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便的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925阅读:17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方便的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直机。
一般铁条(或钢条)经过拉伸制造后,通常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些弧度,因此当要使用所述铁条时,必须经过一校直机的校直才能使用,如


图1所示,一般校直机是在一呈直立状的机台1上半部设有一受油压控制的压头101,而下半部对应所述压头101横向设有一呈长条矩形状的平台2,所述平台2的两侧分别装设有一支撑架3及一可动支座4,所述可动支座4是在一矩形体401顶面沿平台2长方向凹设有一V型槽402,而所述支撑架3大致与可动支座4同高并具有弹性,且所述可动支座4位于支撑架3的内侧,并使所述压头101受机台1内的一油压缸(图未示)驱动下压时恰可位于所述可动支座4间,又所述平台2上设有一位于所述可动支座4间的量测压力计5。
借助上述的构件,当进行校直作业时,将一工件(图未示)置放于所述支撑架3上及可动支座4的V型槽402内,且通过所述量测压力计5得知所述工件弯曲处,再使所述工件弯曲处朝上,并利用油压驱动所述压头101下压所述工件,此时,所述工件会受到所述可动支座4支撑,而使得所述可动支座4间的工件弯曲处受所述压头101施压而逐渐平直,接着移开所述压头101,并通过所述支撑架3的弹性回复力,使所述工件离开所述可动支座4,然后,若工件还有弯曲处,则移动所述可动支座4及转动所述工件,使所述弯曲处朝上位于所述可动支座4间,再利用所述压头101下压所述工件使其平直,这样不断地反复进行,直至所述工件整体达到平直为止。
虽然所述校直机可使所述弯曲工件变平直,但所述可动支座4为了支撑工件,其重量不轻且底端面整个平贴于平台2上,所以在反复校直过程中,所述可动支座4不能很好移动,其不但是费力且费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省时省力的操作方便的校直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操作方便的校直机,是在一呈直立状的机台上半部设有一受油压控制的压头,而下半部对应所述压头横向设有一呈长条矩形状的平台,所述平台两侧分别装设有一支撑架及一滑动支座,所述支撑架具有弹性,所述滑动支座位于支撑架的内侧,并使所述压头受所述机台内的一油压缸驱动下压时恰可位于所述滑动支座间,又所述平台上设有一位于所述滑动支座间的量测压力计;所述滑动支座各具有一本体、二截面呈型的板块、数个滑轮、数个螺栓及数个弹簧,所述本体的顶端略低于所述承座于常态下的高度,而底端则沿平台的长方向凹设有二凹槽,所述凹槽内各容置有所述板块,所述板块的缺口朝下,其内部各设置有数个滑轮,所述滑轮恰可抵接所述平台,所述螺栓分别由上至下穿设过本体而进入凹槽内与板块螺合成一体,而所述弹簧分别套设于板块顶面与凹槽壁面间的螺栓上,以使所述本体的底端面于常态下与所述平台维持有一间隙。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当一工件置于所述支撑架及滑动支座上做校直工作时,其在常态下所述工件是由所述支撑架支撑,再加上所述滑动支座的底部设有所述滑轮,所以所述滑动支座非常容易推移,而可省时省力。
为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的校直机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般校直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一滑动支座的侧视平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说明一工件置放于二支撑架及滑动支座上时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说明所述置放于所述支撑架及滑动支座上的工件受一压头压制时的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三),说明所述滑动支座受压时的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的校直机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机台10、一平台20、二支撑架30、二滑动支座40及一量测压力计50。
所述机台10呈直立状置于水平地面上,且所述机台10的上半部设有一由油压控制的压头11,所述压头11朝下凸伸出所述机台10上半部。
所述平台20呈长条矩形状,并对应所述压头11而横向设置于所述机台10的下半部上,且所述平台20中央沿长方向凹设有一沟槽21。
所述支撑架30设置于所述平台20的两侧,并分别具有一底座31、一承座32、一弹性组件33及一调节螺杆34,所述底座31可锁固于平台20上,而所述承座32的一侧边枢接于所述底座31上,所述弹性组件33设置于所述底座31与承座32之间,而所述调节螺杆34螺穿过所述承座32而抵接在所述弹性组件33上,以支撑起所述承座32。所述滑动支座40设置于所述平台20的两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架30内侧,且所述压头11受所述机台10内的一油压缸(图未示)驱动下压时恰可位于所述滑动支座40间,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支座40分别具有一本体41、二截面大致呈倒U型的板块42、四滑轮43、八螺栓44及八弹簧45,所述本体41的顶端略低于所述支撑架30承座32于常态下的高度,而底端中央则沿所述平台20长方向凸设有一矩形凸块411,所述矩形凸块411恰可卡制于所述平台20沟槽21内滑动,且所述本体41底端的矩形凸块411两侧各沿所述平台20长方向凹设有一凹槽412,所述凹槽412内各容置有所述板块42,所述板块42的缺口朝下,其内部各设置有所述二滑轮43,所述滑轮43恰可抵接所述平台20,又所述螺栓44分别由上至下穿设过所述本体41的底部而进入凹槽412内与板块42螺合成一体,而所述弹簧45则分别套设于板块42顶面与凹槽412壁面间的螺栓44上,以通过所述弹簧45的弹性,使所述本体41底端面于常态下与所述平台20维持有一间隙,另所述本体41上各开设有数个通孔413,以减轻所述本体41的重量,使得所述滑动支座40更容易被推动。
所述量测压力计50设置于所述平台20上,并位于所述滑动支座40之间。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相关联构造及位置的具体描述;接着,再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动作及所能预期达成的功效说明如下如图4所示,当一工件60置放于所述支撑架30及滑动支座40上做校直工作时,通过调整所述调节螺杆34,使所述工件60的重量不足以使所述承座32下移超过所述支撑架30与滑动支座40的高度差,所以,于此常态下,所述工件60是由所述支撑架30支撑,而与所述滑动支座40维持有一小间隙,同时,所述量测压力计50抵接所述工件60而可测得所述工件60是否平直,然后,若所述工件60不平直,则将所述工件60弯曲处朝上,并使所述机台10内的油压缸(图未示)驱动所述压头11下压所述工件60弯曲处,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支撑架30承座32所受的力连同其本身重量会大于所述弹性组件33原本的弹性支撑力,所以所述工件60会连同所述承座32下移,而使所述工件60抵顶所述滑动支座40,如图6所示,当所述工件60抵压所述滑动支座40时,所述滑动支座40的本体41受压下移,直至本体41底端面抵贴于所述平台20上,而使所述弹簧45被压缩,即所述滑轮43内缩入凹槽412内,此时,所述滑动支座40所受的力则全部转由本体41来承受(因与所述平台20的接触面积大),使得所述滑轮43不易被压坏,而当所述工件60受压逐渐平直后,所述压头11上升而离开所述工件60,使所述工件60连同所述支撑架30承座32受到所述弹性组件33的弹性回复力推顶,而回到常态状态下,此时,所述滑动支座40也会受到所述弹簧45的弹性回复力影响,而回复到未受抵压时的状态(如图3所示),接着,若所述工件60仍有弯曲处,则移动所述滑动支座40及转动所述工件60,使所述弯曲处朝上位于所述滑动支座40间,再如上所述,利用所述压头11下压所述工件60使其平直,这样不断地反复进行,即可使所述工件60整体达到平直。
由上述说明可知,当所述工件60在进行校直工作时,通常需通过所述压头11不断地反复压制,才能使所述工件60整体达到平直,而在反覆压制的过程中,所述滑动支座40常常需要移动位置以符合所需,而在移动所述滑动支座40时,由于所述压头11未压制所述工件60,使得所述滑动支座40是由底部的滑轮43支撑,所以只要轻轻推移,所述滑动支座40的滑轮43即会滚动而产生滑移,因此,在操作上可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1.一种操作方便的校直机,包括在一呈直立状的机台上半部设有一受油压控制的压头,下半部对应所述压头横向设有一呈长条矩形状的平台,所述平台两侧分别装设有一支撑架及一滑动支座,所述支撑架具有弹性,且所述滑动支座位于支撑架的内侧,并使所述压头受机台内的一油压缸驱动下压时恰可位于所述滑动支座间,所述平台上设有一位于所述滑动支座间的量测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座各具有一本体、二截面大致呈倒U型的板块、数个滑轮、数个螺栓及数个弹簧,所述本体的顶端略低于所述承座于常态下的高度,而底端则沿平台的长方向凹设有二凹槽,所述凹槽内各容置有所述板块,所述板块的缺口朝下,其内部各设置有数个滑轮,所述滑轮恰可抵接所述平台,所述螺栓分别由上至下穿设过本体而进入凹槽内与板块螺合成一体,所述弹簧分别套设于板块顶面与凹槽壁面间的螺栓上,以使所述本体的底端面于常态下与所述平台维持有一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便的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座的本体开设有数个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方便的校直机,它包括:在一机台上半部设有一压头及一油压缸,下半部设有一平台,所述平台两侧分别装设有一支撑架及一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位于支撑架内侧,并于所述滑动支座间设有一量测压力计,所述支撑架具有弹性,而所述滑动支座的底部具有数个滑轮。这样,当一工件置于所述支撑架及滑动支座上时,在常态下所述滑动支座仍可非常容易推移,而可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B21F1/00GK2485070SQ0122135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0日
发明者张陆雄 申请人:张陆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