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2910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包括上压模、定位圈和下压模;所述定位圈为环形体,设于所述下压模的上方并与下压模连接,所述定位圈的内径不小于挤压套的外径;所述下压模的下端面设有至少1个凸台,所述凸台的宽度大于挤压套的内径,所述凸台的高度不大于挤压套端面与挤压簧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凸台、定位圈与所述挤压套及挤压簧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上压模和所述下压模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挤压套的材料硬度;在进行挤压套压倒角时,挤压套与上压模下端面、下压模上端面面接触。本发明针对挤压套的倒角工序提供的压倒角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而且生产出的挤压套整体性能好,施工中避免了挤压簧滑出挤压套,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倒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套筒两端面内孔倒角一般采用专用的倒角机来进行倒角,倒角机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操作,而且在对挤压套倒角时,容易造成弹簧滑出挤压套,特别在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挤压套时,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
[0004]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包括上压模、定位圈和下压模;所述定位圈为环形体,设于所述下压模的上方并与下压模连接,所述定位圈的内径不小于挤压套的外径;所述下压模的下端面设有至少I个凸台,所述凸台的宽度大于挤压套的内径,所述凸台的高度不大于挤压套端面与挤压簧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凸台、定位圈与所述挤压套及挤压簧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上压模和所述下压模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挤压套的材料硬度;在进行挤压套压倒角时,挤压套与上压模下端面、下压模上端面形成面接触。
[0005]在挤压套端面内壁边缘需要倒角时,先顺着定位圈内壁将挤压套放入挤压套压倒角装置中,挤压套的下端面与下压模的凸台接触,定位圈对挤压套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当上压模与下压模合上时,挤压套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上压模的下端面、下压模的上端面形成面接触,使用千斤顶或其他压力设备施力给上压模,使上压模和下压模对挤压套端面内壁边缘进行挤压,从而使挤压套4端面内壁边缘的材料变形,形成倒角,同时,施工中避免了挤压簧滑出挤压套,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为圆柱形,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挤压套的内径。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对其挤压套端面内壁边缘形成均匀的倒角,生产出的挤压套一致性和整体性能好。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模的下端面设有至少I个上压模凸台,所述上压模凸台与下压模3端面上的凸台结构相同,且轴心线重合。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压模的下端面设有3个同轴心线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宽度小于所述挤压套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的宽度大于所述挤压套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挤压套端面与挤压簧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第三凸台的外侧与定位圈的内侧配合。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对挤压套进行更好的固定,不容易滑动,而且在进行挤压套压倒角时,可以对其挤压套端面内壁边缘形成均匀的倒角。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模下方设有与所述挤压套同轴心线的定位圈,并与上压模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在进行挤压套压倒角时,通过上下两个定位圈可以更好的对挤压套进行固定。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模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凸块。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在进行挤压套压倒角时,千斤顶或其他压力设备与此凸块连接,可以很好的、稳定地施力。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块凸出于上压模的上端面处设有缺口。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在进行挤压套压倒角时,千斤顶或其他压力设备与此凸块的缺口卡合,可以更好的、更稳定的施力。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模下端面上设有盲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针对挤压套的倒角工序提供的压倒角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而且生产出的挤压套整体性能好,施工中避免了挤压簧滑出挤压套,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_上压模;2_定位圈;3_下压模;4_挤压套;5_挤压簧;31_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_第三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本发明之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上压模1、定位圈2和下压模3 ;所述上压模I的下方和所述下压模3的上方各设有一个定位圈2,分别与上压模I下端面和下压模3上端面连接;所述定位圈2为环形体,所述定位圈2的内径稍大于挤压套4的外径,所述定位圈2与挤压套4形成配合;所述下压模3的下端面设有3个同轴心线的圆柱形凸台,3个凸台呈台阶状,分别为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和第三凸台33,所述第一凸台31的外径小于所述挤压簧5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32的外径大于所述挤压套4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32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挤压套4端面与挤压簧5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第三凸台33的外侧与所述定位圈2的内侧配合,所述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第三凸台33、定位圈2与所述挤压套4及挤压簧5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上压模I上也设有凸台,其凸台与下压模3端面上的凸台结构相同,且轴心线重合;所述上压模I和所述下压模3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挤压套4的材料硬度;所述上压模I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在凸出于上压模I的上端面处设有缺口 ;除此之外,所述上压模I的下端面上设有2个盲孔,所述2个盲孔位于上压模I的第一凸台台面的轴心线附近。
[0018]挤压套4端面内壁边缘需要倒角时,先将千斤顶或其他压力设备与上压模I上端面的凸块缺口卡合,然后顺着定位圈2内壁将挤压套4放入挤压套压倒角装置中,将上压模I与下压模3合上时,上下两个定位圈2就固定住了挤压套4,挤压套4与上压模I的下端面、下压模3的上端面形成面接触,再使用通过施力给上压模I,使上压模I和下压模3对挤压套4端面内壁边缘进行挤压,从而使挤压套4端面内壁边缘的材料变形,形成倒角,同时此过程中挤压簧也不会滑出挤压套。
[001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模(1)、定位圈(2)和下压模(3);所述定位圈(2)为环形体,设于所述下压模(3)的上方并与下压模(3)连接,所述定位圈(2)的内径不小于挤压套(4)的外径;所述下压模(3)的下端面设有至少I个凸台,所述凸台的宽度大于挤压套(4)的内径,所述凸台的高度不大于挤压套(4)端面与挤压簧(5)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凸台、定位圈(2)与所述挤压套(4)及挤压簧(5)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上压模(I)和所述下压模(3)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挤压套(4)的材料硬度;在进行挤压套(4)压倒角时,挤压套(4)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上压模(I)下端面、下压模(3)上端面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圆柱形,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挤压套(4)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的下端面设有至少I个上压模凸台,所述上压模(I)的凸台与下压模(3)端面上的凸台结构相同,且轴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的下端面设有至少I个上压模凸台,所述上压模(I)的凸台与下压模(3)端面上的凸台结构相同,且轴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模(3)的下端面设有3个同轴心线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和第三凸台(33),所述第一凸台(31)的宽度小于所述挤压套(4)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32)的宽度大于所述挤压套(4)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32)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挤压套(4)端面与挤压簧(5)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第三凸台(33)的外侧与定位圈(2)的内侧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下方设有与所述挤压套(4)同轴心线的定位圈(2),并与上压模(I)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凸出于上压模(I)的上端面处设有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套压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下端面上设有盲孔。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4492895SQ20141071809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李兰芬, 吕少华, 黄湛, 李伟, 梁丹 申请人:柳州市桥厦工程管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