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93754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14侧,覆盖两处的臂部13与笔直部12。
[0046]在图1?图10所示的第一例中,在扩散罩2的板状基部20的背面20d亦即位于导光体I的入射部10与环状部21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呈肋状的分隔部20e。另外,该分隔部20e具备沿与板状基部20从环状部21突出的突出方向y(参照图10)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20f以及使第一壁部20f的末端与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连接的第二壁部20g。
[0047]在第一例中,板状基部20构成为呈与环状部21的第一部分21a连接的板状并且在其背面20d具备上述分隔部20e。分隔部20e的突出端20h与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的突出端21c共面。在第一例中,分隔部20e的第一壁部20f与板状基部20的笔直边20b平行。第一壁部20f使其外表面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侧面16连接并将其覆盖。另外,第二壁部20g使其外表面与导光体I的臂部13的内侧面16连接并将其覆盖。即,扩散罩2的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与板状基部20的分隔部20e具有与导光体I的内侧面16的轮廓形状大致相等的轮廓形状。另外,环状部21与板状基部20的外缘从这些20f、20g、21b的外表面位于外侧与覆盖导光体的I的表面14的尺寸相应的量。在第一例中,在板状基部20的弧状边20a的外侧形成朝向第一壁部20f的内表面侧的弧状壁20 j,被该弧状边20a、弧状壁20 j以及两处的第二壁部20g包围的部位成为增大板状基部20的表背尺寸的厚壁部20i。由此,在第一例中,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侧面16方向导光体I的环周中心轴侧发出的光被第一壁部20f与该厚壁部20i扩散。另外,在上述第一壁部20f与第二壁部20g之间形成有与导光体I的角部18(参照图1)整合的形状的弯曲部20r。该弯曲部20r与导光体I的角部18连接并将其覆盖。
[0048]图11示出了在板状基部20的背面20d具备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侧面16连接的第一外表面20m以及与导光体I的臂部13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二外表面20η,并且形成使与第一外表面20m对置的部位20ρ和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体化的厚壁部20k的扩散罩2的第二例。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表面方向导光体I的环周中心轴侧发出的光被该厚壁部20k扩散。
[0049]图12示出了在板状基部20的背面20d仅设置呈与板状基部20的笔直边20b平行的肋状的分隔部20e,使该分隔部20e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表面连接的扩散罩2的第三例。
[0050]图13示出了设置于板状基部20的背面20d的分隔部20e具备呈与板状基部20的笔直边20b平行的肋状的部分以及具有与上述导光体I的角部18整合的形状的弯曲部20r,使该分隔部20e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表面以及角部18的内表面连接的扩散罩2的第四例。上述角部18使从入射部10入射至导光体I内的光集中而提高亮度,但能够通过覆盖该角部18的弯曲部20r使该角部18的光有效地扩散。
[0051]图14示出了在板状基部20的背面20d具备与板状基部20的笔直边20b平行的第一壁部20f以及使该第一壁部20f的末端与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连接的第二壁部20g,第一壁部20f的外表面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侧面16连接,并且第二壁部20g的外表面与导光体I的臂部13的内侧面16连接的扩散罩2的第五例。在该第五例中,不设置第一例那样的厚壁部20i。
[0052]图15示出了在板状基部20的背面20d具备与板状基部20的笔直边20b平行的第一壁部20f、使该第一壁部20f的末端与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连接的第二壁部20g以及在环状部21与第一壁部20f之间遍布两处的第二壁部20g、20g之间的追加肋状部20q,第一壁部20f的外表面与导光体I的笔直部12的内表面连接,并且第二壁部20g的外表面与导光体I的臂部13的内表面连接的扩散罩2的第六例。
[0053]如图1所示,在构成上述杯保持体4的下板41的表面41a形成有仿照上述导光体I的外廓形状的凹处41b,在该凹处41b内形成有杯保持体4的上述孔40。在该凹处41b内形成有收纳导光体I的入射部10的贯通孔41c,从下板41的背面侧向该贯通孔41c嵌入有构成照明装置的光源3。(参照图4)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光源3成为LED。
[0054]在图示的例子中,当在具有与导光体I的外廓形状互补的形状的上述下板41的凹处41b收纳导光体I后,使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进入该导光体I的弧状部11的内侧,并且以利用板状基部20覆盖导光体I的笔直部12与臂部13上的方式加装扩散罩2。扩散罩2的环状部21的第二部分21b的内径与杯保持体4的上述孔40的孔径一致。在上述上板42形成有比杯保持体4的上述孔40的孔径大,并且比扩散罩2的环状部21的外径略小的孔42a,如上述那样,以从加装扩散罩2的状态使上板42的上述孔42a在下板41的表面41a与杯保持体4的上述孔40连通的方式加装该上板42,从而将照明装置内置于杯保持体4。在图4中,图中附图标记42b是形成于上板42的背面侧的突起部,从向形成于下板41的该突起部42b的接受孔41d插入该突起部42b的状态,从下板41的背面侧向该突起部42b旋入未图示的自攻螺钉,从而在使照明装置夹持于之间的状态组合上板42与下板41。
[0055]在单纯地使从一部位向呈环周状的导光体I入射光而使该导光体I的整体发光的情况下,入射部10变亮,无法使导光体I的整体均匀地发光,但根据上述扩散罩2,使入射部10侧的光有效地扩散,该扩散罩2的环状部21即使在其任意的部位也能够尽可能地以均匀的亮度发光。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扩散罩2的环状部21,能够使上述杯保持体4的上述孔在其周围方向的各部位以均匀的亮度点亮。
[0056]此外,如图16所示,使导光体I形成具备弧状部11、笔直部12、在该笔直部12的外侧的与该笔直部12之间打开空间s而配置为与该笔直部12平行的外侧笔直部12’以及将笔直部12与外侧笔直部12’连接的外侧臂部13’的方式,并且在外侧笔直部12’具备入射部10的情况下,优选在导光体I的背面15亦即外侧臂部12’与笔直部12之间的角部19以对该角部19的上述空间s侧的缘部进行镶边的方式设置肋19a。在该情况下,通过该肋19a能够使从入射部10入射至导光体I内的光有效地进入笔直部12。
[0057]此外,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包含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全部的实施方式。
[0058]此外,此处引用2013年9月18日所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93367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将其纳入。
【主权项】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呈在一部位具备光的入射部的环周状,并传播入射光而使整体发光的导光体;以及 配置于与相对于上述入射部的光源侧不同的一侧,并使从上述导光体产生的光扩散的扩散罩, 上述扩散罩具备覆盖上述导光体的上述入射部侧的板状基部和使外周部与上述板状基部一体化并覆盖上述导光体的其余的部位的环状部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扩散罩的环状部具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而成,该第一部分覆盖沿着与导光体的环周中心轴正交的假想的平面的上述导光体的表面该第二部分覆盖沿着上述环周中心轴的方向上的上述导光体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扩散罩的板状基部的背面上位于导光体的入射部和环状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呈肋状的分隔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光体具备沿着假想的圆的圆弧的弧状部、在上述假想的圆的外侧与通过该假想的圆的中心的假想的直线平行的笔直部、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角部, 扩散罩的分隔部具备与上述角部整合的形状的弯曲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扩散罩的分隔部具备沿着与板状基部从环状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以及使第一壁部的末端与环状部的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二壁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照明装置构成为具有呈在一部位具备光的入射部的环周状并传播入射光而使整体发光的导光体以及使上述导光体在之间配置于相对于上述入射部的与光源相反的一侧并使从上述导光体产生的光扩散的扩散罩。上述扩散罩具备覆盖上述导光体的上述入射部侧的板状基部以及使外周部与上述板状基部一体化而覆盖上述导光体的其余的部位的环状部。
【IPC分类】F21S2/00, F21V3/00, F21V3/02, F21Y115/10, F21V8/00
【公开号】CN105556203
【申请号】CN201480051196
【发明人】小山幸子, 上野妙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4年9月9日
【公告号】US20160195661, WO2015041104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