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

文档序号:312051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适用于硅含量在1.0wt%-1.7wt%之间的无取向电工钢,该方法是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时,将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至8%-11%,将第五机架的工作辊粗糙度调整至0.25μm-0.35μm。本发明提供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在轧制无取向电工钢时,通过对五机架酸连轧机各机架负荷分配和工作辊粗糙度的调整,能够生产得到表面没有黑线的无取向电工钢钢带。
【专利说明】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工钢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无取向电工钢表面质量是电工钢产品重要指标之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表面质量已成为确保批量、稳定、合理成本生产电工钢产品的关键指标,决定或影响用户的生产工艺,构成用户对产品质量的直观感受,影响最终订单的实现。
[0003]黑线主要集中在硅含量1.0wt%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上,在5机架酸连轧机下线后,带钢双面出现黑线,经退火工序后黑线更加明显,具有平行于轧向、细线状、黑色、无手感、间距不等、长短不一等特征。黑线的出现直接影响带钢表面的质量,使产品降级,导致高端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用户取消订单,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针对Si含量为1.0wt%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消除带钢表面的黑线,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适用于硅含量在1.0wt % -1.7wt %的无取向电工钢,该方法是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时,将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至8% -11%,将第五机架的工作辊粗糙度调整至
0.25 μ m-0.35 μ m。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时,
[0007]将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30%?35%,第一机架的轧辊粗糙度设置为
0.8-1.4 μ m ;
[0008]将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30%?34%,第二机架的乳辊粗糙度设置为
0.8-1.4 μ m ;
[0009]将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30%?33%,第三机架的乳辊粗糙度设置为
0.8-1.4 μ m ;
[0010]将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20%?30%,第四机架的乳辊粗糙度设置为
0.8-1.4 μ mD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时,
[0012]将第一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8?ll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5?25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0013]将第二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3?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5?25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0014]将第三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8?12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3?15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0015]将第四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4?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8?12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0016]将第五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0.5?2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4?8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1.0-1.5%,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500L/min-1800L/min。
[001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硅含量在1.0wt % -1.7wt%的带钢时,通过调整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和工作辊粗糙度,可消除无取向电工钢带钢表面出现黑线的缺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生产的Si含量为1.0wt %-1.7被%的无取向电工钢表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生产的Si含量为1.0wt%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表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生产的Si含量为1.0wt%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表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生产的Si含量为1.0wt%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表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生产的Si含量为1.0wt%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适用于硅含量在
1.0wt % -1.7wt%的无取向电工钢,该方法是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过程中,将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为30%?35%,后单位张力调整为8?llkg/mm2,前单位张力调整为15?25kg/mm2,轧辊粗糙度调整为0.8-1.4 μ m,乳化液浓度调整为2.0-3.0 %,轧机乳化液流调整为 1800L/min-2500L/min。
[0024]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为30%?34%,后单位张力调整为13?15kg/mm2,前单位张力调整为15?25kg/mm2,轧辊粗糙度调整为0.8-1.4 μ m,乳化液浓度调整为
2.0-3.0%,轧机乳化液流调整为 1800L/min-2500L/min。
[0025]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为30?33%,后单位张力调整为8?12kg/mm2,前单位张力调整为13?15kg/mm2,轧辊粗糙度调整为0.8-1.4 μ m,乳化液浓度调整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调整为1800L/min-2500L/min。
[0026]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为25?30%,后单位张力调整为4?8kg/mm2,前单位张力调整为8?12kg/mm2,轧辊粗糙度调整为0.8-1.4 μ m,乳化液浓度调整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调整为1800L/min-2500L/min。
[0027]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为8%?11%,后单位张力调整为0.5?2kg/mm2,前单位张力调整为4?8kg/mm2,轧辊粗糙度调整为0.25-0.35 μ m,乳化液浓度调整为
1.0-1.5%,轧机乳化液流调整为 1500L/min-1800L/min。
[002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作具体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Si含量为1.1wt %。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过程中,将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4.4%,后单位张力设定为9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8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4%,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3.2%,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4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8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2.7%,后单位张力设定为ll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8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3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29.3%,后单位张力设定为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llkg/mm2,轧棍粗糙度设定为1.1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8.5%,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5kg/mm2,轧棍粗糙度设定为0.3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1.1%,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700L/min。顺稳完成轧制后,得到无取向电工钢。参见图2,与图1现有技术生产得到的带钢表面相比,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带钢的表面没有黑线。
[0031]实施例2:
[0032]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Si含量1.35wt %。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过程中,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3.8%,后单位张力设定为9.2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9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25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5%,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3.2%,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3.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9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15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 %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2.8%,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8.3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15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35%,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29.68%,后单位张力设定为6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ll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15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8.7%,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6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5.5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0.28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1.1%,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700L/min。顺稳完成轧制后,得到无取向电工钢。参见图3,与图1现有技术生产得到的带钢表面相比,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带钢的表面没有黑线。
[0033]实施例3:
[0034]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Si含量1.52wt %。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过程中,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4.8%,后单位张力设定为9.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9kg/mm2,车L辊粗糙度设定为1.3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4%,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1.5%,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3.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9.8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2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1.7%,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5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3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29.89%,后单位张力设定为7.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8.9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1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10.8%,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5kg/mm2,轧棍粗糙度设定为0.3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1.1%,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700L/min。顺稳完成轧制后,得到无取向电工钢。参见图4,与图1现有技术生产得到的带钢表面相比,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带钢的表面没有黑线。
[0035]实施例4:
[0036]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Si含量1.68wt%。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过程中,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4.8%,后单位张力设定为9.4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7.9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y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3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3.0%,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3.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7.9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3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 ;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31.5%,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3.8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1.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1 %,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29.6%,后单位张力设定为5.7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1.5kg/mm2,轧棍粗糙度设定为1.1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2.2%,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2300L/min。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9.5%,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5.7kg/mm2,轧辊粗糙度设定为0.30 μ m,乳化液浓度设定为1.1%,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700L/min。顺稳完成轧制后,得到无取向电工钢。参见图5,与图1现有技术生产得到的带钢表面相比,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带钢的表面没有黑线。
[0037]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适用于娃含量在1.0wt% -1.7wt%之间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在五机架酸连轧机轧制时,将第五机架的负荷分配调整至8% -11%,将第五机架的工作辊粗糙度调整至0.25 μ m-0.35 μ 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机架酸连轧机在轧制时, 将第一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30%?35%,第一机架的轧辊粗糙度设置为0.8-1.4 μ m ; 将第二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30%?34%,第二机架的轧辊粗糙度设置为0.8-1.4 μ m ; 将第三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30%?33%,第三机架的轧辊粗糙度设置为0.8-1.4 μ m ; 将第四机架的负荷分配设置为20%?30%,第四机架的轧辊粗糙度设置为0.8-1.4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黑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机架酸连轧机在轧制时, 将第一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8?ll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5?25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将第二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13?15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5?25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将第三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8?12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13?15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将第四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4?8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8?12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2.0-3.0%,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800L/min-2500L/min ; 将第五机架的后单位张力设定为0.5?2kg/mm2,前单位张力设定为4?8kg/mm2,乳化液浓度设为1.0-1.5%,轧机乳化液流设定为1500L/min-1800L/min。
【文档编号】B21B37/00GK104148385SQ201410364724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付兴, 胡志远, 陈凌峰, 张保磊, 张晓琳, 刘中华, 孔为, 侍爱臣 申请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