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程麻花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517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麻花钻, 具体涉及一种双导程麻花钻。



背景技术:

随着钻头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钻头都横空出世,麻花钻作为近些年出来的新钻头,对于切削圆孔非常适宜,应用非常广泛,可被夹持在手动、电动的手持式钻孔工具或钻床、铣床、车床乃至加工中心上使用。但是,标准麻花钻有诸多缺陷,其中由于使用之后,切削刃前角会出现相差、不耐磨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导程麻花钻,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导程麻花钻,包括主刀口、主刀面、后主刀面、副刀口、副刀面、后副刀面和钻柄,所述主刀面和后主刀面组成一个弯曲平面,副刀面和后副刀面组成一个弯曲平面,二者构成缠绕构成麻花形状,所述主刀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大于所述副刀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

该双导程麻花钻中,两个刀面开口口径不同,主导口口径大于副刀口口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不尤其初步使用过程中,副刀口基本没有磨损,不会出现切削角角度差的问题,均是由主导口主导钻孔,并且当主刀面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以副刀面为主导,依次循环,这样作为钻头本上,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主刀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比所述副刀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长1%D~2%D,其中D为钻头外径。

优选地,所述主刀面与后主刀面之间有3’~4’的副角。

优选地,所述副刀面与后副刀面之间有1.5’~2’的副角。

其中,副角就是刀面的最外缘与后刀面的外缘连成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主刀面和所述副刀面之间或者所述后主刀面和所述后副刀面之间形成刀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导程麻花钻,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钻孔过程中,不会出现切削角角度差的问题,并且更加耐磨,使用寿命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应用广泛,满足了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果示意图。

其中:1-主刀口,2-主刀面,3-副刀口,4-副刀面,5-刀棱,21-后主刀面,41-后副刀面,6-钻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一种双导程麻花钻,包括主刀口1、主刀面2、后主刀面21、副刀口3、副刀面4、后副刀面41和钻柄6,所述主刀面2和后主刀面21组成一个弯曲平面,副刀面4和后副刀面41组成一个弯曲平面,二者构成缠绕构成麻花形状,所述主刀面2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比所述副刀面4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长距离长2%D,所述主刀面2与后主刀面21之间有4’的副角,所述副刀面4与后副刀面41之间有2’的副角,所述主刀面和所述副刀面之间或者所述后主刀面和所述后副刀面之间形成刀棱5。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导程麻花钻,在钻头的使用初期,是以主刀口为主导钻孔,不会与另一个刀口形成切削角的差异,由于主刀口口径大于副刀口口径,等磨损的小于副刀口口径时,会转换,以副刀口为主导钻孔,这样使用过程中,不会有切削角差异,并且一次轮流作为主导,增加了钻头的耐磨性,刀棱可以直接体现出磨损情况,以便检测是否需要更换钻头。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导程麻花钻,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钻孔过程中,不会出现切削角角度差的问题,并且更加耐磨,使用寿命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应用广泛,满足了市场需求。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