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式钢管送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202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缝钢管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动式钢管送进装置,与钢管打头机相配套,将需要打头的钢管的一端送入钢管打头机并在完成打头后将钢管退出钢管打头机。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钢管打头机也称“缩管机”,是无缝钢管拉拔前的专用设备,其功用是在完成了前道的穿孔工序后的无缝钢管管坯(无缝钢管管坯也称“毛管”或“荒管”)的一端形成一直径显著小于无缝钢管本体直径的窄缩的钢管头部,以便在冷拔工艺中使冷拔机的卡钳对该钢管头部夹住,即在卡钳夹住钢管头部的状态下进行拉拔。关于钢管打头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CN102688923B推荐的“钢管打头机”和CN103736890A提供的“锤头臂分段倾斜式无缝钢管热打头机”,等等。如业界所知,若要由钢管打头机对钢管头部实施打头,那么需要由钢管送进装置与钢管打头机相配合,由钢管送进装置将有待于打头的钢管的一端送入钢管打头机的一组打头块的中心,并且由钢管送进装置将钢管处于夹住的状态下顺逆交替回转,在完成打头后将钢管退出一组打头块。由此可知,由于前述的摆动式钢管送进装置需满足对钢管的送进(也可称进给)、翻转和夹住的功能要求,因而也可将其称之为“钢管送进翻转横移装置”。上述钢管送进翻转横移装置的典型的文献公开如CN104117595B公开的“一种钢管打头用送进翻转横移装置”,其由进给机构、设置于进给机构上的横移机构、翻转机构、设置于翻转机构上的夹紧机构、设置于横移机构上的出料机构组成,特点是:将横移机构及翻转机构由同一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而同步完成钢管的翻转横移以及横移到位后的定位翻转(说明书第0006段)。该专利方案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14段中归纳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进给机构采用了齿轮与齿条相配合的结构形式,由安装于底座上的减速电机带动齿轮,由齿轮带动齿条,由齿条带动进给小车,使进给小车连同以进给小车为载体设置的横移机构、翻转机构、夹紧机构以及出料机构运动(说明书第0028段),因而进给机构的结构复杂,尤其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对进给机构的结构体系的齿轮及齿条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呵护保养(例如给予润滑油),从而增加了设备管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齿轮齿条运动的持久平稳性相对欠缺,并且易损坏,给更换造成麻烦;其二,由于横移机构、翻转机构(即摆动机构,以下同)、夹紧机构以及出料机构是与进给小车之间构成导轨副的形式搭载于进给小车上的,又由于送进小车通过滚轮与底座构成滚动副,因而为了确保钢管得以对准打头机的一组打头块的中心,需由横移机构保障,然而本申请人认为如果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那么横移小车是可以摒弃的,否则会进一步增加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其三,由于夹紧机构的气缸是依次通过主动杆、连杆以及滑动杆(配有导向套)与夹钳专利称V型夹紧头)连接的,即气缸表现来与夹钳间接连接,因而气缸作用力传递环节多,作用力损耗大,不利于夹钳对钢管的可靠夹住,当然增大气缸的功率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因素,但是增大气缸功率不利于节能;其四,由于层次结构多,例如底座的上部为送进小车,送进小车的上部为横移小车、横移小车的上部为出料机构,加之自翻转机构以及夹紧机构的顶部至进给小车之间的距离较大,因而不仅使整个装置的体积显著增大,而且翻转机构以及夹紧机构因重心远离送进小车而有失稳定性。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进给机构摒弃齿轮与齿条相配合的传动形式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减轻设备管护人员的保养作业强度、有利于改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与夹钳机构的连接关系而藉以减少作用力传递环节而节省能耗以及使夹钳机构体现理想的开合效果、有益于显著降低摆动机构以及夹钳机构的距机架的上部之间的距离而藉以体现良好的动作稳定性以及节省对空间的占用的摆动式钢管送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摆动式钢管送进装置,包括一机架;一移动小车,该移动小车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部;一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移动小车上;一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与所述移动小车连接;一摆动盘驱动机构,该摆动盘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并且与所述摆动机构连接;一夹钳机构,该夹钳机构设置在所述摆动机构上并且随摆动机构的摆动而摆动;一夹钳开合驱动机构,该夹钳开合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摆动机构上并且与所述夹钳机构连接;一钢管托护导向机构,该钢管托护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一进给作用缸固定座和一进给作用缸,进给作用缸固定座与所述机架的左端固定,进给作用缸以水平卧置状态与进给作用缸固定座连接,该进给作用缸的进给作用缸柱朝向所述的移动小车并且与移动小车连接;所述夹钳开合驱动机构在对应所述夹钳机构的上方的位置直接与夹钳机构连接;所述摆动盘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的右端后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架包括一底座板、一左墙板、一右墙板、一前支撑板和一后支撑板,左墙板与底座板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墙板与底座板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与左墙板相对应,前支撑板的左端与左墙板固定,而前支撑板的右端与右墙板固定,后支撑板对应于前支撑板的后侧,该后支撑板的左端与左墙板固定,而右端与右墙板固定,由左墙板、右墙板、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共同围合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小车移动腔;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一前导柱、一后导柱、一移动板、一左摆动盘轴承座和一右摆动盘轴承座,前导柱以及后导柱以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小车移动腔的上部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之间,移动板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与左摆动盘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而移动板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与右摆动盘轴承座的底部固定,左摆动盘轴承座以及右摆动盘轴承座的前端与前导柱滑动配合,而后端与后导柱滑动配合,所述的进给作用缸柱与所述移动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的进给作用缸固定座与所述左墙板背对右墙板的一侧固定,所述的钢管托护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一左摆动盘和一右摆动盘,左摆动盘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摆动盘轴承座上,右摆动盘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摆动盘轴承座上,左、右摆动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夹钳腔,所述的摆动盘驱动机构与右摆动盘连接,所述的夹钳机构设置在所述夹钳腔内,所述夹钳开合驱动机构在支承于所述左、右摆动盘之间的状态下直接与夹钳机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摆动盘驱动机构包括一电机、一减速机、一曲柄和一连杆,电机与减速机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机连同电机固定在减速机座上,而该减速机固定座与所述移动板的右端后侧固定,曲柄的一端与减速机的减速机输出轴固定,而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销轴与所述右摆动盘铰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钳机构包括一上夹钳座、一上夹钳、一上模座、一上夹钳座销轴、一下夹钳座、一下夹钳、一下模座和一下夹钳座销轴,上夹钳座设置在所述夹钳腔内,在该上夹钳座朝向下夹钳座的一侧固定有一上夹钳座扇形齿轮,上夹钳与上夹钳座固定,上模座固定在上夹钳的上夹钳模腔内,该上模座的上模座腔朝向下模座,上夹钳座销轴穿过上夹钳座并且该上夹钳座销轴同时与所述的左摆动盘以右摆动盘固定,下夹钳座在对应于上夹钳座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夹钳腔内,在该下夹钳座朝向上夹钳座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上夹钳座扇形齿轮的位置固定有一下夹钳座扇形齿轮,该下夹钳座扇形齿轮与上夹钳座扇形齿轮相啮合,下夹钳与下夹钳座固定,下模座固定在下夹钳的下夹钳模腔内,该下模座的下模座腔与所述的上模座腔相对应,下夹钳座销轴穿过下夹钳座并且该下夹钳座销轴同时与左摆动盘以及右摆动盘固定,所述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直接与所述上夹钳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上夹钳座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各配设有一上夹钳座隔圈,而在对应于所述下夹钳座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各配设有一下夹钳座隔圈,在所述的左摆动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夹钳座销轴的位置开设有一左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而在对应于所述下夹钳座销轴的位置开设有一左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在所述的右摆动盘上并且在对应于左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右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而在对应于左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右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所述的上夹钳座销轴依次穿过左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上夹钳座隔圈、上夹钳座和右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并且由旋配在上夹钳座销轴的末端的上夹钳座销轴螺母限定,所述的下夹钳座销轴依次穿过左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下夹钳座隔圈、下夹钳座和右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并且由旋配在下夹钳座销轴的末端的下夹钳座销轴螺母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摆动盘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左摆动盘支承半轴的右端,而该左摆动盘支承半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摆动盘轴承座上,在所述右摆动盘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右摆动盘支承半轴的左端,而该右摆动盘支承半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右摆动盘轴承座上,所述的左摆动盘支承半轴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左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所述的右摆动盘支承半轴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同样自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右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该右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与左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包括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和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夹钳腔的位置与所述左摆盘朝向所述右摆动盘的一侧固定,而该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的上端探出夹钳腔,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与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相对应,该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的下端在对应于夹钳腔的位置与右摆动盘朝向所述左摆动盘的一侧固定,而该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的上端探出夹钳腔,夹钳开合作用缸铰接在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与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之间,该夹钳开合作用缸的夹钳开合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直接与所述上夹钳铰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的上端设置有一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轴套,而在所述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轴套的位置设置有一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轴套,在所述夹钳开合作用缸的中部并且朝向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的一侧延伸有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头,而朝向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的一侧延伸有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头,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轴套上,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轴套上;在所述上夹钳上构成有一上夹钳连接座,在该上夹钳连接座上开设有一连接座铰接轴孔,在所述夹钳开合作用缸柱的末端构成有一夹钳开合作用缸柱连接头,该夹钳开合作用缸柱连接头通过连接头销轴在对应于所述连接座铰接轴孔的位置直接与所述上夹钳连接座铰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管托护导向机构包括一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一导向托辊前支承座、一导向托辊后支承座和一导向托辊,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的左侧通过支承架铰链轴铰设在所述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在该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朝向右墙板的一侧构成有一悬垂板,该悬垂板朝向下并且在该悬垂板上配设有一调整螺钉,该调整螺钉与右墙板接触,导向托辊前支承座固定在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的前端,导向托辊后支承座固定在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的后端并且与导向托辊前支承座相对应,导向托辊在对应于导向托辊前支承座与导向托辊后支承座之间的位置固定在导向托辊轴的中部,导向托辊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导向托辊前支承座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导向托辊后支承座上,并且该导向托辊隔着所述右墙板与所述的右摆动盘轴承座的右侧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托辊的中部构成有一钢管托护导向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进给机构采用了进给作用缸,因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齿轮与齿条相配合的传动方式,既显著简化了进给机构的结构,又得以减轻设备管护人员的保养检护作业强度;之二,由于将夹钳开合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夹钳机构的上方的位置直接与夹钳机构连接,因而显著减少了作用力的传递环节,不仅可以节约能耗,而且能够保障夹钳机构的理想的开合效果;之三,由于由移动小车连同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摆动机构、摆动盘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摆动机构上的夹钳机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与机架的上部滑动配合,因而使重心显著降低,不仅可以体现良好的动作稳定性,而且能够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机架1,该机架1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钢管打头机的打头块的位置设置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这里提及的钢管打头机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2688923B等,示出了一移动小车2,该移动小车2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示出了一摆动机构3,该摆动机构3转动地支承在移动小车2上;示出了一进给机构4,该进给机构4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与移动小车2连接;示出了一摆动盘驱动机构5,该摆动盘驱动机构5设置在移动小车2上并且与摆动机构3连接;示出了一夹钳机构6,该夹钳机构6设置在摆动机构3上并且随摆动机构3的摆动而摆动;示出了一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该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设置在摆动机构3上并且与夹钳机构6连接;示出了一钢管托护导向机构8,该钢管托护导向机构8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右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进给机构4包括一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和一进给作用缸42,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与前述机架1的左端固定,进给作用缸42以水平卧置状态与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连接,该进给作用缸42的进给作用缸柱421朝向前述的移动小车2并且与移动小车2连接;前述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在对应前述夹钳机构6的上方的位置直接与夹钳机构6连接;前述摆动盘驱动机构5设置在前述移动小车2的右端后侧。请重点见图1,前述的机架1包括一底座板11、一左墙板12、一右墙板13、一前支撑板14和一后支撑板15,左墙板12与底座板1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与底座板11垂直,右墙板13与底座板11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与左墙板12相对应,该右墙板13同样与底座板11垂直,前支撑板14的左端与左墙板12固定,而前支撑板14的右端与右墙板13固定,后支撑板15对应于前支撑板14的后侧,该后支撑板15的左端与左墙板12固定,而右端与右墙板13固定,由左墙板12、右墙板13、前支撑板14和后支撑板15共同围合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小车移动腔16。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将前述的前支撑板14以及后支撑板15设计成口字形的构造,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前支撑板14以及后支撑板15的高度比左、右墙板12、13的高度低。前述的移动小车2包括一前导柱21、一后导柱22、一移动板23、一左摆动盘轴承座24和一右摆动盘轴承座25,前导柱21以及后导柱22以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小车移动腔16的上部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12、13之间,并且在前导柱21的两端即左端和右端各采用前导柱限定螺母211限定,同样在后导柱22的两端即左端和右端各采用后导柱限定螺母221限定,移动板23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与左摆动盘轴承座24的底部固定,而移动板23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与右摆动盘轴承座25的底部固定,左摆动盘轴承座24的前端通过左摆动盘轴承座导套241与前导柱21滑动配合,后端同样通过左摆动盘轴承座导套241与后导柱22滑动配合,右摆动盘轴承座25的前端通过右摆动盘轴承座导套251与前导柱滑动配合,后端同样通过右摆动盘轴承座导套251与后导柱22滑动配合。前述的进给作用缸柱421与移动板23的右端连接,前述的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与左墙板12背对右墙板13的一侧固定,具体是:在进给作用缸柱421的末端固定有一进给作用缸柱连接头4211,而在移动板23的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进给作用缸柱连接头4211的位置固定有一移动板挂脚231,进给作用缸柱连接头4211通过销轴42111(图2示)与移动板挂脚231铰接;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呈L字形的构造,在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的右侧(即正对进给作用缸42的一侧)固定有一对彼此并行的作用缸铰接耳411,在前述进给作用缸42的尾部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端部构成有一作用缸铰接座422,该作用缸铰接座422通过铰接座销轴4221与作用缸铰接耳411铰接。此外,在前述的左墙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进给作用缸42的位置开设有一作用缸让位孔121(图2示),进给作用缸42的右端途经该作用缸让位孔121探入到前述的小车移动腔16内。在本实施例中,进给作用缸42采用气缸,然而如果用油缸取代气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代。为了增进前述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的强度,因而在该进给作用缸固定座41上设置(固定)有支撑补强角件4112.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钢管托护导向机构8设置在前述右墙板13背对前述左墙板12的一侧;前述摆动机构3包括一左摆动盘31和一右摆动盘32,左摆动盘3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左摆动盘轴承座24上,右摆动盘3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右摆动盘轴承座25上,左、右摆动盘31、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夹钳腔33,前述的摆动盘驱动机构5与右摆动盘32连接,前述的夹钳机构6设置在夹钳腔33内,前述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在支承于左、右摆动盘31、32之间的状态下直接与夹钳机构6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左、右摆动盘31、32之间设置用于将左、右摆动盘31、32彼此连接的弧形连接板34。前述的摆动盘驱动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电机51、一减速机52、一曲柄53和一连杆54,电机51与减速机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机52连同电机51固定在减速机座521上,而该减速机固定座521通过减速机固定座螺钉5211与前述移动板23的右端后侧固定,曲柄53的一端与减速机52的减速机输出轴固定,而曲柄53的另一端通过曲柄销轴531与连杆54的一端铰接,连杆54的另一端通过连杆销轴541与前述右摆动盘32铰接。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将前述电机51通过电机固定螺钉511与电机固定架512固定,而该电机固定架512通过固定架螺钉5121与减速机固定座521固定。请见图3并且结合图1,当电机51工作时,由电机51带动减速机52,经减速机52减速并且由减速机52的减速机输出轴带动曲柄53,由曲柄53带动连杆54,从而由连杆54带动前述摆动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右摆动盘32顺逆交替运动,即顺逆交替摆动,由于左、右摆动盘31、32通过上面已提及并且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夹钳机构6彼此连结,因而右摆动盘31可与右摆动盘32同步运动。请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夹钳机构6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上夹钳座61、一上夹钳62、一上模座63、一上夹钳座销轴61、一下夹钳座65、一下夹钳66、一下模座67和一下夹钳座销轴68,上夹钳座61设置在前述夹钳腔33内,在该上夹钳座61朝向下夹钳座65的一侧固定有一上夹钳座扇形齿轮611,上夹钳62的基部(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侧)与上夹钳座61固定,上模座63通过上模座固定螺钉632固定在上夹钳62的上夹钳模腔621内,该上模座63的上模座腔631朝向下模座67,上夹钳座销轴64穿过上夹钳座61并且该上夹钳座销轴64同时与前述的左摆动盘31以右摆动盘32固定,下夹钳座65在对应于上夹钳座6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夹钳腔33内,在该下夹钳座65朝向上夹钳座6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上夹钳座扇形齿轮611的位置固定有一下夹钳座扇形齿轮651,该下夹钳座扇形齿轮651与上夹钳座扇形齿轮611相啮合,下夹钳66的基部(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侧)与下夹钳座62固定,下模座67通过下模座固定螺钉672(图2示意)固定在下夹钳66的下夹钳模腔661内,该下模座67的下模座腔671与前述的上模座腔631相对应,在使用状态下图1和图2示意的有待于打头的钢管9被夹持于上、下模座腔631、671之间,下夹钳座销轴68穿过下夹钳座65并且该下夹钳座销轴68同时与左摆动盘31以及右摆动盘32固定。前述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直接与上夹钳62连接。请重点见图1,在对应于前述上夹钳座61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各配设有一上夹钳座隔圈612,而在对应于前述下夹钳座65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各配设有一下夹钳座隔圈652,在前述的左摆动盘3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夹钳座销轴64的位置开设有一左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311,而在对应于前述下夹钳座销轴68的位置开设有一左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312,在前述的右摆动盘32上并且在对应于左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311的位置开设有一右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321,而在对应于左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312的位置开设有一右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322,前述的上夹钳座销轴64依次穿过左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孔311、上夹钳座隔圈612的上夹钳座隔圈孔6121、上夹钳座61和右摆动盘上夹钳座销轴321并且由旋配在上夹钳座销轴64的末端的上夹钳座销轴螺母641限定,前述的下夹钳座销轴68依次穿过左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312、下夹钳座隔圈652的下夹钳座隔圈孔6521、下夹钳座65和右摆动盘下夹钳座销轴孔322并且由旋配在下夹钳座销轴68的末端的下夹钳座销轴螺母681限定。请重点见图2,在前述左摆动盘31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左摆动盘支承半轴313的右端,而该左摆动盘支承半轴313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左摆动盘轴承座24上,在前述右摆动盘32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右摆动盘支承半轴323的左端,而该右摆动盘支承半轴323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右摆动盘轴承座25上,前述的左摆动盘支承半轴313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左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3131,前述的右摆动盘支承半轴323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同样自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右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3231,该右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3231与左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3131相对应,前述的钢管9穿过左摆动盘支承半轴孔3131以及右摆动盘支承半轴孔3231。由图1和图2所示,在对应于前述左摆动盘轴承座24的左侧的位置通过左轴承盖固定螺钉2421固定有一左轴承盖242,藉由该左轴承盖242对设置在左摆动盘轴承座24上的左摆动盘轴承243蔽护;在对应于前述右摆动盘轴承座25的右侧的位置通过右轴承盖固定螺钉2521有一右轴承盖252,藉由该右轴承盖252对设置在右摆动盘轴承座25上的右摆动盘轴承253蔽护。请依然见图1和图2并且结合图3,前述的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和一夹钳开合作用缸73,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的下端在对应于前述夹钳腔33的位置与前述左摆盘31朝向前述右摆动盘32的一侧固定,而该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的上端探出夹钳腔33,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与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相对应,该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的下端在对应于夹钳腔33的位置与右摆动盘32朝向前述左摆动盘31的一侧固定,而该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的上端探出夹钳腔33,夹钳开合作用缸73铰接在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与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之间,该夹钳开合作用缸73的夹钳开合作用缸柱731朝向下并且直接与前述上夹钳62铰接。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的上端设置有一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轴套711,而在前述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轴套711的位置设置有一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轴套721,在前述夹钳开合作用缸73的中部并且朝向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座71的一侧延伸有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头732,而朝向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座72的一侧延伸有一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头733,夹钳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头732转动地支承在开合作用缸左支承轴轴套711上,夹钳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头733转动地支承在开合作用缸右支承轴轴套721上。在前述上夹钳62上构成有一上夹钳连接座622,在该上夹钳连接座622上开设有一连接座铰接轴孔6221,在前述夹钳开合作用缸柱731的末端构成有一夹钳开合作用缸柱连接头7311,该夹钳开合作用缸柱连接头7311通过连接头销轴73111在对应于前述连接座铰接轴孔6221的位置直接与前述上夹钳连接座622铰接。当夹钳开合作用缸73的夹钳开合作用缸柱731向上即向缸体内位移时,由夹钳开合作用缸柱731带动上夹钳连接座622,使上夹钳62连同上模座63相对于下夹钳66的下模座67斥开,反之同例,以便对钢管9的释放或夹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夹钳开合作用缸67采用气缸,但是,如果由油缸替换气缸,则同样属于行将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请继而见图1和图2,前述的钢管托护导向机构8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81、一导向托辊前支承座82、一导向托辊后支承座83和一导向托辊84,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81的左侧通过支承架铰链轴811铰设在前述右墙板13背对前述左墙板12的一侧,具体是:在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81的左侧构成有铰链轴枢耳813,而在右墙板13上固定有铰链轴座131,铰链轴枢耳813套置在支承架铰链轴811上,而支承架铰链轴811枢置在铰链轴座131上。在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81朝向右墙板13的一侧构成有一悬垂板812,该悬垂板812朝向下并且在该悬垂板812上固定有一调整螺钉座8122,在该调整螺钉座8122上配设有一调整螺钉8121,该调整螺钉8121与右墙板13接触,导向托辊前支承座82通过前支承座螺钉821固定在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81的前端,导向托辊后支承座83通过后支承座螺钉831固定在钢管托护导向辊支承架81的后端并且与导向托辊前支承座82相对应,导向托辊84在对应于导向托辊前支承座82与导向托辊后支承座83之间的位置固定在导向托辊轴841的中部,导向托辊轴84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导向托辊前支承座82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导向托辊后支承座83上,并且该导向托辊84隔着前述右墙板13与前述的右摆动盘轴承座25的右侧相对应。由图1所示,由于在前述导向托辊84的中部构成有一钢管托护导向腔842,因而整个导向托辊84大体上呈哑铃状,图示的钢管9的搁置在该钢管托护导向腔842上,以便钢管9平稳地向钢管打头机的一组打头块的中心送进。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上夹钳62相对于下夹钳66斥开或松启的状态下,将有待于打头的钢管9的一端(右端)依次途经左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3131、上、下模座腔631、671之间、右摆动盘支承半轴通孔3231和导向导辊84,直至使钢管9的右端对应到钢管打头机的一组打头块的中心,再在夹钳开合作用缸73的工作下,使上、下模座63、67彼此合拢,将钢管9在对应于上、下模座腔631、671的位置可靠夹住。接着摆动盘驱动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电机51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使左、右摆动盘31、32同时以顺时针及逆时针交替方式回转(也可称顺逆交替翻转),由于夹钳机构6位于夹钳腔33内,因而随左、右摆动盘31、32同步回转,并且带动被夹住钢管9也同步回转。与此同时,进给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进给作用缸42的进给作用缸柱421逐渐(也可称缓慢地)向缸体外伸展,带动移动板23向右徐缓位移,使以底座板23为载体即以移动小车2为载体设置的前述摆动机构3、摆动盘驱动机构5、夹钳机构6以及夹钳开合驱动机构7以乘车般的效应随移动板23向右徐缓位移。待钢管9的右端被钢管打头机的一组打头块完成了工艺所要求的长度的钢管窄缩头部(即前述的钢管头部)后,进给机构4的进给作用缸42反向工作,作用缸柱421向缸体内位移,移动板23向左位移,使完成了打头的钢管9的右端退离钢管打头机,接着前述夹钳开合作用缸73反向动作,上模座63相对于下模座67斥开,将完成了打头的钢管9由对应于左墙板12左侧的牵引装置(图中未示出)移除,将下一根有待于打头的钢管9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夹位于夹钳机构6上,如此反复而可对依需数量的钢管9实施打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不失为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