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及其组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4732发布日期:2020-09-29 18:0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及其组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及其组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封闭式/半封闭是摩托三轮车前大灯设计一直沿用同一种结构,即配光镜-装饰框-反光镜-后壳,但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提升,目前该结构存在3点困境无法突破:

1、随着led结构的日益普及,led灯具在摩托车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对于灯具内设计led光源的灯具,其内部led光源的更换存在极大的困扰;灯具后壳与反光镜之间为胶水密封固定,灯具成型后无法拆解,内部led光源损坏后,在不破坏后壳的情况下无法更换,而仅因为led光源的损坏更换整灯,对用户来说增加成本;

2、目前调光结构位于后壳上,反光镜用调光机构悬空固定,在摩托车行驶路况下的灯光抖动以及反光镜的脱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目前灯具的设计方法,对灯具大小、结构、空间的限制较大,在现有灯具的成本、空间已被限制情况下,无法实现该两方面的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且可对反光镜的照射角度进行微调的车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灯,包括配光镜、装饰框、反光镜和主灯炮,所述装饰框两端敞口,所述反光镜为喇叭形,所述配光镜密封安装在所述装饰框的一端敞口处,所述装饰框的另一端敞口处与所述反光镜的开口较大端相互靠近,所述主灯炮可拆卸的密封安装在所述反光镜的开口较小端,且其发光部位于所述反光镜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的开口较大端与所述装饰框另一端的敞口处之间通过角度调节件连接,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以微调所述反光镜相对于所述装饰框的朝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减少车灯后壳,同时将反光镜与装饰框之间通过角度调节件来连接,如此使得车灯的结构更加简单,反光镜的角度调节更加方便,同时其散热效果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至少三根螺栓和与多根所述螺栓一一对应的弹簧,所述装饰框靠近所述反光镜一端的敞口处的边缘处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栓一一对应的螺孔,所述反光镜的外侧壁上靠近其开口较大端围设有一圈挡板,所述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螺孔一一对应的通孔,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与对应所述螺孔对齐,每根所述螺栓的螺纹端分别穿过对应所述通孔并与对应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分别套在对应所述螺栓上,并位于所述装饰框与挡板之间,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装饰框和挡板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接,其用以给所述挡板施加弹性张力以使得其远离所述装饰框,外力作用下分别调节每个所述螺栓穿入对应所述螺孔内的深度以微调所述反光镜相对于所述装饰框的朝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通过调整每个螺栓伸入到对应螺孔的深度,并与弹簧协同来调节反光镜的朝向,其调节方便,且稳定性佳,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反光镜不会抖动,能给司机良好的驾驶体验。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柔性密封圈,所述装饰框远离所述配光镜一端的敞口处的边缘设有第一管形裙边,所述反光镜的开口较大端延设有第二管形裙边,所述第二管形裙边伸入到所述第一管形裙边内,且二者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柔性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形裙边的外侧壁上,且其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管形裙边的内侧壁密封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实现反光镜与装饰框之间即密封处理又能相对移动以微调所述反光镜的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密封圈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柔性密封圈均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形裙边上,且沿所述第二管形裙边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密封性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形裙边上的外侧壁上环设有与所述柔性密封圈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环槽,每个所述柔性密封圈分别嵌设在对应所述环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柔性密封圈能限位在第二管形裙边上,以避免其脱离所述第二管形裙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密封效果好,且柔性佳,具备一定的涨缩能力以满足第一管形裙边与第二管形裙边在相对运动时同样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设有三个或四个。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稳定性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饰框的侧壁上还设有贯穿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安装有led光源,且所述led光源的发光部位于所述装饰框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既满足了led光源的安装,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更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ed光源为led灯珠或led灯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亮度大且美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灯的车辆,如摩托车、工程车或农用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车灯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车灯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车灯的另一角度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车灯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形裙边、第二管形裙边以及柔性密封圈的局部图。

图中:1配光镜、2装饰框、21第一管形裙边、22安装孔、3反光镜、31挡板、32第二管形裙边、321环槽、4主灯炮、51螺栓、52弹簧、6柔性密封圈、7led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配光镜1、装饰框2、反光镜3和主灯炮4,所述装饰框2两端敞口,所述反光镜3为喇叭形,所述配光镜1密封安装在所述装饰框2的一端敞口处,所述装饰框2的另一端敞口处与所述反光镜3的开口较大端相互靠近,所述主灯炮4可拆卸的密封安装在所述反光镜3的开口较小端,且其发光部位于所述反光镜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3的开口较大端与所述装饰框2另一端的敞口处之间通过角度调节件连接,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以微调所述反光镜3相对于所述装饰框2的朝向,通过减少车灯后壳,同时将反光镜与装饰框之间通过角度调节件来连接,如此使得车灯的结构更加简单,反光镜的角度调节更加方便,同时其散热效果更佳。

其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至少三根螺栓51和与多根所述螺栓一一对应的弹簧52,所述装饰框2靠近所述反光镜3一端的敞口处的边缘处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栓51一一对应的螺孔,所述反光镜3的外侧壁上靠近其开口较大端围设有一圈挡板31,所述挡板31上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螺孔一一对应的通孔,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与对应所述螺孔对齐,每根所述螺栓51的螺纹端分别穿过对应所述通孔并与对应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每个所述弹簧52分别套在对应所述螺栓51上,并位于所述装饰框2与挡板31之间,所述弹簧52两端分别与所述装饰框2和挡板31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接,其用以给所述挡板31施加弹性张力以使得其远离所述装饰框2,外力作用下分别调节每个所述螺栓51穿入对应所述螺孔内的深度以微调所述反光镜3相对于所述装饰框2的朝向,如此通过调整每个螺栓伸入到对应螺孔的深度,并与弹簧协同来调节反光镜的朝向,其调节方便,且稳定性佳,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反光镜不会抖动,能给司机良好的驾驶体验。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柔性密封圈6,所述装饰框2远离所述配光镜1一端的敞口处的边缘设有第一管形裙边21,所述反光镜3的开口较大端延设有第二管形裙边32,所述第二管形裙边32伸入到所述第一管形裙边21内,且二者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柔性密封圈6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形裙边32的外侧壁上,且其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管形裙边21的内侧壁密封接触,如此可实现反光镜与装饰框之间即密封处理又能相对移动以微调所述反光镜的角度。

其中,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密封圈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柔性密封圈6均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形裙边32上,且沿所述第二管形裙边3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使得其密封性更佳。其中,所述柔性密封圈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管形裙边的形状一致,所述环形间隙的各处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形裙边32上的外侧壁上环设有与所述柔性密封圈6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环槽321,每个所述柔性密封圈6分别嵌设在对应所述环槽321内,如此使得柔性密封圈能限位在第二管形裙边上,以避免其脱离所述第二管形裙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密封圈6为橡胶密封圈,其密封效果好,且柔性佳,具备一定的涨缩能力以满足第一管形裙边与第二管形裙边在相对运动时同样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51设有三个或四个,其稳定性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饰框2的侧壁上还设有贯穿其的安装孔22,所述安装孔22处安装有led光源7,且所述led光源7的发光部位于所述装饰框2内,如此既满足了led光源的安装,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更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ed光源7为led灯珠或led灯带,其亮度大且美观。其中,所述安装孔在装入led光源后,可利用密封胶带在装饰框的外侧壁上对安装孔进行密封。

其中,所述配光镜与所述装饰框之间的通过胶水密封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弹簧为强力弹簧,如此可避免车灯晃动时,反光镜在震动力作用下挤压弹簧使得弹簧发生弹性收缩,而导致反光镜在非人为情况下自行微调其相对于装饰框的朝向。

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取消车灯后壳,使得装饰框和反光镜直接暴露在外,如此便于在装饰框内安装led光源(同时便于更换),另外在反光镜与装饰框之间通过柔性密封圈进行柔性密封处理(便于既保持密封,同时由给二者之间预留活动余量以便微调反光镜的朝向),其次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角度调节件的稳定性佳,抗震能力强,当然取消后壳后,整个车灯的散热能力更佳。

该车灯可作为摩托车(二轮或三轮摩托车)、各类工程车辆(如挖机、装载机、压路机或卡车等)或农用车辆(拖拉机或收割机)的车大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