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083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和设置有该车灯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车辆前照灯是车辆的照明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当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它能够有效地照亮车辆前方的路面,让驾驶员看清车辆所处的路况并对其作出恰当的响应,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0003]现有车辆前照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灯后壳I’和安装于灯后壳I’内侧的光源模块2’和透镜3’。具体工作时,光源模块2’中产生的大部分光线经透镜3’之后,将形成平行光线,并经面罩(图中未示出)从前照灯的正前方射出,照亮车辆前方的路面,而光源模块2’产生的另一部分光线可能会照射到灯后壳I’内的其他地方,并经数次漫反射或折射后照射到灯后壳I’的背光板上。
[0004]在某些情况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或者光束角度可能不太合适,例如前照灯中的近光灯调得很高,会使对面的车辆产生炫光,影响到对面车辆的安全行驶,这时,就需要对前照灯灯光的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进行调节,具体是调节图2中的调节件5’,即调节螺栓。但是该调节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前照灯的灯后壳I’的后部没有任何照明设备,光线无法照亮调节螺栓,故该调节过程需要进行盲操作,整个操作可能不太方便,无法很好地完成调节任务,退一步说,即使在盲操作的条件下完成了调节,灯光的高度或者角度可能还是调节得不太合适,无法满足照明的需求,使车辆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且极有可能还需要进行二次调节,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旨在解决现有车灯进行调节时需要盲操作的问题。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灯后壳和安装在灯后壳内侧的光源模块,灯后壳的背光板上开设有通孔。
[0007]进一步地,上述车灯还包括:透明罩,透明罩安装于通孔。
[0008]进一步地,上述车灯中,透明罩远离光源模块的一面设置有波纹。
[0009]进一步地,上述车灯中,透明罩为塑料透明罩。
[0010]进一步地,上述车灯中,灯后壳与透明罩为螺钉连接。
[0011]进一步地,上述车灯还包括:调节件,通孔分布在邻近调节件的位置。
[00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灯后壳和安装在灯后壳内侧的光源模块,灯后壳的背光板上开设有通孔。光源模块中产生的一部分光线会在灯后壳内经数次漫反射或折射后照射到灯后壳的背光板上,并从背光板上开设的通孔中射出,照亮灯后壳的外部,为灯后壳后部的位置提供照明,方便了对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进行手动调节,保证了车辆在夜间的安全行驶。
[00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车灯。
[0014]进一步地,上述车辆中,车灯为车辆的前照灯,并且,前照灯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
[0015]由于车辆上设置有上述车灯,故可以为灯后壳后部的位置提供照明,方便了对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进行手动调节,保证了车辆在夜间的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车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灯中透明罩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3]车灯实施例:
[0024]参见图3、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一种优选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可以为车辆的前照灯,并且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中,当然,该车灯也可以在其他情况下使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灯后壳I和安装在灯后壳I内侧的光源模块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一般还包括透镜3,一般而言,透镜3也安装在灯后壳I的内侧,具体位于光源模块2的正前方。
[0025]本实施例中,灯后壳I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在灯后壳I的背光板上开设有通孔。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该通孔可以方形孔,其数量为一个,这一个方形孔可以设置在灯后壳I背光板的右上角(如图4所示),当然,通孔的形状、数量和位置等并不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26]如图3所示,光源模块2中产生的大部分光线经透镜3后成为平行光线,照亮车辆的正前方,而另外一部分光线会照射到灯后壳I内部的其他地方,再经数次漫反射或折射后照射到灯后壳I的背光板上,并从通孔处射出。下面以光线A为例进行说明,
[0027]光线A经光源模块2发出后,光线先照射到灯后壳I前端的某一处,在此处产生反射,光线A被反射到灯后壳I的侧壁上,灯后壳I的侧壁不够光滑,光线在侧壁处发生了漫反射,由此产生的两束漫反射光线正好照射到灯后壳I背光板上的通孔处,上述两束光线正好从通孔处射出,以照亮灯后壳I的外部,许多像光线A这样的光线聚集在一起、共同作用,就可以照亮灯后壳I背光板外侧的位置,从而为手动调整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的操作提供照明,使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调整得尽可能准确,不需要再进行二次调节,同时也保证了车辆在夜间的安全行驶。
[002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透明罩4,透明罩4可以安装于通孔中。相应地,透明罩4的形状应与通孔的形状相适配,也就是说,若通孔为方形孔,则透明罩4为方形透明罩,若通孔为圆形孔,则透明罩4为圆形透明罩。透明罩4可以为塑料透明罩,当然,透明罩4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能够透光即可,本实施例对透明罩4的具体材料不做任何限定。
[0029]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透明罩4远离光源模块2的一面可以设置有波纹41。如图3所示,该波纹41的表面凹凸不平。故当与光线A轨迹相同或相似的光线照射到波纹41处时,反射光线会向不同的方向发生无规则的反射,同样以光线A为例对该过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光线A经漫反射产生的两束光线在穿过透明罩4的界面处时,由于透明罩4表面凹凸不平,这两束漫反射光线照射到波纹的不同位置之后将会向不同的方向反射,许多像光线A这样的光线聚集在一起,就能够进一步扩大透过通孔的光线的照射范围,进一步方便了车灯灯光的调整。
[0030]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灯后壳I与透明罩4之间可以为螺钉连接。当然,灯后壳I与透明罩4之间也可以采用别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31]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调节件5,通孔分布在邻近调节件5的位置。调节件5具体可以是调节螺栓。由于通孔和调节件5较为邻近的布置,从通孔处透出的光线可以清楚地照亮调节件5,方便操作人员手动操作调节件5,以较好地调节灯光的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
[0032]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可以为灯后壳I后部的位置提供照明,方便了对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进行手动调节,保证了车辆在夜间的安全行驶。
[0033]车辆实施例:
[003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车灯。由于车灯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该车灯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35]本实施例中,车灯可以为车辆的前照灯,并且,该前照灯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中。对于该前照灯来说,光线可以从灯后壳背光板上开设的通孔透出,为调节前照灯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的操作提供照明,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0036]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车灯,包括:灯后壳⑴和安装在所述灯后壳⑴内侧的光源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后壳(I)的背光板上开设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罩(4),所述透明罩(4)安装于所述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4)远离所述光源模块(2)的一面设置有波纹(4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4)为塑料透明罩。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后壳⑴与所述透明罩⑷为螺钉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5),所述通孔分布在邻近所述调节件(5)的位置。
7.—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为所述车辆的前照灯,并且,所述前照灯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舱。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和设置有该车灯的车辆,其中,该车灯包括:灯后壳和安装在灯后壳内侧的光源模块,灯后壳的背光板上开设有通孔。光源模块中产生的一部分光线会在灯后壳内经数次漫反射或折射后照射到灯后壳的背光板上,并从背光板上开设的通孔中射出,照亮灯后壳的外部,为灯后壳后部的位置提供照明,方便了对灯光高度和左右照射角度进行手动调节,保证了车辆在夜间的安全行驶。
【IPC分类】B60Q1-06, F21W101-02, F21W101-10, F21S8-10, F21V14-00
【公开号】CN104832855
【申请号】CN201510080591
【发明人】胡孝臣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