮,多个发光器件的光源通过导光板匀光,并分别经过两侧扩散板进行再次光学扩散,通过透光板对扩散板做表面透光处理,从而使得光源经过两侧扩散板进行光学扩散后经由透光板出光,以营造各种室内灯光效果,并实现双面均可发光,亮化照明,极大地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侧发光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灯板拼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侧发光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fpc柔性连接器的布线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灯板边框;

20、电路板框架;

30、扩散板;

40、导光板;

50、透光板;

60、固定件;

100、侧发光灯板;

200、连接件;

300、灯板控制器;

11、插接口;

21、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灯板,用于照明及装饰。如图1所示,该侧发光灯板100包括:灯板边框10、电路板框架20、扩散板30、导光板40以及透光板50,其中电路板框架20垂直设置于灯板边框10的内壁上,电路板框架20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透光板50,且透光板50与灯板边框10封闭,并形成容纳空间。电路板框架20与一侧的透光板50之间平行设置有导光板40,导光板40的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扩散板30;电路板框架20上还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21,多个发光器件21则正对导光板40的侧边。

当电路板框架20外接电源通电后,多个发光器件21点亮,多个发光器件21的光源通过导光板40匀光,并分别经过两侧扩散板30进行再次光学扩散,通过透光板50对扩散板30做表面透光处理,从而使得光源经过两侧扩散板30进行光学扩散后经由透光板50出光,以营造各种室内灯光效果,并实现双面均可发光,亮化照明,极大地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另外,由于本申请的侧发光灯板可以双面发光,因此,方便设计成为各种具有美感的坠吊造型,不管是贴在透明物体上或是坠吊空中均可以实现双面展示,进而提高了装饰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框架20可以是三边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的框架(图1给出的是以电路板框架20为三边形为例进行说明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形状),扩散板30、导光板40以及透光板50则分别为与电路板框架20相应的形状。灯板边框10的个数则与电路板框架20的边数相对应,相邻的灯板边框10之间可通过固定件60连接,从而形成与电路板框架20相应的形状。

具体的,电路板框架20、扩散板30以及透光板50分别垂直设置于灯板边框10的内壁上,其与灯板边框10的内壁接触处可通过防水胶固定密封,导光板40上则设置有固定孔,通过螺钉或螺栓将导光板40固定在固定件60上,固定件60与灯板边框10做整体固定,即可形成双面发光的侧发光灯板。其中,灯板边框10具体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固定件60则可以采用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从而使得侧发光灯板在整体上更具有质感,且易于组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1可以采用led灯,由于led灯体积小且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因此,可以实现体积较小的侧发光灯板的需求,且能耗较低,极大的节约了能源。

具体的,导光板40上对应发光器件21处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从而增大导光板40的侧边接触光源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框架20可以采用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电路板,pcb电路板中则设有对应的灯光控制电路,以实现对led灯的电气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框架20还可以采用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可以根据灯板边框10的形状而进行随意弯折,且不易折断损坏。同时,fpc柔性电路板所占用的空间更少,更利于实现体积较小的侧发光灯板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板拼接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的侧发光灯板100、多个连接件200以及灯板控制器300,其中,灯板控制器300与任一侧发光灯板10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发光灯板100的灯板边框10上设置有多个与连接件200匹配的插接口11,多个侧发光灯板100则通过插接口11以及多个连接件200电性连接。灯板控制器300向侧发光灯板100输出控制信号及电能,控制信号及电能在侧发光灯板100间相互传递,从而使得灯板拼接组件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室内环境产生装饰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发光灯板100的灯板边框10的每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连接件200匹配的插接口11,因此,通过插接口11以及连接件200,多个侧发光灯板100可以实现不同的展示造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可以采用fpc柔性连接器。fpc柔性连接器包括上接端pre和下接端next,其中,上接端pre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及电能,下接端next则用于输出控制信号及电能,因此,通过fpc柔性连接器相连接的侧发光灯板100之间可以实现电气连接,并为相连接的侧发光灯板100提供电能及传递信号。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上接端pre和下接端next分别设置有电源正引脚1、电源负引脚2、空引脚3和信号引脚4,各引脚通过错位走线的方式布线,从而有效避免信号回传,使得传递的信号只能单向传输。举例来说,可以将灯板拼接组件中的每一块侧发光灯板100看成一颗led灯珠,通过插接口以及fpc柔性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相邻侧发光灯板100的电压正负串联、输入信号i串联、输出信号o并联,信号可从任意o输出到下一组i,从而无需mcu单片机做信号处理或转换,从而大大减少了原材料成本,且避免了由于mcu单片机出现故障导致灯板拼接组件损坏的风险。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