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及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08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及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及冲压模具。其中,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其开口处设有圆角,其下端与一斜面相接;斜面下端与型腔表面间也设有圆角,斜面与圆角相切;型腔表面具有斜度。本实用新型使凹模开口处与成型材料间形成间隙,在成型过程中,该间隙的存在使材料不会碰触到凹模的开口处,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发生刮擦的几率,避免了因产品表面刮伤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及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冲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模;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凹模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冲压是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的成型方法,因为其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好、材料消耗少等优点,现在已广泛运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0003]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分凹模和凸模,为了防止成型时模具对产品表面造成刮伤,现有技术中凹模开口处一般都设有圆角,但是限于圆角加近似直面的结构,无论圆角表面加工的如何光滑,都不能完全杜绝刮伤,这对于加工表面精度要求高或着表面有镀层的产品来说,将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0004]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能有效的避免刮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这种凹模的冲压模具。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其开口处设有圆角,其下端与一斜面相接;斜面下端与型腔表面间也设有圆角。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斜面与圆角相切。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型腔表面具有斜度。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其包括上述的凹模及与之相适配的凸模。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凹模开口处与成型材料间形成间隙,在成型过程中,该间隙的存在使材料不会碰触凹模的开口处,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发生刮擦的几率,避免了因产品表面刮伤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凹模的剖视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0015]图3是现有技术凹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凹模10的剖视图,其开口处设有圆角11,其下端与一斜面12相接,优选的,斜面12角度为45° ;斜面12下端与型腔表面13间也设有圆角11。
[0017]优选的,斜面12与圆角11相切,在保证斜面12及圆角面11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能进一步的避免刮伤的发生。
[0018]进一步优选的,型腔表面13具有斜度,其斜度值为3°,使型腔呈现上大下小的形状,该斜度能使产品更好的脱离模具,防止产品与模具黏连而造成的表面破坏。
[00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参照图2,包括上述的凹模10及与之相适配的凸模30,在成型材料20受到凸模30的挤压下陷过程中,其首先与斜面形成一个间隙,因为该间隙的存在,成型材料20不会与凹模10开口处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圆角加竖直面或近似竖直面的组合,能极大的减小刮擦的几率。
[0020]参照图3,现有技术的凹模采用圆角和竖直面或近似竖直面直接过渡的方式,在冲压过程中成型材料和凹模开口处很容易就发生碰触,从而损伤产品表面,影响产品外观或者导电性能。
[0021]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不损伤制品表面的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本体,所述凹模本体设有下凹的型腔,其开口处设有圆角,其下端与一斜面相接;所述斜面下端与型腔表面间也设有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圆角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表面具有斜度。
4.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凹模及与之相适配的凸模。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917627SQ20142029816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唐绍武 申请人:深圳市天麟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