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拔式孔位变形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474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拔式孔位变形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生产专用工装,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车身钣金件孔位的专用修复工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钣金件上设有很多孔,用于装配、连接等各种工艺用途,这些孔在运输生产装配时,容易受到磕碰而变形。变形的孔位对装配作业和车身气密性都有影响,需要进行修复以达到质量标准。传统的孔位变形返修方式是拿一根棒子,抵住变形位的对向撬,但是用棒子撬会在孔位对向压出新的凹痕;而被撬起的部位往往凸起于标准平面,需要再次用榔头敲回标准平面,留下返修痕迹。专利号为“CN20184845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安装孔修复装置”,包括:矫正组件;与所述矫正组件连接的活动组件;其中,所述矫正组件包括第一矫正件、第二矫正件、螺杆,所述第一矫正件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矫正件能够在所述螺杆表面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矫正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矫正件与所述第二矫正件能够相互贴紧;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竖杆和转动件,所述竖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该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操作工序多,修复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操作工序多,修复速度慢,从而提供一种操作工序少,修复速度快的拉拔式孔位变形返修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拔式孔位变形返修工具,包括一根修复杆,修复杆的一端设有修复杆手柄,还包括一个修复锤;所述修复杆的另一端设有修复头,所述修复头与修复杆的轴线成直角;所述修复锤设有通孔,修复锤通过通孔套接在修复杆上。

本方案通过在修复杆的端部设置一个修复头,修复头和修复杆成直角,便于修复头伸入待修复的孔内,由孔内侧提供向外的支撑。修复杆上套接有修复锤,当修复头垫至待修复位置时,滑动修复锤向修复头方向锤击,可对待修复处进行平整的修复。由于在待修复处的内测已经垫有修复头进行支撑,所以只会将待修复的凹陷或凸出锤击至与钣金件平面齐平,而不会砸出新的凹陷。套接的修复锤在用力时也不会击偏,始终只会锤击在修复头标定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头的与修复杆成直角的侧面为平面。修复头作为孔内的垫具,需要有一个适合大小的平面,用来对钣金平面找平,形成修复的标准面,也让修复的锤击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杆靠近修复头一端的与修复头成直角的侧面设有凹陷区。修复头伸入待修复孔内时,需要修复杆对待修复孔施加拉力,防止修复头位移,修复杆在于修复头连接处直角的内测设成少许的内凹,可以帮助修复杆挂住待修复孔,不易脱落造成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锤的锤面与所述修复头上设有的平面平行。修复锤的锤面与修复头的平面平行,可以形成更好的修复效果,保证平整度。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锤上固定连接有修复锤手柄。修复锤手柄帮助使用者更好的控制修复锤。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锤手柄设有通孔,修复锤手柄通过通孔与所述修复杆套接;所述修复锤手柄远离修复杆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修复锤上。由于本修复锤是套接在修复杆上的,所以同样的把修复锤手柄也设置为套接在修复杆上,用力方向更优化,而且更适应汽车内部狭小作业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杆靠近修复头的为方杆,靠近修复杆手柄的为圆杆,且圆杆横截面的圆直径小于等于方杆的边长;所述修复锤和修复锤手柄设有的通孔是方孔;所述修复锤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待修复孔的待修复区域有大有小,将修复杆的下端设为方杆,上端设为圆杆,修复锤设为椭圆形,可以径向旋转修复锤,匹配出适合的锤击面积,然后套接在方杆上予以固定,从而满足不同大小修复区块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工序少,修复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其中:1修复杆,11修复杆手柄,12修复头,2修复锤,21修复锤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种拉拔式孔位变形返修工具,包括了钢制的修复杆1和修复锤2两个主要部件。修复杆的上半段为圆杆下半段为方杆,且圆杆的横截面圆的直径小于等于方杆横截面的边长;修复杆的上端设有修复杆手柄11,方便使用者手持,下端连接有一个修复头12,修复头是与修复杆成直角、焊接在修复杆端部的长约3厘米的一段钢柱,钢柱的上表面被加工成平面。在修复杆靠近修复头的一端,与修复头成直角的侧面被切削出凹陷区,帮助修复头挂住待修复孔不至滑脱。修复锤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设有方孔,修复锤的上端设有修复锤手柄,修复锤手柄帮助使用者操控修复锤在修复杆上上下滑动。本例中修复杆的下半段为方杆,修复锤的通孔为方孔,也可以选择其他非圆形横截面的杆,匹配同样形状的通孔。

本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式孔位变形返修工具,在使用时,先将修复头穿过待修复孔,垫在待修复的凹凸区域后,然后估计合适的锤击区域,再在修复杆的上部圆杆区域径向旋转修复锤,匹配出适合的锤击面积,然后向下套接在方杆上予以固定,最后通过手持修复锤手柄开始滑动修复锤,对待修复位置进行锤击修复。如果待修复位置为孔边较小面积的内凹,则只需将修复头对准内凹位置,外侧用修复锤抵住,往复拉动修复头,将凹陷处拉平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