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873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自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主支撑机构、辅助支撑机构、轴向定位机构,主支撑机构包括:底座、中心支撑组件,中心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销;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底盘、内衬、以及支撑工件边缘的边缘支撑组件,边缘支撑组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辅助支撑钉、在离心力作用下能相对内衬沿径向向外移动的甩块,辅助支撑钉包括:锁定部和支撑部,甩块上设有一个收容锁定部且能锁定辅助支撑钉的轴向位置的锁定孔,锁定孔内设有第一斜面,锁定部上设有与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轴向定位机构包括:能沿轴向前后移动的拉杆、套设于拉杆上的压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定位装置能够对工件的边缘进行辅助支撑。
【专利说明】自动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固定边缘较薄的圆盘形工件的自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图1所示为现有的边缘尺寸较薄的圆盘形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该工件200可以为离合器盘毂、液力转向盘等,这类工件200的尺寸较大,边缘较薄。因此,需要对此类工件200的边缘进行加工,边缘将被悬空,这样势必会造成工件200的边缘端面难以加工、报废率大,而且车削慢,效率低。而现有的定位装置中,通常需要手动辅助支撑工件200边缘,支撑点多、操作复杂,而且严重影响产能。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工件的边缘进行辅助支撑的自动定位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主支撑机构、辅助支撑机构、轴向定位机构,主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工件中心的中心支撑组件,中心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销,支撑座位于底座的前侧,支撑销固定于支撑座上;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底盘、内衬、以及支撑工件边缘的边缘支撑组件,底盘的前侧向后凹陷形成一个环形槽,内衬位于环形槽内,边缘支撑组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辅助支撑钉、在离心力作用下能相对内衬沿径向向外移动的甩块,辅助支撑钉包括:锁定部和支撑部,甩块沿径向延伸,甩块上设有一个收容锁定部且能锁定辅助支撑钉的轴向位置的锁定孔,锁定孔内设有第一斜面,锁定部上设有与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轴向定位机构包括:能沿轴向前后移动的拉杆、套设于拉杆上的压板,拉杆依次穿过底座、底盘、内衬以及支撑座。
[0006]进一步地,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周向定位机构,周向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工件的周向位置的定位销,定位销的一端固定于内衬上。
[0007]进一步地,支撑座的前侧边缘还延伸出多个支撑块。
[0008]进一步地,内衬内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沿径向贯通内衬,第二通孔沿轴向贯通内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甩块位于第一通孔内,辅助支撑钉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内。
[0009]进一步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调整甩块的径向位置的第一调整组件,第一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调节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住第一调节件、另一端抵住甩块。
[0010]进一步地,底盘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第一调节件位于第三通孔内,第一弹性件靠近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位于第三通孔内、靠近甩块的一端位于第一通孔内。
[0011]进一步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调整辅助支撑钉的轴向位置的第二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住第二调节件、另一端抵住辅助支撑钉。
[0012]进一步地,底盘的底壁上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第二调节件位于第四通孔内,第二弹性件靠近第二调节件的一端位于第四通孔内、靠近辅助支撑钉的一端位于第二通孔内。
[0013]进一步地,底座的前侧还凸伸出一个固定支撑座的适配部。
[0014]进一步地,轴向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件、第三弹性件以及球体,压板上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靠近拉杆处的内径逐渐减小,第三调节件和第三弹性件位于第五通孔内,球体至少部分位于第五通孔内,第三弹性件位于第三调节件和球体之间,球体远离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伸出第五通孔并抵住拉杆。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主支撑机构支撑工件的中心,辅助支撑机构支撑工件的边缘,辅助支撑机构利用离心力实现对工件的边缘进行支撑,从而对于一些边缘较薄的圆盘形工件的边缘能够得到有效、快速的支撑,进而使得对工件的车削加工得到的保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现有的边缘尺寸较薄的圆盘形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定位装置作用于图1中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所示为图2中的自动定位装置的爆炸图;
[0019]图4所示为图2中的自动定位装置作用于工件的半剖图;
[0020]图5所示自动定位装置中的轴向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2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夹紧工件的自动定位装置,特别适用于边缘较薄的圆盘形工件。请参照图1至图5:
[002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定位装置100包括:主支撑机构110、辅助支撑机构120、轴向定位机构(图未标)、以及周向定位机构(图未标)。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特别做出以下定义:穿过工件200中心的轴线Y所在的方向以及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在轴向上自动定位装置100用于固定工件200的一侧为前,另一侧为后;围绕轴向的方向为周向;经过工件200的中心且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为径向,在径向上靠近工件200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工件200中心的方向为外。
[0024]主支撑机构110包括:底座、中心支撑组件(图未标),其中,底座位于自动定位装置100的最后侧,底座为圆形结构,底座的中心处还向前延伸出一个适配部111a。
[0025]中心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工件200的中心,中心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112、支撑销113。支撑座112用于对工件200的中心进行初步支撑,支撑座112位于底座的前侧,并固定于底座上的适配部Illa上,支撑座112的前侧边缘还延伸出多个支撑块112a,多个支撑块112a在支撑座112的边缘均匀排列。支撑销113用于辅助支撑块112a支撑工件200的中心,支撑销113固定于支撑座112上。
[0026]辅助支撑机构120用于辅助主支撑机构110,其包括:底盘121、内衬122、边缘支撑组件(图未标)、第一调整组件(图未标)、第二调整组件(图未标),其中边缘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工件200的边缘,与中心支撑组件一并作用可对工件200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0027]底盘121为一个圆盘结构,底盘121固定于底座的前侧,并位于底座和支撑座112之间。底盘121包括:内壁121a、外壁121b、底壁121c,底壁121c连接内壁121a和外壁121b,内壁121a、外壁121b和底壁121c之间还围成了一个环形槽121d,环形槽121d的尺寸与内衬122的大小相同。
[0028]内衬122嵌入到该环形槽121d中,内衬122内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2a和第二通孔122b。其中,第一通孔122a沿径向延伸并径向贯通内衬122,第二通孔122b沿轴向延伸并轴向贯通内衬122,第一通孔122a和第二通孔122b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与该第一通孔122a和第二通孔122b匹配,在底盘121上还设有第三通孔121e和第四通孔121f,第三通孔121e设置于外壁121b上,第三通孔121e与第一通孔122a连通,并沿径向贯通外壁121b ;第四通孔121f设置于底壁121c上,第四通孔121f与第二通孔122b连通,并沿轴向贯通底壁121c。
[0029]边缘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支撑钉123、甩块124,辅助支撑钉123沿轴向延伸,甩块124沿径向延伸。辅助支撑钉123包括:锁定部123a和支撑部123b,锁定部123a部分位于第二通孔122b内,支撑部123b伸出第二通孔122b,能直接支撑工件200。甩块124位于第一通孔122a内,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块124在第一通孔122a内能沿径向相对内衬122向外移动,甩块124上还设有用于锁定辅助支撑钉123的轴向位置的锁定孔124a,锁定孔124a内设有第一斜面124b,锁定部123a位于锁定孔124a内,与该第一斜面124b配合,锁定部123a上设有第二斜面123c,第二斜面123c与第一斜面124b相互平行,优选的,第一斜面124b和第二斜面123c与轴线Y之间的夹角为5°至20°之间。这样,当甩块12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第一通孔122a内沿径向向外移动时,其上的第一斜面124b作用于辅助支撑钉123上的第二斜面123c时,能够锁定辅助支撑钉123的轴向位置。
[0030]第一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甩块124的径向位置,第一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一调节件126。第一调节件126位于第三通孔121e内,第一弹性件125的一端抵住第一调节件126、另一端抵住甩块124,第一弹性件125抵住第一调节件126的一端位于第三通孔121e内,另一端伸出第三通孔121e进入到第一通孔122a内。在第一调整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甩块124处于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是指甩块124在径向上处于向内缩回的状态,甩块124上的锁定孔124a中的第一斜面124b脱离辅助支撑钉123的第二斜面123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25能够伸长或者缩短,例如为螺旋弹簧,这样,当内衬122周向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块124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125的弹性而脱离初始状态,沿径向向外移动。
[0031]第二调整组件用于调整辅助支撑钉123的轴向位置,第二调整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127和第二调节件128。第二调节件128位于第四通孔121f内,第二弹性件127的一端抵住第二调节件128、另一端抵住辅助支撑钉123,第二弹性件127抵住第二调节件128的一端位于第四通孔121f内,另一端伸出第四通孔121f进入到第二通孔122b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27偏压的抵住辅助支撑钉123,可以为螺旋弹簧,能够使得辅助支撑钉123的支撑部123b向上移动,这样当工件200的边缘接触到支撑部123b时,能够使得支撑部123b克服第二弹性件127的偏压向下移动,然后当内衬122周向旋转时,第一斜面124b与第二斜面123c接触,锁定辅助支撑钉123的轴向位置,从而能够稳定的支撑工件200的边缘。
[0032]轴向定位机构包括:拉杆131、压板132、第三调节件133、第三弹性件134以及球体135。拉杆131依次穿过底座、底盘121、内衬122以及支撑座112,拉杆13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压板132套设于拉杆131上能够随拉杆131 —并前后移动,压板132为一 C型板,当压板132在拉杆131的作用下向后移动直至接触到工件200时,能够压住工件200,将工件200的轴向位置固定。
[0033]压板132上还设有第五通孔132a,第三调节件133和第三弹性件134位于第五通孔132a内,第三弹性件134位于第三调节件133和球体135之间,第三弹性件134的一端抵住第三调节件133、另一端抵住球体135。第五通孔132a沿径向贯通压板132,第五通孔132a的内径沿径向从外到内先是固定不变,然后逐渐减小,也即是靠近拉杆131处的内径依次减小。这样,球体135能够部分位于第五通孔132a内,部分伸出第五通孔132a而抵住拉杆131,从而在第三调节件133、第三弹性件134以及球体135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压板132紧扣于拉杆131上。
[0034]周向定位机构用于定位工件200的周向位置,防止工件200相对自动定位装置100转动。周向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定位销141,定位销141的一端固定于内衬122上,另一端伸入到工件200上固有的一些异型结构中,例如说伸入到工件200上的小孔中。
[0035]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定位装置100通过主支撑机构110支撑工件200的中心,辅助支撑机构120支撑工件200的边缘,辅助支撑机构120利用离心力实现对工件200的边缘进行支撑,从而对于一些边缘较薄的圆盘形工件200的边缘能够得到有效、快速的支撑,进而使得对工件200的车削加工得到的保证。
[00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主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机构、轴向定位机构,所述主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工件中心的中心支撑组件,所述中心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销,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前侧,所述支撑销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底盘、内衬、以及支撑所述工件边缘的边缘支撑组件,所述底盘的前侧向后凹陷形成一个环形槽,所述内衬位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边缘支撑组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辅助支撑钉、在离心力作用下能相对所述内衬沿径向向外移动的甩块,所述辅助支撑钉包括:锁定部和支撑部,所述甩块沿径向延伸,所述甩块上设有一个收容所述锁定部且能锁定所述辅助支撑钉的轴向位置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内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锁定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轴向定位机构包括:能沿轴向前后移动的拉杆、套设于所述拉杆上的压板,所述拉杆依次穿过所述底座、所述底盘、所述内衬以及所述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周向定位机构,所述周向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所述工件的周向位置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内衬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前侧边缘还延伸出多个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内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径向贯通所述内衬,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贯通所述内衬,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互连通,所述甩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辅助支撑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调整所述甩块的径向位置的第一调整组件,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住所述第一调节件、另一端抵住所述甩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靠近所述甩块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调整所述辅助支撑钉的轴向位置的第二调整组件,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住所述第二调节件、另一端抵住所述辅助支撑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调节件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内、靠近所述辅助支撑钉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侧还凸伸出一个固定所述支撑座的适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件、第三弹性件以及球体,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靠近所述拉杆处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调节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内,所述球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内,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调节件和所述球体之间,所述球 体远离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五通孔并抵住所述拉杆。
【文档编号】B23Q3/12GK204195345SQ20142041745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储旭涛, 张琳, 邓凌曲 申请人: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