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02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载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箔带加工的一种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环境污染的大环境下,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排放出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氧化物(NO)显示增多。而汽车催化转化器能净化汽车排出的污染物,其中载体就是其内部重要结构。载体的内芯结构是由箔带卷制而成,而制作箔带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影响载体的好坏。之前箔带的制作方式都比较单一化,而且设备比较容易出现磨损和尺寸不一的情况,压波轮给后面工序造成严重影响,成型的箔带容易出现左右两边尺寸相距过大,卷制后暴露出方孔、翻边、箔带变形和波状与平带间间隙过大等诸多现象。因此,生产进度和质量得不到保障,返工率和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可提高箔带的边缘成型厚度的一致性,使其波高保持一致,加工质量显著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右固定架和横向设置在左、右固定架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左、右固定架之间设置有两个压波轮,每个压波轮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左、右固定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压波轮保持上下相对设置,其中一个压波轮上连接有驱动机构,且所述每个压波轮环其外圆柱面均匀凸设有若干个锯齿,由此两个压波轮通过锯齿的相互啮合而滚动接触,两者的滚动方向保持相反;其中,所述每个锯齿的齿顶呈圆弧状,且两相邻锯齿之间圆弧过渡而形成圆弧状齿根,所述齿顶角和齿根角为20-24°。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压波轮相互咬合的配合形式,由驱动机构带动两个压波轮,形成上下压波轮的顺逆运行,平带随该滚动形式进入上下压波轮之间,压波成型后形成箔带;且本结构中将压波轮的锯齿结构加以磨尖,箔带成型后波状效果类似于三角形“△”状,波高保持一致,箔带两边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有效提高了成型质量和精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中,所述齿顶角为2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中,所述齿根角为24°。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中,所述齿顶和齿根的圆弧半径为0.2-0.55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中,所述两个压波轮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上下布设的顺逆运转的压波轮结构进行平带压波,且将压波轮的锯齿优化设计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保证成型效果类似锐角三角形,有效解决两边压波成型后厚度尺寸相差过大的问题,避免卷制中出现的方孔、翻边、箔带变形和波状与平带间间隙过大的现象,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返工率和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压波轮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规格金属蜂窝载体箔带压波轮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右固定架1和横向设置在左、右固定架1之间的固定板2,所述左、右固定架1与固定板2之间通过丝杆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左、右固定架1之间设置有两个压波轮3,每个压波轮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左、右固定架1上。所述两个压波轮3保持上下相对设置,且两个压波轮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直平面上,其中一个压波轮3上连接有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每个压波轮3环其外圆柱面均匀凸设有若干个锯齿4,由此两个压波轮3通过锯齿4的相互啮合而滚动接触,两者的滚动方向保持相反。其中,所述每个锯齿4的齿顶呈圆弧状,且两相邻锯齿4之间圆弧过渡而形成圆弧状齿根,所述齿顶和齿根的圆弧半径为0.2-0.55mm,所述齿顶角β和齿根角α的角度范围控制在20-24°。最为理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齿顶角β选用20°,所述齿根角α选用24°。

本结构的工作原理在于:与电机相联接的压波轮3作为主压波轮3,另一压波轮3为次压波轮3,所述电机运转驱动主压波轮3,由于主压波轮3与次压波轮3之间的锯齿4咬合结构,带动次压波轮3保持与主压波轮3相反的方向滚动旋转,实现两个压波轮3之间的顺逆运行;此时平带随其滚动不断进入到两个压波轮3中间而逐步被压制成波浪状箔带。这一过程,由于压波轮3表面的锯齿4齿形磨尖,齿顶角β和齿根角α为角度为较小的锐角,成型箔带两侧厚度尺寸能够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保证压波过后左右两侧尺寸符合公差范围之内,因而在其后的催化剂载体卷制成型工序中,基本不会出现方孔和内部间隙过大的现象,满足排料后总厚度符合标准公差,卷制等后续生产的保质保量。需要说明的是,成型过程可通过所需波高调整两个压波轮3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轴承位置的调节实现两者啮合程度的变化,从而达到多规格压波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