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扳钻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78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扳钻钻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手扳钻钻架。
背景技术
煤矿轨道运输采用的是窄轨轨道,在窄轨轨道的铺设过程中,由于运输目的要求经常需要铺设弯道或岔道,或是受铺设现场条件限制使需铺设的距离小于单根标准钢轨的长度,在这些情况下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将标准钢轨截断后重新接头,即将钢轨截断后,在钢轨的端部利用手扳钻钻孔后,再由夹板通过螺栓穿过该孔后拧紧。而在利用手扳钻对钢轨钻孔的过程中,须使用手扳钻钻架将手扳钻的钻头固定,再通过扳动手扳钻的扳手驱动钻头钻孔。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手扳钻钻架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手扳钻钻架包括在水平面内垂直于钢轨侧面设置的支杆1,以及垂直螺接在支杆1上的压座12 ;在钻孔时,支杆1的底端的弯钩11钩接到钢轨侧面下方的凸起面上,手扳钻的钻头的一端抵在钢轨另一相对的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手板钻的尾座上,从而使手板钻的尾座末端抵顶在压座12的侧面,即通过压座12的抵顶作用将手扳钻的钻头固定在手板钻的尾座与钢轨侧面之间;这就要求在钻孔前,必须调整好压座12的位置以确定压座12到钢轨侧面的合适距离(手扳钻间距),如果这个距离过大,则无法固定住手扳钻的钻头,如果这个距离过小,则无法安装手扳钻的钻头。现有技术中的手扳钻钻架是通过设置三排螺栓孔13将压座12分别螺接在不同的螺栓孔13中来调节手扳钻间距的。这样,为寻找合适的手扳钻间距就需要经常拆装压座 12,不但操作繁琐,且很容易损伤螺栓丝扣,使压座12松动从而无法固定住手扳钻,造成跑钻、顶钻头等现象,大大增加了钻孔的工作强度,甚至造成钻头的损坏,使整个钢轨接头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效率,且大量的工件损耗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扳钻钻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方便、快速地调节手扳钻间距,从而更稳定地固定住手扳钻,防止跑钻、顶钻头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扳钻钻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架,所述基架上固定设置有一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一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顶件,在所述工作台上、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一距离处固定设置有一定位件,所述抵顶件可朝所述定位件移动并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在钢轨的侧面上。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所述工作台上沿水平且朝向所述定位件的方向穿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抵顶件螺接于所述螺纹通孔中。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沿水平且朝向所述定位件方向开设有一滑行凹槽,所述抵顶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行凹槽内的滑动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体沿所述滑行凹槽滑动的液压缸或气缸。[0009]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还包括一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螺母的中心孔即为所述螺纹通孔。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所述基架为一狭长状平板,所述定位件为向所述抵顶件方向弯曲的弯钩。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在所述基架上、且在所述抵顶件到所述定位件之间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垂向支撑所述手扳钻的支撑件。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所述支撑件为两个,分别为垂直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且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二距离的第一支撑件和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三距离的第二支撑件。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的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基架上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基架上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手扳钻的钻头穿过的支撑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如上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中,所述支撑孔的直径为30mm,所述半圆形凹槽的直径为 40mm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扳钻钻架,通过可移动的抵顶件能够方便、快速地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固定在手板钻的尾座与钢轨的侧面之间,实现了连续调节手扳钻间距,且使对手扳钻的固定更加稳定,有效避免了跑钻、顶钻头等现象对手扳钻的钻头的损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整个钢轨接头工作的效率。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手扳钻钻架的结构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扳钻钻架一实施例的结构图。[0018]附图标记[0019]1-支杆;11-弯钩;12-压座;[0020]13-螺栓孔;2-基架;21-定位件;[0021]22-抵顶件;221-螺纹通孔;D-弯钩勾起的高度[0022]工作台;24-螺母;251-支撑孔;[0023]25-第一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61-半圆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扳钻钻架一实施例的结构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板钻钻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架2,基架2上固定设置有一工作台23,工作台23上设置有一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顶件22,在工作台23上、距离所述工作台23第一距离处固定设置有一定位件21,抵顶件22可朝定位件21移动并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在钢轨的侧面上。即,定位件21可以为焊接在基架2的一端或是靠近端部(当然也可为与基架2—体设置)的向上的凸起的立方块,第一距离应大于手扳钻尾座的长度、手扳钻的钻头的长度及钢轨的宽度之和;在利用手板钻钻架固定手板钻前,可以将基架2从待钻的钢轨下方横向穿过,使钢轨处于立方块与抵顶件22之间紧邻立方块的位置,然后将手扳钻的钻头的一端与手扳钻尾座相连接,形成一直线状的钻头工作组成,再将该钻头工作组成沿垂直于钢轨的侧面的方向置于抵顶件22与钢轨之间,使得抵顶件22与定位件21之间依次为手板钻尾座、手板钻的钻头及钢轨,这样,当抵顶件22朝定位件21水平移动时,抵顶件22与定位件 2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最终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在钢轨的侧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板钻钻架,通过设置可水平移动的抵顶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反复拆装压座的繁琐操作,大大方便了手扳钻的固定工序,且避免了反复拆卸造成的压座松动,从而更能稳固的固定手扳钻,防止了钻孔过程中出现跑钻或顶钻头的现象,提高了钻孔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工作台23上沿水平且朝向定位件21的方向穿设有一螺纹通孔221,抵顶件22螺接于螺纹通孔221中。由于压紧螺栓222螺接在螺纹通孔221中,因此,抵顶件22也是沿水平且朝向定位件21方向设置的,抵顶件22具体可以为与螺纹通孔221相配合的螺栓或螺杆,当旋拧螺纹通孔221内的抵顶件22时,便可以使抵顶件22沿水平方向朝定位件21移动,使钢轨侧面与抵顶件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手板钻间距)逐渐变小,从而将手扳钻的钻头固定在抵顶件22与钢轨侧面之间,即,使手扳钻尾座与手扳钻的钻头形成的钻头工作组成的一端(即手板钻的钻头的一端)抵顶在钢轨的侧面上的待钻孔位置上,该钻头工作组成的另一端(手扳钻尾座的尾端)抵顶在抵顶件22 的端面上。在这里,抵顶件22与定位件21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根据手扳钻的钻头的长度、 手板钻尾座的长度及钢轨的宽度来确定,以在通过调节螺栓水平移动以固定手扳钻的钻头时,用较少的旋拧圈数就可以调节到合适的手扳钻间距,进一步方便操作;当然如果第一距离较大时,通过增加抵顶件22的可调节长度也可以使抵顶件22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在钢轨侧面上。本实施例的手扳钻钻架,通过螺接于工作台中的抵顶件22来固定手扳钻的钻头, 可以直接通过旋拧抵顶件22来调节抵顶件22与钢轨侧面之间的距离(手扳钻间距),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反复拆装压座的繁琐操作,大大方便了手扳钻的固定工序,且避免了反复拆卸造成的压座松动,从而更能稳固的固定手扳钻,防止了钻孔过程中出现跑钻或顶钻头的现象,更好的保护了手扳钻的钻头,此外,一些磨损、折断的钻头,在对其磨损或折断面进行打磨之后,就能使用本实施例的手扳钻钻架同样有效固定并钻孔,实现了废件的再次利用, 大大节约了资源。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工作台23的顶面上沿水平且朝向定位件21方向开设有一滑行凹槽(请参照图2),抵顶件22(请参照图2)包括设置于滑行凹槽内的滑动体以及用于驱动滑动体沿该滑行凹槽滑动的液压缸或气缸。具体地,滑行凹槽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对应地,滑动体可以为与该凹槽相配合的沿滑行凹槽设置的圆柱体,液压缸也可以设置在基架2上,并将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与该圆柱体的尾部固定连接,以带动滑动体沿滑行凹槽滑动。由于滑行凹槽是沿水平且朝向定位件21的方向设置的,因此,滑动体也是在该方向上移动,当滑动体与钢轨之间的距离(手扳钻间距)逐渐减小最终将手扳钻抵顶在钢轨的侧面时,保持液压缸的压力即可以将手扳钻固定在这一位置。本实施例的手扳钻钻架,通过采用液动或启动方式驱动抵顶件中的滑动体移动, 在实现对手扳钻的快速固定的同时,也更加方便控制,进一步方便了手扳钻间距的调节过[003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一螺母M,固定设置在工作台23 上,螺母M的中心孔即为螺纹通孔221,以使抵顶件22螺接在螺母M的中心孔中。具体地,可以在工作台23的顶面上焊接一螺母24,并使螺母M的中心孔沿水平且朝向定位件 21方向放置,这样,螺母M的中心孔可以直接作为用于连接抵顶件22的螺纹通孔221。本实施例利用通用的螺母来螺接抵顶件,更简化了本手扳钻钻架的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从而进一步节约了钢轨接头的成本。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架2为一狭长状平板,定位件21为向抵顶件22 方向弯曲的弯钩,即,可以在基架2的端部焊接一弯钩,或是,直接将基架2的端部折弯形成一弯钩,且还可以使弯钩勾起的高度D与钢轨侧面上的凹槽深度(也就是钢轨侧面上下的凸起边之间形成的凹面)相匹配,以将弯钩卡快速、可靠的勾接到钢轨上。定位件21采用弯钩的形式方便了制造,也节省了材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钻孔的效率、节约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基架2上、且在抵顶件22到所述定位件 21之间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垂向支撑手扳钻的支撑件,即支撑件可以垂直固定设置在基架2 上,支撑件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对应手扳钻处于该位置的侧面来设计,以在垂直方向上支撑手扳钻(可以为手板钻尾座或手板钻的钻头),避免在钻孔过程中手扳钻产生过大的垂向变形,提高了钻孔过程中手扳钻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件为两个,分别为垂直设置在基架2上、且距离抵顶件 22第二距离的第一支撑件和距离抵顶件22第三距离的第二支撑件,其中,第二距离可以大于第三距离。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25和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5底部的用于固定连接到基架2上的连接板,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沈和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沈底部的用于固定连接到基架2上的连接板;第一支撑板25上开设有用于手扳钻的钻头穿过的支撑孔251,第二支撑板沈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沈1。在这里,连接板可以采用螺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到基架2上,以方便拆装;支撑孔251的尺寸可以与手扳钻的钻头在该位置的直径相对应,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取30mm,而第二支撑板沈上的半圆形凹槽261可以与手板钻尾座的直径相对应,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取40mm ;这样,手扳钻的钻头可以穿过支撑孔251后抵顶在钢轨的顶面上,手板钻尾座也对应地支撑在半圆形凹槽上,第一支撑板25上的支撑孔251可以限定手扳钻的钻头在其圆周方向上的变形范围,并配合第二支撑板26的支撑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钻孔过程中手扳钻的稳定性,使钻孔效率更高、钻头利用率更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架,所述基架上固定设置有一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一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顶件,在所述工作台上、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一距离处固定设置有一定位件,所述抵顶件可朝所述定位件移动并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在钢轨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沿水平且朝向所述定位件的方向穿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抵顶件螺接于所述螺纹通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沿水平且朝向所述定位件方向开设有一滑行凹槽,所述抵顶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行凹槽内的滑动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体沿所述滑行凹槽滑动的液压缸或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螺母的中心孔即为所述螺纹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为一狭长状平板,所述定位件为向所述抵顶件方向弯曲的弯钩。
6.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架上、 且在所述抵顶件到所述定位件之间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垂向支撑所述手扳钻的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两个,分别为垂直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且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二距离的第一支撑件和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三距离的第二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的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基架上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基架上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手扳钻的钻头穿过的支撑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扳钻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孔的直径为30mm,所述半圆形凹槽的直径为4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扳钻钻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架,基架上固定设置有一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一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抵顶件,在工作台上、距离所述抵顶件第一距离处固定设置有一定位件,所述抵顶件可朝所述定位件移动并将手扳钻的钻头抵顶在钢轨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扳钻钻架,实现了连续调节手扳钻间距,且使对手扳钻的固定更加稳定,有效避免了跑钻、顶钻头等现象对手扳钻的钻头的损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整个钢轨接头工作的效率。
文档编号B23B45/14GK202212615SQ20112023955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刘银, 吴征鹏, 王文杰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