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095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源(Back 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IX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0003]目前,背光源模组按照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因灯条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部而使得背光源模组的厚度较薄,因此广泛的应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中。
[0004]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是利用导光板来导光,将灯条所发出的线光转化为面光,然而,目前侧入式LED背光源其发光条发出的光线不能全部进入导光板内,光损失较为严重,因而需要在导光板的四个侧边之外均设置发光条,占据了较大的安装空间,使得背光源的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背光源光损失严重导致需要在导光板的四个侧边均设置发光条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压框、石墨散热座以及发光条;该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内,该压框与下盖的周缘连接固定,压框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的表面周缘;该石墨散热座与下盖的短侧边镶嵌成型,石墨散热座的外侧面裸露在下盖外面;该发光条设置于下盖的一短侧边内,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LED芯片以及LED透镜;该基板贴合固定在石墨散热座的内侧面,该LED芯片和LED透镜均设置于基板上,LED透镜覆盖住LED芯片,LED透镜正对导光板的一短边侧面。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透镜具有一内腔,前述LED芯片位于内腔中,内腔的侧壁设置有反射层,内腔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该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均呈金字塔形状,该多个第二凸起均匀分布在多个第一凸起之间,第二凸起的大小小于第一凸起的大小,且LED透镜的外表面凹设形成弧形聚光面,该弧形聚光面正对导光板的一侧面,且弧形聚光面的径向大小不大于导光板的厚度。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透镜的外表面凹设形成弧形聚光面,该弧形聚光面正对导光板的短边侧面,且弧形聚光面的径向大小不大于导光板的厚度。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1 ] 通过将发光条设置于下盖的一短侧边内,并配合设置有LED透镜,使得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导光板内,有效减少光损失,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实现了单短边发光的目的,无需在导光板四个侧边之外均设置发光条,减小了安装空间,从而使背光源的面积减小,且也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通过将石墨散热座与下盖的短侧边镶嵌成型,利用石墨散热座的外侧面裸露在外,使得LED芯片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石墨散热座快速向外传导散去,有效增强了散热效果,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横向截面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LED透镜的放大截面图。
[0016]附图标识说明:
[0017]10、下盖21、反射膜
[0018]22、导光板23、第一扩散膜
[0019]24、第一增光膜25、第二扩散膜
[0020]26、第二增光膜30、压框
[0021]40、石墨散热座50、发光条
[0022]51、基板52、LED 芯片
[0023]53、LED透镜54、反射层
[0024]501、内腔502、第一凸起
[0025]503、第二凸起504、弧形聚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下盖10、反射膜21、导光板22、第一扩散膜23、第一增光膜24、第二扩散膜25、第二增光膜26、压框30、石墨散热座40以及发光条50。
[0027]该下盖10为塑胶材料,该反射膜21、导光板22、第一扩散膜23、第一增光膜24、第二扩散膜25、第二增光膜26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10内,该压框30与下盖10的周缘连接固定,压框30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26的表面周缘。
[0028]该石墨散热座40与下盖10的短侧边镶嵌成型,石墨散热座40的外侧面裸露在下盖10外面。
[0029]该发光条50设置于下盖10的一短侧边内,具体而言,该发光条50包括有基板51、LED芯片52以及LED透镜53 ;该基板51为铝材质,基板51贴合固定在石墨散热座40的内侧面,该LED芯片52和LED透镜53均设置于基板51上,LED透镜53覆盖住LED芯片52,该LED透镜53正对导光板22的一短边侧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LED透镜53具有一内腔501,前述LED芯片52位于内腔501中,内腔501的侧壁设置有反射层54,内腔501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502和多个第二凸起503,该多个第一凸起502和多个第二凸起503均呈金字塔形状,该多个第二凸起503均匀分布在多个第一凸起502之间,第二凸起503的大小小于第一凸起502的大小,且LED透镜53的外表面凹设形成弧形聚光面504,该弧形聚光面504正对导光板22的短边侧面,且弧形聚光面504的径向大小不大于导光板22的厚度。
[0030]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1]工作时,LED芯片52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层54、多个第一凸起502和多个第二凸起503反射后均匀混合,然后从弧形聚光面504射出并从导光板22的侧面进入导光板22内,光线在导光板22内传导,并在反射膜21的作用下光线朝上传导,然后,光线依次经过第一扩散膜23、第一增光膜24、第二扩散膜25和第二增光膜26均匀扩散后射出,实现了面发光。在工作过程中,LED芯片52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51传导至石墨散热座40上,由于石墨散热座40的外侧面裸露在外,因而使得石墨散热座40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传递并扩散,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003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发光条设置于下盖的一短侧边内,并配合设置有LED透镜,使得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导光板内,有效减少光损失,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实现了单短边发光的目的,无需在导光板四个侧边之外均设置发光条,减小了安装空间,从而使背光源的面积减小,且也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通过将石墨散热座与下盖的短侧边镶嵌成型,利用石墨散热座的外侧面裸露在外,使得LED芯片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石墨散热座快速向外传导散去,有效增强了散热效果,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压框、石墨散热座以及发光条;该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内,该压框与下盖的周缘连接固定,压框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的表面周缘;该石墨散热座与下盖的短侧边镶嵌成型,石墨散热座的外侧面裸露在下盖外面;该发光条设置于下盖的一短侧边内,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LED芯片以及LED透镜;该基板贴合固定在石墨散热座的内侧面,该LED芯片和LED透镜均设置于基板上,LED透镜覆盖住LED芯片,LED透镜正对导光板的一短边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透镜具有一内腔,前述LED芯片位于内腔中,内腔的侧壁设置有反射层,内腔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该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均呈金字塔形状,该多个第二凸起均匀分布在多个第一凸起之间,第二凸起的大小小于第一凸起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透镜的外表面凹设形成弧形聚光面,该弧形聚光面正对导光板的短边侧面,且弧形聚光面的径向大小不大于导光板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短边发光的背光源,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压框、石墨散热座以及发光条;该石墨散热座与下盖的短侧边镶嵌成型;该发光条设置于下盖的一短侧边内,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LED芯片以及LED透镜;藉此,通过将发光条设置于下盖的一短侧边内,并配合设置有LED透镜,使得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导光板内,有效减少光损失,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实现了单短边发光的目的,同时通过将石墨散热座与下盖的短侧边镶嵌成型,利用石墨散热座的外侧面裸露在外,使得LED芯片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石墨散热座快速向外传导散去,有效增强了散热效果,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F21S8-00, F21V13-00, F21V29-85, F21V17-10, F21V23-00, G02F1-13357, F21Y101-02
【公开号】CN204268229
【申请号】CN201420699553
【发明人】宋义, 定毛山, 罗明, 邹华德
【申请人】东莞帝光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