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501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滑柱总成具有使车架与车桥的连接具有弹性,可以吸收、缓和路面的冲击和振动,同时具有衰减弹性元件的振动,吸收并散发振动能量的作用,滑柱总成一般是由减振器、螺旋弹簧和隔震块等组成。

由于汽车上左右侧的滑柱总成的隔震块的结构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滑柱总成装配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区分左右侧滑柱总成对应的隔震块。但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在工作人员对隔震块熟悉程度不高时,容易出现隔震块误装的情况,影响装配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目的是避免隔震块出现误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包括用于对隔震块定位的第一定位块和用于对减振器定位且位于第一定位块下方的第二定位块。

所述第一定位块具有让隔震块嵌入的第一定位槽以及位于第一定位槽两侧且用于与隔震块接触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

述第一定位槽为V型槽。

所述第一定位块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定位块具有让所述减振器的外筒上所设的定位架嵌入的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连通。

所述第二定位块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两侧且用于与所述定位架接触的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

所述第三定位面和所述第四定位面为相平行的平面,第三定位面和所述第一定位面位于第四定位面的同一侧且第三定位面和第一定位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定位块具有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一侧且用于与所述定位架接触的第五定位面且第五定位面为圆弧面。

所述第三定位面和所述第五定位面位于所述第四定位面的同一侧且第三定位面和第五定位面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块包括用于托住所述减振器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于第一定位部上且用于对减振器的外筒上所设的定位架定位的第二定位部。

本发明的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定位块相配合,可以在滑柱总成进行装配时起到防错的效果,回避了人工左右不分的不确定性,避免了每次对零部件进行左右识别的耗时,避免了隔震块出现误装,操作者只需要对工装进行一次性识别,减少了对每个零件进行识别的频次,提高了工效,提高了产品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滑柱总成的主视图;

图2是滑柱总成的左视图;

图3是滑柱总成的右视图;

图4是第一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缓冲块;2、弹簧上托盘;3、隔震块;31、第一配合面;32、第二配合面;4、螺旋弹簧;5、外筒;6、支架;7、定位架;71、固定部;72、延伸部;73、第三配合面;74、第四配合面;75、第五配合面;8、第一定位块;81、第一定位槽;82、第一定位面;83、第二定位面;9、第二定位块;91、第二定位槽;92、第三定位槽;93、第三定位面;94、第四定位面;95、第五定位面;96、第一定位部;97、第二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用于与滑柱总成的装配工装相配合,以提高装配合格率。如图1至图3所示,滑柱总成主要包括减振器、螺旋弹簧4、缓冲块1和上支撑总成,减振器主要包括外筒5和活塞杆,缓冲块1套设于活塞杆上且位于上支撑总成与外筒5之间,缓冲块1并位于防尘罩的内部。上支撑总成主要包括相连接的弹簧上托盘2和隔震块3,隔震块3并位于弹簧上托盘2的上方,螺旋弹簧4夹在弹簧上托盘2和在外筒5上所设的弹簧下托盘之间。外筒5为圆柱形筒体,外筒5的下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支架6和一个定位架7,支架6是用于将减振器连接到车轮转向节上,定位架7是用于安装刹车油管。(支架6形状为U型,支架6和定位架7分别朝向外筒5的一侧伸出。定位架7包括一个与外筒5固定连接的固定部71和与固定部71连接且朝向固定部71外侧延伸的延伸部72,定位部为圆弧形结构且通过内侧的圆弧面与外筒5的外侧壁贴合。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滑柱总成装配防错装置包括用于在滑柱总成装配时对隔震块3定位的第一定位块8和用于对减振器定位且位于第一定位块8下方的第二定位块9。

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块8具有让隔震块3嵌入的第一定位槽81以及位于第一定位槽81两侧且用于与隔震块3接触的第一定位面82和第二定位面83。如图2和图3所示,隔震块3具有一个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且为多边形盘状结构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外表面包括呈V形分布的第一配合面31和第二配合面32,第一配合面31和第二配合面32为与滑柱总成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且第一配合面31和第二配合面3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配合面31用于与第一定位面82接触定位,第二配合面32用于与第二定位面83接触定位。在对隔震块3定位时,将隔震块3的凸出部嵌入第一定位块8的第一定位槽81中,并使第一配合面31与第一定位面82接触,第二配合面32与第二定位面83接触,因此只有与滑柱总成对应的隔震块3才可以通过第一定位块8完成定位,从而可以起到防错装的效果。

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块8为圆弧形片状结构,第一定位块8的厚度较小。第一定位槽81为在第一定位块8的一侧面开始朝向内部延伸形成的V型槽,第一定位槽81在第一定位块8的侧面上形成让隔震块3进出的开口。第一定位面82和第二定位面83为位于第一定位槽81处的两内侧面,第一定位面82和第二定位面83呈V形分布,第一定位面82和第二定位面83之间的夹角与第一配合面31和第二配合面32之间的夹角大小相等,且第一定位面82和第二定位面83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第二定位块9用于在减振器的下方对减振器进行定位,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块9包括用于托住减振器的第一定位部96和设置于第一定位部96上且用于对减振器的外筒5上所设的定位架7定位的第二定位部97。第一定位部96为圆柱形结构,第二定位部97为固定设置于第一定位部96的顶面上的圆弧形块状结构,第一定位部96与第二定位部97同轴,第二定位部97的内侧面为用于与外筒5的外侧壁贴合的圆弧面且该圆弧面与第一定位部96同轴,确保减振器定位时与第一定位部96和第二定位部97处于同轴状态。第二定位部97具有让定位架7的延伸部72嵌入的第二定位槽91和让定位架7的固定部71嵌入的第三定位槽92,第二定位槽91和第三定位槽92连通。第二定位槽91为在第二定位部97的内侧面上开始且延伸至第二定位部97的外侧面上的凹槽,第二定位槽91并在第二定位部97的顶面上形成让定位架7的延伸部72进出的开口。第三定位槽92为在第二定位面83的内侧面上开始延伸至第二定位部97内侧的弧形槽,且第三定位槽92与第二定位槽91的内侧开口连通。

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部97还具有位于第二定位槽91两侧且用于与定位架7接触的第三定位面93和第四定位面94。第三定位面93和第四定位面94为相平行的平面且第三定位面93和第四定位面94与第二定位块9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定位面82、第二定位面83、第三定位面93和第四定位面94均为竖直面,第三定位面93和第一定位面82位于第四定位面94的同一侧且第三定位面93和第一定位面8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图3所示,延伸部72上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三配合面73和第四配合面74,第三配合面73和第四配合面74为与滑柱总成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且第三配合面73和第四配合面74相平行,第三配合面73用于与第三定位面93接触定位,第四配合面74用于与第四定位面94接触定位。在对减振器定位时,将减振器下端的延伸部72嵌入第二定位块9的第二定位槽91中,以使第三配合面73与第三定位面93接触,第四配合面74与第四定位面94接触,因此只有与滑柱总成对应的减振器才可以通过第二定位块9完成定位,从而可以起到防错装的效果。

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部97还具有位于第三定位槽92一侧且用于与定位架7接触的第五定位面95,该第五定位面95为圆弧面。第五定位面95为第四定位槽的内侧面,第五定位面95和第三定位面93位于第四定位槽的同一侧且第三定位面93和第五定位面95连接,第五定位面95与第二定位块9同轴。第五定位面95用于定位架7的固定部71的圆弧形外壁面贴合,与第三定位槽92相配合,共同完成对减振器的定位。如图3所示,固定部71的外壁面为圆弧面,作为与第五定位面95接触的第五配合面75,第五配合面75的轴线与滑柱总成的轴线为同一直线。在对减振器定位时,将减振器下端的固定部71嵌入第二定位块9的第三定位槽92中,以使第五配合面75与第五定位面95贴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