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40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液锤操作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



背景技术:

电液锤以其节能、环保、操作方便、省力、动作灵活可靠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液锤的夹紧机构用于夹持大型工件,实现大型工件在电液锤中的自动锻压操作,电液锤的夹紧机构前端的装夹头用于对工件的夹持。

目前常见的装夹机构,存在使用不便,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且由于长期锻压的冲击震动,极易对夹持机构造成损坏,从而缩短夹紧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高效、高寿命的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包括壳体和装夹头,所述装夹头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夹持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通过螺栓连接于夹持座上,夹持座与壳体活动连接,壳体内还设有与装夹头连接的转轴,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与转轴连接,壳体内设有减震板,壳体外设有升降座,减震板和升降座之间设有穿过壳体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阻尼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和阻尼器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弹簧座,第二安装架和阻尼器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弹簧座,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设有弹簧件,第一安装架与减震板连接,第二安装架穿过壳体与升降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夹头通过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工件,夹持座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起到固定作用,同时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可围绕螺栓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便于根据工件大小,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距离,壳体在装夹机构中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夹持座可壳体通过轴承连接,便于装夹头带动工件旋转,提高生产效率,升降座用于连接升降装置,使装夹机构起到升降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工件在锻造时,会使装夹机构产生震动,所以为了减小震动产生的损坏,壳体和升降座之间通过减震板和减震装置连接,使壳体和升降座之间具有缓冲作用,增加壳体和升降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减震板与壳体连接固定,第一安装架与减震板固定,第二安装架穿过壳体与升降座固定,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通过阻尼器减小振动,阻尼器外套有弹簧件,进一步起到减震效果,弹簧件两端的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用于增加弹簧件的稳定性,保证弹簧件的减震效果,提高装夹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与装夹头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增压缸,增压缸与转轴的轴向为固定连接,增压缸与转轴的周向为活动连接,转轴上还设有传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缸与转轴的轴向为固定连接,增压缸收缩运动时,带动转轴收缩,转轴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运动,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紧工件,传动齿轮带动转轴旋转,继而转轴带动装夹头旋转,且增压缸与转轴的周向为活动连接,转轴转动时不会影响增压缸,方便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还设有置于升降座之间的定位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座用于固定定位杆以提高装夹机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臂与转轴连接端的另一端、第二夹持臂与转轴连接端的另一端上均设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可以增加第一夹持臂和工件之间、第二夹持臂和工件之间的抵触面积,增加装夹头与工件之间的稳定性,方便夹持,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实施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实施例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壳体,2-装夹头,3-第一夹持臂,4-第二夹持臂,5-夹持座,6-转轴,7-减震板,8-升降座,9-减震装置,10-阻尼器,11-第一安装架,12-第二安装架,13-第一弹簧座,14-第二弹簧座,15-弹簧件,20-增压缸,21-传动齿轮,30-定位座,4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包括壳体1和装夹头2,所述装夹头2包括第一夹持臂3、第二夹持臂4和夹持座5,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均通过螺栓连接于夹持座5上,夹持座5与壳体1活动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与装夹头2连接的转轴6,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均与转轴6连接,壳体1内设有减震板7,壳体1外设有升降座,减震板7和升降座之间设有穿过壳体1的减震装置9,减震装置9包括阻尼器10,阻尼器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12,第一安装架11和阻尼器10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弹簧座13,第二安装架12和阻尼器10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弹簧座14,第一弹簧座13和第二弹簧座14之间设有弹簧件15,第一安装架11与减震板7连接,第二安装架12穿过壳体1与升降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夹头2通过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夹持工件,夹持座5对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起到固定作用,同时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可围绕螺栓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便于根据工件大小,调节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的距离,壳体1在装夹机构中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夹持座5可壳体1通过轴承连接,便于装夹头2带动工件旋转,提高生产效率,升降座用于连接升降装置,使装夹机构起到升降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工件在锻造时,会使装夹机构产生震动,所以为了减小震动产生的损坏,壳体1和升降座之间通过减震板7和减震装置9连接,使壳体1和升降座之间具有缓冲作用,增加壳体1和升降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减震板7与壳体1连接固定,第一安装架11与减震板7固定,第二安装架12穿过壳体1与升降座固定,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12之间通过阻尼器10减小振动,阻尼器10外套有弹簧件15,进一步起到减震效果,弹簧件15两端的第一弹簧座13和第二弹簧座14用于增加弹簧件15的稳定性,保证弹簧件15的减震效果,提高装夹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6与装夹头2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增压缸20,增压缸20与转轴6的轴向为固定连接,增压缸20与转轴6的周向为活动连接,转轴6上还设有传动齿轮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缸20与转轴6的轴向为固定连接,增压缸20收缩运动时,带动转轴6收缩,转轴6带动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运动,使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夹紧工件,传动齿轮21带动转轴6旋转,继而转轴6带动装夹头2旋转,且增压缸20与转轴6的周向为活动连接,转轴6转动时不会影响增压缸20,方便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1还设有置于升降座之间的定位座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座30用于固定定位杆以提高装夹机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臂3与转轴6连接端的另一端、第二夹持臂4与转轴6连接端的另一端上均设有限位块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40可以增加第一夹持臂3和工件之间、第二夹持臂4和工件之间的抵触面积,增加装夹头2与工件之间的稳定性,方便夹持,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