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LED灯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9178发布日期:2020-04-21 17:5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LED灯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led灯及灯具。



背景技术:

led的光衰和寿命是直接受自身结温影响,使得led的散热也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大功率led灯泡的散热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1、用铝散热鳍片做为外壳的一部分,来增加散热面积。同样通过与空气热交换的方式,将铝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散逸至外界,但成本较高。

2、在铝散热鳍片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小型的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用于辅助增加散热器周围的空气对流,进而提升其散热效率。led灯泡成本更高。

3、根据空气流体力学原理,利用led灯壳的结构,制造出对流空气以带走热量进行散热。但现有产品的结构复杂、生产步骤繁琐;例如,部分产品采用热对流、以及散热器的热传导两种散热方式结合的,但成本高、组装繁琐;也有部分产品也存在设计不合理,散热效果不理想的。

如公告号为cn2032492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led灯泡的气体对流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绝缘连接套、防阴影套、灯罩、灯罩顶盖;所述散热器内设有空腔和散热片、并形成多条使空气流通的通道;led灯板安装在散热器腔体的外壁上,在散热器与绝缘连接套、散热器与灯罩、灯罩与灯罩顶盖、灯罩顶盖与防阴影套之间设有空腔流通的间隙。该实用新型通过间隙形成内热对流的风道开口,其热对流效果的较低,且内部结构相对现有产品更为复杂。

如公告号为cn20204077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加速热对流效应的散热结构》,其包括座体、散热体及罩盖。散热体设置在座体中,散热体包含中空筒柱及多个散热片。中空筒柱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流孔,另一侧则设有第二对流孔。座体设有开口及多个散热孔,罩盖盖合在座体的开口上,并开设有多个通孔。该实用新型的散热罩盖的若干开口呈环形设计,且内部的对流通道迂折,并不利于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led灯泡热对流的散热结构存在诸多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led灯及灯具。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结构,利用烟囱效应形成强对流的散热效果,且无需铝散热器的使用,节约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包括灯壳、设置在灯壳底部的灯珠板、以及用于遮蔽灯壳的底部开口的透光灯罩;

还包括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对流通道,该对流通道穿设灯壳、灯珠板和透光灯罩;

其中,所述灯壳的侧壁封闭,且灯壳的顶部开设若干第一通孔,以使对流通道的顶端连通外部空间。

进一步地,在透光灯罩上开设若干的第二通孔,且灯珠板上设有若干镂空部位,以使对流通道的底端连通外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灯罩的内壁向灯珠板延伸出若干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为上下贯穿的中空柱状结构;

其中,凸起部的底部开口形成所述第二通孔,凸起部的顶部开口对应抵接所述镂空部位。

通过此设计,凸起部为上下贯穿的中空柱状结构,形成一小型的“烟囱”结构,有助于加强冷热空气对流。

进一步地,所述灯珠板的周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环形连接部,该环形连接部与灯壳的壁体压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灯壳为高导热系数金属制成的中空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灯罩上设置有扣接部,且在灯珠板上开设有匹配扣接部的扣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灯壳的顶部还设置有与灯座连接的灯头,灯头与第一通孔互不干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灯头包括绝缘的连接头,以及裹覆连接头顶部外壁的金属外壳;

该连接头具有一用于容置led驱动器的中空管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包括上述的热对流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包括led灯,该led灯设置有上述的热对流散热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结构,其与现有的热对流散热结构并不相同;对流通道穿设灯壳、灯珠板和透光灯罩,以与外部空间连通。对流通道形成一自下而上的“烟囱”结构,当灯珠板上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空气进行导热,热空气密度小,沿着有垂直坡度的对流通道的顶部(即灯壳的第一通孔)向上排走,新的冷空气自对流通道的底端补充进入,以此来增强热对流散热结构的空气流动性。

2、现有的热对流结构,仅依靠灯珠板与壳体的间隙进行对流,灯珠板的中部热量集中,散热难。而本实用新型的对流通道还穿设灯珠板,致使补入的冷空气能充分接触灯珠板并带走灯珠板上的热量,使得本实用新型无需在灯壳内增设铝制散热器,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

3、现有的热对流散热灯壳,散热通孔多开设在灯壳的侧壁上,并不合适在户外的恶略场所,如雨水泼洒。而本实用新型的灯壳的侧壁封闭,封闭性好,协同透光灯罩,赋予热对流散热结构的很好的防雨水性能,可应用于户外灯具或户外场所的照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结构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灯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灯珠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灯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灯珠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灯壳、11-第一通孔;

2-灯珠板、21-镂空部位、22-扣接孔、23-环形连接部;

3-透光灯罩、31-第二通孔、32-凸起部、33-扣接部、34-阶梯槽;

4-连接头、41-中空管部、42-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的优选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热对流散热结构包括灯壳1、灯珠板2和透光灯罩3。

其中,所述热对流散热结构还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对流通道,该对流通道穿设灯壳1、灯珠板2和透光灯罩3。

进一步地,所述灯壳1的顶部设置有led灯泡的灯头,如螺口灯头、卡口灯头等。灯头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供电组件,如灯座。所述灯壳1为led灯泡中的衔接灯头与灯罩的壳体,多用于容置led驱动器。而透光灯罩3则是led配件的一种,所述透光灯罩3遮蔽灯壳1的底部开口。所述灯珠板2是集成有led灯珠的光源组件。

如图4所示,所述灯壳1的侧壁封闭,具体是,所述灯壳1的侧壁上无任何的开口、通孔、缝隙或间隙等,灯壳1的侧壁围蔽形成一中空的内腔。所述灯壳1的底部为开口,灯壳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以构成对流通道的顶部出口,以使对流通道的顶端连通外部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灯壳1呈倒扣的杯状,灯壳1的底部为开口。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灯壳1的实际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指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灯壳1设置为圆柱体状、规则的立方体、或其他美观的形状等等。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灯壳1为高导热系数金属制成的中空壳体,可以是铜、铝或铝合金等制成的,这有利于灯珠板2的热扩散和散热,另一方面加工方便、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灯壳1为铝制壳体。

如图6所示,所述透光灯罩3呈内部中空、顶部为开口的碗状结构。透光灯罩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构成对流通道的底部入口,以进行热对流散热。具体地,透光灯罩3的顶部匹配对接灯壳1的底部,以遮蔽灯壳1的底部开。

如图5所示,所述灯珠板2的外轮廓,匹配灯壳1的底部开口。所述灯珠板2为一圆环板,灯珠板2设置在灯壳1的底部开口内,夹设在灯壳1的内腔和透光灯罩3的腔室之间。所述灯珠板2以高热导系数的铝基板制成,灯珠板2属于现有技术,在此省略说明。

进一步地,灯珠板2为镂空的板状结构,灯罩板上开设有若干的用于热对流散热的镂空部位21,镂空部位21以使灯壳1的内腔与透光灯罩3的腔室相连通。优选地,镂空部位21与透光灯罩3上的第二通孔31相对应设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镂空部位21的轮廓形状,可以圆形、椭圆形等等。

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灯珠板2的周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环形连接部23,该环形连接部23与灯壳1的壁体,通过压合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环形连接部23与灯珠板2的厚度相同,且环形连接部23与灯珠板2一体成型的。

申请人表示,现有的大功率led灯泡,其内置有铝制散热器,灯珠板向铝制散热器导热以进行散热,两者的连接方式为螺钉锁紧。由于适配存在间隙,还需要在安装面涂覆一层导热硅脂,保证充分接触。但该散热结构存在缺陷,一是生产工序复杂;二是导热硅脂会降低导热效率,且螺钉收紧容易使灯珠板变形。

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珠板上增设环形连接部,并以压合固定的方式将环形连接部与灯壳的壁体压制为一体,两者直接接触紧密且均为铝材,导热效率高。通过铝壳即可实现散热,并在对流通道的散热结构下,无需在灯壳内设置铝制散热器即可实现高效散热,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热对流散热结构由灯壳1、灯珠板2和透光灯罩3构成,且灯壳1的顶部设置有灯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环形连接部23为闭口环形结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环形连接部23为开口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的热对流散热原理与现有led灯泡相同,但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通过在灯壳的顶部开设的第一通孔、灯珠板上开设的镂空部位以及透光灯罩上开设的第二通孔,三者结合形成一竖直的对流通道,并且在灯壳和透光灯罩的侧壁均封闭的结构下,会形成一自下而上的“烟囱”结构,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烟囱效应,以此来增强热对流散热结构的空气流动性。相比现有的led灯泡,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效果更好。

通过在灯珠板上开设镂空部位,补入的冷空气能更好的带走灯珠板上的热量。经申请人检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对流散热结构的灯泡,其散热效果远比现有的led灯泡高出40%。且本热对流散热结构,无需在灯壳设置铝制散热器,亦能实现优良的散热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透光灯罩3的优选地结构。

其中,所述透光灯罩3的内壁向灯珠板2延伸出若干的凸起部32,该凸起部32为上下贯穿的中空柱状结构。凸起部32与透光灯罩3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中,凸起部32的底部开口形成所述第二通孔31,凸起部32的顶部开口抵接所述镂空部位21。

本实施例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透光灯罩3有且仅设置有一个凸起部32,该凸起部32位于透光灯罩3底部的中间处,即所述透光灯罩3有且仅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31。而灯珠板2对于该第二通孔31,在灯珠板2的中间开设有一镂空部位21。进一步地,第二通孔31的孔径远大于第一通孔11。通过此设计,使灯罩、灯珠板2的结构简单,保证散热的情况下,也便于加工生产。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如图6所示,在透光灯罩3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一环状的阶梯槽34,该阶梯槽34使透光灯罩3与灯壳1匹配嵌装,阶梯槽34具有一定的定位安装和限位功能。

同时,现有的热对流散热的led灯泡,其散热孔多开设在灯壳的外壁,如一组散热孔开设在灯壳的外壁顶部,另一组的散热通孔开设在灯壳的外壁底部;该两组散热、与灯壳的内腔构成一对流通道等。但是,该类型的led灯泡,本合适应用于户外,如路灯等,容易被雨水渗入造成内部短路等。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灯壳1的侧壁封闭,灯壳1顶部开设第一通孔11,另一方面,阶梯槽34也能阻止雨水从适配间隙中渗入。

在另一个实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透光灯罩3的内壁上设置有扣接部33,具体地,扣接部33设置在凸起部32的顶部端面上。而灯珠板2上开设有匹配扣接部33的扣接孔22。

通过此设计,透光灯罩3与灯珠板2通过上述结构进行扣接,以将透光灯罩3结合在灯壳1的底部。该连接方式,使得透光灯罩3与灯壳1无相关的连接结构,优化了灯壳1、灯珠板2和透光灯罩3三者的连接方式,便于组装。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透光灯罩3为pc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所述灯头包括为连接头4和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套接固定在连接头4的顶部。所述连接头4为pc材料制成的绝缘体。金属外壳可以是螺口式金属外壳或卡接式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4与灯壳1同样采用扣接进行组装。具体地,所述连接头4为一中空的管体,管体的外壁上一体的设置有一环形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底部设置有扣接部33。在灯壳1的顶部设置有与扣接部33相匹配的扣接孔22,以实现两者的扣接。通过此设计,热对流散热结构整体无螺栓连接,组装快速方便,生产效率高。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连接头4的弧形板遮蔽了第一通孔11,阻碍对流散热。在弧形板上开设有对应第一通孔11的第三通孔42,第三通孔42用于对流散热,以使灯头与第一通孔11互不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连接的管体上还延伸有一用于容置led驱动器的中空管部41,该中空管部41贯穿灯壳1的顶部且位于灯壳1的内腔中,中空管部41的末端悬空在内腔顶部,不堵塞灯珠板2上的镂空部位21。通过此设计,中空管部41用于保护led驱动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包括上述的热对流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led灯,该led灯设置有上述的热对流散热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热对流散热结构、led灯及灯具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