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回头煨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633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线回头煨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线回头煨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及客运专线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接触网下锚拉线一般采用LXGJ-125型钢铰线,两端需制作回头与线夹连接。由于现场情况差异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拉线回头要求较高等原因,不太可能做到将拉线长度一次测量准确,在施工驻地制作成成品,到现场只进行安装。因此,目前采用的施工方法是:现场初步测量拉线长度,在施工驻地下料,并将拉线一端(现场用于与拉线上部安装零件连接)的回头采用钢绞线煨弯器制作好,另一端的回头是在安装现场将拉线与上部连接零件连接后,用紧线器将拉线与下部连接端连接,并给予一定张力预紧,经过模拟比对测量,确定出煨弯位置,手工制作回头,然后安装UT型楔形线夹。这种制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1)、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拉线回头弧形弯应与UT型楔形线夹的楔子密贴,由于钢绞线的弹性较大,手工制作拉线回头煨弯的圆弧半径无法控制,难以保证回头与楔子密贴,导致拉线受力后,拉线回头线在楔子内发生位移,造成支住反倾,影响工程质量。2)、《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拉线UT型楔形线夹受力后,螺栓螺纹外露长度为不应小于20mm,不得大于螺纹长度的1/2”。手工模拟比对方法制作的回头,虽然比对是在拉线紧固状态下进行,但由于比对时,紧线器与地锚之间拉线处于松驰状态段较长,比对误差较大,准确度较低,导致回头制作后拉线UT型楔形线夹螺栓螺纹外露长短不一,不美观;手工制作回头煨弯准确度不够,如与比对出现同向误差,造成累积误差,还会导致不能满足《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的情况,重新煨弯或直弯,都会造成钢绞线散股,整根拉线报废。3)、由于钢绞线弹力大,手工制作回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钢绞线回弹,容易使操作工人受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拉线回头煨弯器,操作简单快捷、煨弯位置准确,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拉线回头煨弯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主体部分和套筒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长方体状槽钢、静态回头制作轮、下端设置有销钉孔的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所述槽钢的一端设置有地锚挂板,槽钢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固定扁钢,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依次穿过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槽钢、支撑轴固定扁钢后通过开口销固定,槽钢的一侧设置有拉线固定扁钢,所述套筒部分包括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加力套筒、与加力套筒相配置的加力杆,所述加力套筒用于在进行煨弯操作时套接于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上,加力套筒通过连接扁钢与所述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相连接,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动态回头制作轮,煨弯时将拉线置于静态回头制作轮和动态回头制作轮之间,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和动态回头制作轮之间的间隙中的拉线刚好能穿过而两轮又不互相摩擦。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如下:I)、该拉线回头煨弯器,制作出的拉线回头煨弯弧度与拉线UT型楔形线夹楔子弧度完全密贴、吻合,解决了长期以来拉线受力前回头与UT型楔形线夹的楔子不密贴、受力后造成支柱反倾的问题;2)、该拉线回头煨弯器,制作出的拉线回头煨弯位置准确,保证了拉线UT型楔形线夹螺栓螺纹外露完全一致,误差不大于5mm ;3)、该拉线回头煨弯器,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制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钢绞线回弹使操作人员受伤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部分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部分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部分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部分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部分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说明图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说明图2 ;其中:1_地锚挂板、2-槽钢、3-静态回头制作轮、4-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5-拉线固定扁钢、6-支撑轴固定扁钢、7-开口销、8-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9-动态回头制作轮、10-连接扁钢、11-加力套筒、12_加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线回头煨弯器,其包括主体部分和套筒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长方体状槽钢2、静态回头制作轮3、下端设置有销钉孔的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4,所述槽钢2的一端设置有地锚挂板1,槽钢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固定扁钢6,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4依次穿过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3、槽钢2、支撑轴固定扁钢6后通过开口销7固定,槽钢2的一侧设置有拉线固定扁钢5,所述套筒部分包括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8、加力套筒11、与加力套筒11相配置的加力杆12,所述加力套筒11用于在进行煨弯操作时套接于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4上,加力套筒11通过连接扁钢10与所述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8相连接,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8的下端设置有动态回头制作轮9。煨弯时将拉线置于静态回头制作轮3和动态回头制作轮9之间,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3和动态回头制作轮9之间的间隙中的拉线刚好能穿过而两轮又不互相摩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作过程:I)、请参考图1、图2,其中地锚挂板I的开孔尺寸是根据拉线连扳确定,槽钢2上固定轴穿孔暂不开孔。[0024]2)、测量UT线夹的楔子端头半径,根据楔子端头半径加工静态回头制作轮。此数据是控制拉线是否密贴楔子的关键,静态回头制作轮半径须和楔子端头半径一样。3)、模拟UT线夹安装受力后的状态(拉线与楔子密贴,楔子基本不会再移动,U型螺栓外露达到设定值),测量楔子端头至UT楔形线夹之U型螺栓底端的距离。根据此距离及静态回头制作轮半径,参考图1、图2的零件连接方式确定槽钢2上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4穿孔位置、拉线固定扁钢5焊接位置、支撑轴固定扁钢6焊接位置,然后开孔、焊接拉线固定扁钢5和支撑轴固定扁钢6。此数据是控制UT螺栓外露的关键,保证制作好拉线后,UT螺栓外露符合技术标准,工艺统一。4)、请参考图1、图2中的零件连接方式,将各零件进行组合,拉线回头煨弯器主体部分加工完成。5)、加工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动态回头制作轮、连接扁钢、加力套筒,其中连接扁钢的尺寸需要根据拉线的截面以及静态回头制作轮半径进行匹配确定,以便两轮间空间拉线刚好能穿过而两轮又不互相摩擦。6)、请参考图5、图6、图7中的零件连接方式,将各零件进行组合,拉线回头煨弯器套筒部分加工完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线回头煨弯器使用说明:1)、请参考图8,将拉线回头煨弯器地锚挂板I连接至拉线连扳上,另一端利用紧线器和手扳葫芦连接至拉线,操作手扳葫芦使拉线带一定张力拉直。注意紧线器位置不宜离回头位置太远,能够将拉线在拉线回头煨弯器上捋顺直即可。2)、请参考图9,将紧线器靠近拉线回头煨弯器侧的拉线捋直,使拉线紧贴拉线回头煨弯器主体部分上的两块拉线固定扁钢5及静态回头制作轮3的轮槽,然后套上加力套筒11,将拉线置于静态回头制作轮3和动态回头制作轮9之间,根据拉线回头技术标准,测量拉线断线点,剪断拉线。3)、请参考图9,利用加力杆旋转加力套筒11,使动态回头制作轮9、拉线绕静态回头制作轮3运动,当加力套筒11旋转到200°至210°时,拉线回头煨弯完成。4)、卸下加力套筒11,取出拉线回头,安装UT楔形线夹,紧固好螺栓后,取下拉线回头煨弯器主体及紧线器和手扳葫芦等,绑扎拉线回头,拉线回头制作完成。在现有技术中,拉线安装时,将拉线下部固定在地锚上,紧线后直接手工制作回头。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拉线回头煨弯器固定在拉线连板,缩短了拉线安装时拉线预紧固状态下,拉线回头制作前拉线处于松弛段的长度,用UT型楔形线夹中楔子半径为参数的静态回头制作轮作为拉线回头的制作模具,准确测定拉线回头煨弯点与地锚间的距离后,以此数据为参数确定静态回头制作轮位置,消除手工煨弯制作拉线回头的长度误差,使拉线回头位置制作准确,用模具加杠杆的方法对拉线回头煨弯,解决拉线回头与楔子不密贴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钢绞线回头弹伤操作工人的问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拉线回头煨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部分和套筒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长方体状槽钢、静态回头制作轮、下端设置有销钉孔的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所述槽钢的一端设置有地锚挂板,槽钢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固定扁钢,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依次穿过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槽钢、支撑轴固定扁钢后通过开口销固定,槽钢的一侧设置有拉线固定扁钢,所述套筒部分包括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加力套筒、与加力套筒相配置的加力杆,所述加力套筒用于在进行煨弯操作时套接于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上,加力套筒通过连接扁钢与所述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相连接,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动态回头制作轮,煨弯时将拉线置于静态回头制作轮和动态回头制作轮之间,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和动态回头制作轮之间的间隙中的拉线刚好能穿过而两轮又不互相摩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线回头煨弯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主体部分和套筒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长方体状槽钢、静态回头制作轮、下端设置有销钉孔的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所述槽钢的一端设置有地锚挂板,槽钢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固定扁钢,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支撑轴依次穿过所述静态回头制作轮、槽钢、支撑轴固定扁钢后通过开口销固定,槽钢的一侧设置有拉线固定扁钢,所述套筒部分包括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加力套筒、与加力套筒相配置的加力杆,加力套筒通过连接扁钢与所述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相连接,动态回头制作轮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动态回头制作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快捷、煨弯位置准确,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F1/00GK203061771SQ20132005372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李健, 李连波, 肖黔, 彭波, 计金永, 裴永峰 申请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