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和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02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装置和机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工件旋转的旋转装置和机床。
背景技术
机床在工作台上支承工件,利用安装在主轴上的刀具进行铣削加工、攻丝等各种加工。机床具有:主轴头,其以能够使安装有刀具的主轴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主轴;Z轴移动装置,其用于使主轴头在铅垂方向(Z轴方向)上往复移动;XY轴移动装置,其用于使主轴头分别在水平两个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主轴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主轴旋转。用于支承工件的工作台可以固定在机床的底座上,也可以构成为使工件绕平行于Z轴的轴旋转。通过使主轴移动,并且使工件旋转,从而能够进行复杂的机械加工(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10年第194617号)。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7年第125640号所述的旋转装置具有壳体、旋转轴和旋转台。壳体以能够使旋转轴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旋转轴。旋转台固定在旋转轴的一端,覆盖壳体的端面的轴孔。在壳体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旋转轴同心的圆环状的槽,在槽中插入有例如O型密封圈(O型圈)等密封件。密封件同旋转台的与壳体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接触,从而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内。在以往的旋转装置中,冷却液会进入到壳体与旋转台之间,若放任该状态,则O型密封圈会老化而容易破损,冷却液会进入到壳体内。为了消除该问题,会产生操作者不得不多次进行维修作业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旋转装置和机床中,有效地防止异物进入到以能够使旋转轴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旋转轴的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将固定工件的旋转台连结在旋转轴的一端,以能够使上述旋转轴旋转的方式将上述旋转轴支承在有底筒状的壳体内,以覆盖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述一端的那一侧的上板部上的轴孔的方式配置上述旋转台,其中,上述上板部在外表面上具有与上述旋转轴同心的圆环状的凸条,上述旋转台具有供上述凸条嵌合的嵌合槽,由上述凸条和上述嵌合槽形成迷宫式密封。由凸条和嵌合槽构成的迷宫式密封会防止比该迷宫式密封的间隙大的异物进入。由于在上板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凸条,因此旋转装置利用凸条的高度阻碍异物进入,特别是在朝向上方配置旋转台的情况下较为有效。在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的上述凸条和上述嵌合槽之间的间隙中,该凸条的外周面和上述嵌合槽的与该外周面相对的周面之间的间隙比其他部分的间隙大。因此,会防止冷却液等异物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到上述凸条和上述嵌合槽之间的间隙中。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的上述轴孔呈圆形,由该轴孔的周面及上述旋转台的与该周面相对设置的周面形成圆筒状的空气注入室,该空气注入室的一端与上述迷宫式密封的内侧相连通,在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防止空气泄漏的密封环。注入到空气注入室的空气从迷宫式密封的内侧流向外侧,从而防止异物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具有:制动板,其固定在上述旋转轴的一端,与上述上板部内表面相对配置;以及推压活塞,其向上述内表面推压上述制动板,在上述上板部中插入上述推压活塞。上板部具有形成迷宫式密封的凸条。并且,在上板部中插入推压活塞,上板部的内表面为制动板的推压面。旋转装置的上板部具有多个功能,因此,装置整体小型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还具有:角度检测器,其用于检测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具有与上述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被检测体及用于检测该被检测体的检测元件;基板,其连结在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用于配置上述被检测体;底部,其固定上述检测元件且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以及密封部,其用于密封上述基板和上述底部之间的间隙。密封部会防止配置在壳体内的轴承的润滑剂进入到角度检测器中。本实用新型的机床具有上述旋转装置和用于加工固定在该旋转装置上的工件的主轴装置。主轴装置对旋转装置所支承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等。本实用新型的机床能够利用上述旋转装置使工件旋转,该机床能够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旋转装置使工件旋转,主轴装置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

图1是机床的立体图。图2是机床的主视图。图3是机床的右视图。图4是省略了覆盖轨道的防护罩等的机床的立体图。图5是工件支承装置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6是工件支承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7是旋转台和C轴驱动部的主视纵剖视图。图8是放大了迷宫式密封和空气注入室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放大了活塞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表示实施方式的机床的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在图中用箭头表示的上下左右前后。操作者在前方操作机床100,装拆工件。机床100具有底座10、γ方向移动装置20、Χ方向移动装置21、立柱22、Ζ方向移动装置23、主轴头(主轴装置)25和工件支承装置30等。工件支承装置30用于支承工件。机床100利用主轴头25上所安装的刀具26加工工件。刀具2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主轴头25的下端部,换刀装置(省略图示)将主轴头上所安装的刀具26与其它刀具26进行交换。主轴头25能够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移动,工件能够绕两个轴旋转。主轴头25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主轴
>j-U ρ α装直。通常,在使工件绕使主轴头25移动的轴旋转,即绕X轴、Z轴的各轴旋转时,工件的旋转轴与X轴、Z轴对应地称为A轴、C轴。工件支承装置30通过后述的摆动体40的摆动使工件绕A轴旋转。固定于摆动体40的C轴驱动部60 (旋转装置,参照图5)能够使工件绕C轴旋转。C轴驱动部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装置。底座10具有架台11、主轴基座13和工件基座14、14等。架台11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结构体。在架台11的下部四角上设置有四根高度可调的腿部12、...。架台11具有底板11a、侧板lib、上板Ilc和支承板IldUld等。底板Ila在俯视状态下呈矩形。侧板Ilb与底板Ila的四边相连,围绕底板Ila的前后左右。上板Ilc呈俯视状态下为矩形的深皿状,其四边固定在侧板Ilb的上端部分的内周面上。上板Ilc在工件支承装置30的下方的位置上具有通孔lie。由加工产生的切屑、冷却液等穿过通孔lie而落到下方。配置在底板Ila的下方的回收装置(省略图示)回收切屑、冷却液等。支承板IlcUIld分别从底板Ila朝向上方竖立设置,与侧板Ilb平行且彼此隔有间隔地配置。支承板IldUld的上端与上板Ilc的底面相抵接,支承上板11c。主轴基座13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配置在上板Ilc上的后方部。主轴基座13在上部具有两条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彼此平行的支承台13a、13a,支承台13a、13a支承后述的轨道20a、20a。工件基座14、14配置在上板Ilc的前方部的左右。工件基座14、14分别具有前方侧的支承台14a和后方侧的支承台14b。各支承台14a、14b呈柱状,在它们的上表面上固定工件支承装置30。Y方向移动装置20具有一对彼此平行的轨道20a、20a、多个滑块20b、...、Y方向移动台20c和Y方向驱动马达(省略图示)。轨道20a、20a在主轴基座13的支承台13a、13a的上表面上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块20b、…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各轨道20a、20a相嵌合。Y方向移动台20c固定在滑块20b、…上。通过Y方向驱动马达的驱动,Y方向移动台20c沿前后方向移动。X方向移动装置21具有一对彼此平行的轨道21a、21a、多个滑块21b、…、立柱台21c和X方向驱动马达(省略 图示)。轨道21a、21a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地在Y方向移动台20c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延伸。滑块21b、…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各轨道21a、21a相嵌合。立柱台21c固定在滑块21b、…上。通过X方向驱动马达的驱动,立柱台21c沿左右方向移动。立柱22呈柱状,固定在立柱台21c上。立柱22和立柱台21c—体地形成。立柱22利用Y方向移动装置20、X方向移动装置21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移动。Z方向移动装置23具有一对彼此平行的轨道23a、23a、多个滑块23b、…、主轴头台23c和Z方向驱动马达(省略图示)。轨道23a、23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地在立柱22的前表面上沿上下方向延伸。滑块23b、…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各轨道23a、23a相嵌合。主轴头台23c固定在滑块23b、…的前表面侧。通过Z方向驱动马达的驱动,王轴头台23c沿上下方向移动。王轴头25固定在王轴头台23c上。通过驱动控制X方向驱动马达、Y方向驱动马达、Z方向驱动马达,主轴头25向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主轴头25以能够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轴(省略图示)旋转的方式将该主轴保持在主轴头25的前方侧的内部。主轴以能够装卸刀具26的方式将该刀具26保持在主轴的下端部。主轴与设置在主轴头25上端的主轴马达25b相连接。主轴马达25b使主轴绕轴心旋转,从而使安装在主轴的下端的刀具26旋转。刀具26对固定在工件支承装置30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0037]使用图5 图7说明工件支承装置30。工件支承装置30具有齿轮箱31、轴承箱34、A轴马达36、摆动体40、旋转台50和C轴驱动部60等。齿轮箱31收容后述的摆动体40的右侧的轴部41,以能够使轴部41绕X轴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轴部4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轴部41的中心轴记作A轴。A轴是与X轴平行的轴,指的是工件支承装置30的摆动轴。A轴马达36安装在齿轮箱31的前侧,A轴马达36的旋转轴(省略图示)的端部位于齿轮箱31的内部且与齿轮(省略图示)相连结。A轴马达36的旋转轴绕Y轴旋转,驱动齿轮。齿轮例如由公知的蜗杆凸轮(roller gearcam)轴(省略图示)和凸轮从动件(cam follower)(省略图示)构成,将绕Y轴的旋转变换为绕与Y轴正交的A轴的旋转。蜗杆凸轮轴与A轴马达36的旋转轴相连结。凸轮从动件配置在轴部41的端部的外周上,与蜗杆凸轮轴的凸轮相啮合。蜗杆凸轮的凸轮采用弧面凸轮(globoidal cam),该弧面凸轮不仅在停止过程中不会产生侧隙(back lash),在旋转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侧隙。齿轮箱31在下部的四角上具有安装座31a,安装座31a具有螺纹孔(省略图示)。齿轮箱31用螺丝固定在右侧的工件基座14上。轴承箱34收容后述的摆动体40的左侧的轴部41且以能够使轴部41绕A轴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轴部41。轴承箱34的下部在前后具有安装座34a,安装座34a具有螺纹孔(省略图示)。轴承箱34用螺丝固定在左侧的工件基座14上。摆动体40具有用于将C轴驱动部60固定在轴部41、41之间的基板部分42。基板部分42配置为与轴部41、41的轴线平行。轴部41、41配置为相互同轴。在摆动体40的基板部分42的上方配置有旋转台50,在摆动体40的基板部分42的下方配置有C轴驱动部60。C轴驱动部60具有壳体61、马达79、旋转轴80和编码器81等。壳体61呈有底圆筒状,具有主体部62、底板63 (另一端侧的底部)、轴承支承件64和上板65 (上板部)等。主体部62呈圆筒状。主体部62的外周具有散热片,在主体部62的内周固定有定子79a。在主体部62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底板63,在主体部62的上表面上经由轴承支承件64固定有上板65。底板63呈圆环状,在中央具有轴孔。轴承76插入到底板63的内周面中,底板63的外周缘部固定在主体部62上。底板63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另一端侧的底部,上板65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板部。轴承支承件64为空心的圆筒,在其下端部具有圆环状的凸缘部。轴承75插入到轴承支承件64的内周面中。在轴承75、76的内周侧插入有旋转轴80,轴承75、76以能够使旋转轴80绕C轴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80。C轴是指旋转轴80的轴线方向。通常C轴是指与Z轴平行的轴,但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摆动体40摆动,因此将C轴方向定义为会因摆动而发生变化的方向。旋转台50固定在旋转轴80的上端面上,与旋转轴80 —起绕C轴旋转。转子79b固定在旋转轴80的在轴承75和轴承76之间的外周面上。定子79a、转子79b构成马达79。若向供电线82供给电力,则转子79b、旋转轴80旋转。上板65呈大致圆环状,在中央具有供旋转轴80穿过的轴孔65g。上板65的形状将在后述进行说明。旋转台50以覆盖轴孔65g的方式配置且将工件固定在其上表面的配置面50a上。上板65在外表面65a上具有与旋转轴80同心的圆环状的凸条66a。凸条66a位于轴孔65g的边缘。旋转台50在与上板65的外表面65a相对的表面上具有与旋转轴80同心的圆环状的嵌合槽66b。凸条66a在以具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与嵌合槽66b相嵌合。凸条66a、嵌合槽66b形成迷宫式密封66。凸条66a具有垂直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部分和设置在该环状部分的内周侧上部且垂直截面为三角形形状的部分。嵌合槽66b的与凸条66a的环状部分的外周侧壁面66c相对的部分具有与圆锥台的外周部分相同的形状的周面66d。侧壁面66c和周面66d之间的间隙比其它部分大且间隙的宽度朝向下方去而变大。空气注入室67形成在迷宫式密封66的内侧(壳体61的内部侧)。空气注入室67形成在轴孔65g的周面即外周壁面67a和旋转台50的与外周壁面67a相对的内周壁面67b之间。空气注入室67呈与旋转轴80同心的圆筒状。空气注入室67是通过使轴孔65g的周面向外凹陷而形成的。壁面67c覆盖空气注入室的上端部。空气注入室67与迷宫式密封66的内侧相连通。空气注入室67的下端部配置有油封68,从而防止空气向下方泄漏。上板65具有从外周朝向空气注入室67的外周壁面67a地水平贯通的流通路69。空气源(压缩机C)的空气经由能够开闭的阀Vl (参照图7)流动到流通路69、空气注入室67和迷宫式密封件66。制动机构设置在上板65的下表面侧。上板65从形成外表面65a的圆盘状的壁部的外缘朝向下方形成有圆筒部。圆筒部的下端形成向外凸出的凸缘部。上板65从该凸缘部的外缘朝向下方形成圆筒部。上板65具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筒部。旋转轴80在旋转台50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凸缘80a,制动板70用螺丝等固定在凸缘80a上。制动板70呈具有供旋转轴80穿过的孔的圆盘状。活塞71配置在轴承支承件64的供插入轴承75的圆筒部分的外周面上。制动板70与上板65的内表面65b相对地配置。活塞71具有圆筒部分和在该圆筒部分下端向外凸出的圆环状的凸缘部。活塞71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71a与轴承支承件64的外周面64a相对,外周面71c与上板65的圆筒部(直径较小的一方)的内周面65c相对。上板65的内周面65c是供插入活塞71的缸体。活塞71的圆筒部分的上端面71b与制动板70的下表面相对。活塞71的凸缘部的外周面71d与上板65的圆筒部(直径较大的一方)的内周面65d相对。活塞71的下端面71e与轴承支承件64的凸缘部的上表面64e相对,在下端面71e和上表面64e之间形成有制动加压室。活塞71的凸缘部的上表面71f与上板65的凸缘部的下表面65f相对,在上表面71f和下表面65f之间形成有制动解除加压室。D形密封圈74分别安装在活塞71的内周面71a和轴承支承件64的外周面64a之间、活塞71的外周面71c和上板65的内周面65c之间以及活塞71的外周面71d和上板65的内周面65d之间,而使制动加压室、制动解除加压室分别形成为密闭构造。从外周侧贯通上板65的流通路72与制动解除加压室相连通,从外周侧贯通轴承支承件64的流通路73与制动加压室相连通。在打开阀V2 (参照图7)时,压缩机C所供给的空气经由流通路72流向制动解除加压室。在打开阀V3时,压缩机C所供给的空气经由流通路73流向制动加压室。流动到制动解除加压室的空气下压活塞71,进行制动解除动作。流动到制动加压室的空气上推活塞71,进行制动动作。说明壳体61的下端部的结构。大致圆环状的基板77固定在旋转轴80的下端部。基板77以覆盖底板63的轴孔的方式配置,具有与底板63的外表面相对的相对面。密封部78具有迷宫式密封78a、78b,密封底板63的外表面和基板77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迷宫式密封78a由设置在基板77的相对面上的圆环状的凸条和设置在底板63的外表面上且与该凸条相嵌合的圆环状的嵌合槽构成。迷宫式密封件78b由设置在底板63的外表面上的圆环状的凸条和设置在基板77的相对面上且与该凸条相嵌合的圆环状的嵌合槽构成。编码器81是光学式或磁式等角度检测器。编码器81具有被检测体81a和检测元件81b。被检测体81a固定在基板77的外周面上,检测元件81b固定在底板63的外表面上。编码器81通过利用检测元件81b检测被检测体81a来检测旋转过的角度。密封部78防止从轴承76泄漏的润滑剂进入到编码器81内。若工件支承装置30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向A轴马达36输出控制信号,则A轴马达36的旋转轴旋转,轴部41借助于收容在齿轮箱31内的齿轮绕A轴旋转。因此,摆动体40和旋转台50所支承的工件通过轴部41的旋转而摆动。若将旋转台50的配置面50a的法线方向朝向上方的状态(例如图5所示的状态)设为O度,则轴部41会以A轴为中心在+90度 -90度的范围内以任意的角度进行旋转并停止。机床100能够对正对着刀具26的工件的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若工件支承装置30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向C轴驱动部60输出控制信号,则旋转轴80旋转,因此,与旋转轴80相连结的旋转台50和旋转台50所支承的工件绕C轴旋转。通过将C轴的旋转和摆动体40的摆动配合起来,机床100能够对将以配置面50a的法线方向为天顶的半球上的任意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工件的表面进行切削加工。并且,通过C轴驱动部60使工件以高速旋转,并且将刀具26推压在工件上地移动刀具26,机床100能够进行车削加工。在加工工件时,机床100通过向工件和刀具26注入冷却液来抑制发热。冷却液和切屑会飞溅到摆动体40的上方。冷却液、切屑等异物的一部分会落到上板65的外表面65a上,因此,异物有可能会从外表面65a和旋转台5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61内。但是,由于迷宫式密封66在凸条66a和槽66b之间设置了微小的间隙(例如为0.5mm左右)地将它们嵌合起来,因此迷宫式密封66会防止比该间隙大的异物进入。侧壁面66c和周面66d之间的间隙比其他部分大且间隙的宽度朝向下方去而变大,因此,迷宫式密封66会防止冷却液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到该间隙中。特别是在旋转台50的配置面50a朝向上方时,冷却液有可能积存在上板65的外表面65a上。由于凸条66a从外表面65a向上方竖立,因此,只要冷却液没有积存到凸条66a的高度以上,冷却液就难以通过迷宫式密封66。平时,若经由阀Vl从压缩机C向流通路69供给恒定压力的空气,则空气向空气注入室67流入,从空气注入室67的上端部从迷宫式密封件的间隙的内侧流向外侧。在迷宫式密封66的间隙中产生的自内侧向外侧的空气流会防止异物进入到该间隙中。在C轴驱动部60使工件旋转时,机床100关闭阀V3,打开阀V2。压缩机C的空气经由流通路72流动到制动解除加压室(上板65的凸缘部的下表面65f和活塞71的凸缘部的上表面71f之间的空间)。该空气下压活塞71,因此,制动板70离开上板65的内表面65b,旋转轴80变得能够旋转。上述动作为制动解除动作。在工件以不绕C轴旋转的方式固定时,机床100关闭阀V2,打开阀V3。压缩机C的空气经由流通路73流动到制动加压室(活塞71的下端面71e和轴承支承件64的凸缘部的上表面64e之间的空间)。该空气上推活塞71,因此,活塞71的上端面71b将制动板70推压于上板65的内表面65b。因此,机床100限制旋转轴80的旋转。上述动作为制动动作。采用以上本实施方式,固定工件的旋转台50与旋转轴80的一端相连结。旋转轴80借助于轴承75、7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呈有底筒状的壳体61内。旋转台50以覆盖设置于壳体61的一端侧的上板65的轴孔65g的方式配置。上板65在上表面65a上具有与旋转轴80同心的圆环状的凸条66a。旋转台50在与上表面65a相对的面上具有供凸条66a嵌合的嵌合槽66b。由凸条66a、嵌合槽66b构成的迷宫式密封66会防止比凸条66a和嵌合66b之间的间隙大的异物进入。由于在上板65的上表面65a上具有凸条66a,因此凸条66a会防止异物进入。采用本实施方式,凸条66a的外周面66c和嵌合槽66b的与外周面66c相对的周面66d之间的间隙比其它部分的间隙大且朝向下方去而变大。因此,会防止冷却液等异物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到迷宫式密封66内。采用本实施方式,开设在上板65上的轴孔65g呈圆形,由轴孔65g的外周壁面67a和旋转台50的与外周壁面67a相对设置的内周壁面67b形成有圆筒状的空气注入室67。空气注入室67的一端与迷宫式密封66的内侧相连通,在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防止空气泄漏的油封68。注入到空气注入室67的空气从迷宫式密封66的内侧流向外侧,从而防止异物进入。油封68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环。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板70固定在旋转轴80的一端,与上板65的内表面65b相对。活塞71向内表面65b推压制动板70。活塞71插入到上板65的内周面65c上。上板65在上表面65a上具有形成迷宫式密封66的凸条66a。活塞71插入到上板65中,内表面65b成为制动板70的推压面。上板65实现多个功能。活塞71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推压活塞。角度检测器81通过利用检测元件81b检测被检测体81a来检测角度。在与旋转轴80的另一端相连结的基板77上配置被检测体81a,在壳体61的另一端侧的底板63上配置检测元件81b。由迷宫式密封78a、78b构成的密封部78密封基板77和底板63之间的间隙。配置在壳体61内的轴承76的润滑剂不会进入到角度检测器81中。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装置,其将固定工件的旋转台(50)连结在旋转轴(80)的一端,以能够使上述旋转轴旋转的方式将上述旋转轴支承在有底筒状的壳体(61)内,以覆盖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述一端的那一侧的上板部(65)的轴孔(65g)的方式配置上述旋转台,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板部在外表面具有与上述旋转轴同心的圆环状的凸条(66a), 上述旋转台具有供上述凸条嵌合的嵌合槽(66b), 由上述凸条和上述嵌合槽形成迷宫式密封(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凸条和上述嵌合槽之间的间隙中,该凸条的外周面(66c)和上述嵌合槽的与该外周面相对的周面(66d)之间的间隙比其它部分的间隙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孔呈圆形, 由该轴孔的周面(67a)及上述旋转台的与该周面相对设置的周面(67b)形成圆筒状的空气注入室(67), 该空气注入室的一端与上述迷宫式密封的内侧相连通,在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防止空气泄漏的密封件(68)。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动板(70),其固定在上述旋转轴上,与上述上板部的内表面(65b)相对配置;以及 推压活塞(71),其向上述内表面推压该制动板, 在上述上板部中插入上述推压活塞。
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角度检测器(81),其用于检测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具有与上述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被检测体(81a)和用于检测该被检测体的检测元件(81b); 基板(77 ),其连结在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用于配置上述被检测体; 底部(63),其固定上述检测元件且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以及 密封部(78 ),其用于密封上述基板和上述底部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角度检测器(81),其用于检测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具有与上述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被检测体(81a)和用于检测该被检测体的检测元件(81b); 基板(77 ),其连结在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用于配置上述被检测体; 底部(63),其固定上述检测元件且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以及 密封部(78 ),其用于密封上述基板和上述底部之间的间隙。
7.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和用于加工固定在该旋转装置上的工件的主轴装置(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能够利用上述旋转装置使工件旋转,该机床能够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和机床。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将固定工件的旋转台连结在旋转轴的一端,以能够使旋转轴旋转的方式将该旋转轴支承在有底筒状的壳体内。旋转台以覆盖设置在壳体的一端侧的上板的轴孔的方式配置。上板在上表面上具有与旋转轴同心的圆环状的凸条。旋转台具有供凸条嵌合的嵌合槽。凸条和嵌合槽形成迷宫式密封,从而抑制异物进入到壳体内。
文档编号B23Q1/25GK203045314SQ2012204439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石桥伸晃, 蟹江祥司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