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1385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配件组装装置,特别是一种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连接有吹气管口,所述振动盘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满料感应器,所述吹气管口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穿过满料感应器,所述软管与弹簧柔性组装机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无损伤组装装置可以实现弹簧低位上料,弹簧满料感应,弹簧到料感应,弹簧缠绕自动排除,多弹簧同时组装。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
【专利说明】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配件组装装置,特别是一种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场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0003]1、手工组装
[0004]2、采用分度盘形式,夹爪夹持弹簧,装入产品内部
[0005]3、弹簧叉针分离
[0006]4、两个以上的弹簧组装,业界普遍采用的是一次装一个,多次组装完成。
[0007]手工组装的缺点是效率低,人工成本贵。且容易漏装,造成品质问题。采用分度盘形式,弹簧先逐个分离到分度盘载具中,然后再用夹爪夹持弹簧,装入产品内部的缺点是分度盘价格昂贵,夹爪夹持容易损伤产品。弹簧叉针分离组装的缺点是叉针无弹性,容易叉坏弹簧,缠绕的弹簧无法自动剔除。两个以上的弹簧,采用多次组装的缺点是需要多个组装工站,费用闻。且机构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
[0009]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连接有吹气管口,所述振动盘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满料感应器,所述吹气管口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穿过满料感应器,所述软管与弹簧柔性组装机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柔性组装机构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弹簧缠绕排除气缸,所述弹簧缠绕气缸上固定有弹簧组装升降气缸固定板,所述弹簧组装升降固定板上固定有弹簧组装升降气缸;所述弹簧组装升降气缸上固定有检测卡位机构。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卡位机构包括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和对射检测光纤,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和对射光纤通过基板固定在弹簧组装升降固定板上,所述软管与弹簧下料管连接,所述对射检测光纤环绕弹簧下料管。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包括针形气缸和针套,所述针套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针形气缸活塞连接,所述弹簧与伸出针套的止位针接触。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包括竖直分布的上、中、下弹簧柔性止位机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透明软管。
[00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无损伤组装装置可以实现弹簧低位上料,弹簧满料感应,弹簧到料感应,弹簧缠绕自动排除,多弹簧同时组装。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弹簧柔性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弹簧柔性组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弹簧柔性止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为振动盘,2为吹气管口,3为支架,4为满料感应器,5为软管,6为弹簧柔性组装机构
[0022]601为基座,602为弹簧缠绕排除气缸,603为弹簧组装升降气缸,604为弹簧下料管,605为对射检测光纤,606为上弹簧柔性止位机构,607为中弹簧柔性止位机构,608为下弹簧柔性止位机构,6010为弹簧,6011为针形气缸,6012为针套,6013为弹簧,6014为止位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振动盘1,所述振动盘I连接有吹气管口 2,所述振动盘I旁固定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满料感应器4,所述吹气管口 2连接有软管5,所述软管5穿过满料感应器4,所述软管5与弹簧柔性组装机构。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簧柔性组装机构包括有基座601,所述基座601上固定有弹簧缠绕排除气缸602,所述弹簧缠绕气缸602上固定有弹簧组装升降气缸固定板,所述弹簧组装升降固定板上固定有弹簧组装升降气缸603。所述弹簧组装升降气缸上固定有检测卡位机构。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卡位机构包括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和对射检测光纤,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和对射光纤通过基板固定在弹簧组装升降固定板上,所述软管5与弹簧下料管604连接,所述对射检测光纤605环绕弹簧下料管。
[0026]如图4所示,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包括针形气缸6011和针套6012,所述针套6012内设置有弹簧6013,所述弹簧与针形气缸活塞连接,所述弹簧与伸出针套的止位针6014接触。
[0027]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包括竖直分布的上弹簧柔性止位机构606,中弹簧柔性止位机构607,下弹簧柔性止位机构608。
[002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由振动盘送出,到达吹气管口(吹气管口上方有长条槽孔)。电磁阀控制吹气,将弹簧吹进透明软管,并沿软管爬升,到达进料口,实现弹簧由低到高的的低位送料。低位送料的好处在于:弹簧振动盘可以放置得很低,加料、观察方便,也便于设备维修,车间视野不受阻挡(。
[0029]由于弹簧6010在透明管里,且弹簧孔形易透光,传统的感应方式很难准确判断是否满料,该方案中采用了一个环形的接近传感器,可以很好的实现弹簧的满料感应。
[0030]由于弹簧是透光的,圆形的,可以旋转,不同旋转状态下透光的位置都不一样,这使得传统的点或线的感应方式无法准确判断弹簧是否到达(满料感应中的环形接近传感器虽然可以检测到管内的弹簧,但仅限于非金属软管,而且感应的范围比较粗糙,无法精确判料。而到料检测部分,弹簧已经处在金属下料管中,而且到料检测需要有较高的位置判断精度。故环形接近传感器无法满足要求)。该方案中,采用了一种微形面区域检测传感器,只要弹簧进入该面区域,无论怎么转动,弹簧都遮挡该面的透光,从而引起该面光强的变化,可以被感应到。
[0031]弹簧由于簧丝很细,较容易发生弹簧缠绕在一起的现象。必须要解决弹簧缠绕的检测,及缠绕弹簧的排除。原点时,下止位针止住所有弹簧,中止位针及上止位针都处于退回状态。分离时,中止位针叉住第二根弹簧,下止位针退回,则最下面的第一根弹簧失去支持,在重力及辅助吹气作用下,分离开来,落入产品中,同时该机构的到料检测传感器由ON转为OFF。如果此时到料检测传感器仍然为0N,则意味着第一根弹簧和第二根弹簧发生缠绕,导致第一根弹簧仍然在原位无法分离。此时升降气缸将整个分离机构提起离开产品,缠绕排除气缸将机构移到产品外,上止位针叉出,止住第三根弹簧,中止位针及下止位针全部退回,使缠绕的第一、第二弹簧失去支撑,在重力及辅助吹气作用下,将缠绕的第一、第二弹黃排除掉。排除完成后,该机构的到料检测传感器由ON转为OFF。
[0032]分离时,如采用刚性的止位针,虽然绝大部分情况下,止位针可以插到弹簧的节距里,止住弹簧,但仍有小概率情况下,止位针刚好插到弹簧的簧丝上,引起弹簧变形。
[0033]本装置中,设计了弹簧的柔性止位机构,止位机构由止位针,小弹簧,及针套组成。止位针碰到弹簧簧丝时,可以缓冲缩回,彻底避免了弹簧变形的发生。许多产品上,有两个以上的弹簧,且间距较小。必须将分离机构设计得足够精巧,才能够满足多弹簧,小间距的同时分离。本装置采用了微形针形气缸,柔性止位针机构也非常小巧。一个柔性分离单元仅有IOmm宽。在并排状态下,可实现间距大于IOmm的多弹簧同时组装。如果采用交叉排列方式,则可以实现更小间距的多弹簧同时组装。
[0034]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连接有吹气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满料感应器,所述吹气管口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穿过满料感应器,所述软管与弹簧柔性组装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柔性组装机构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弹簧缠绕排除气缸,所述弹簧缠绕气缸上固定有弹簧组装升降气缸固定板,所述弹簧组装升降固定板上固定有弹簧组装升降气缸;所述弹簧组装升降气缸上固定有检测卡位机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卡位机构包括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和对射检测光纤,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和对射光纤通过基板固定在弹簧组装升降固定板上,所述软管与弹簧下料管连接,所述对射检测光纤环绕弹簧下料管。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包括针形气缸和针套,所述针套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针形气缸活塞连接,所述弹簧与伸出针套的止位针接触。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柔性止位机构包括竖直分布的上、中、下弹簧柔性止位机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无损伤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透明软管。
【文档编号】B23P19/04GK103831619SQ201410106378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孙细汉, 陈城 申请人:苏州卓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