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钣金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528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用于板材的校平设备领域,涉及独立使用的小型钣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小型钣金校平机。



背景技术:

钣金工艺一般来说基本设备包括剪板机、数控冲床/激光、等离子、水射流切割机、折弯机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如:开卷机、校平机、去毛刺机、点焊机等。

通常,钣金工艺最重要的四个步骤是剪/切割、冲孔/钻孔、折弯、焊接,表面处理等。钢板在剪板或等离子或火焰切割后会发生形变,大部分形变是板材的弯曲,板材弯曲后不利于后续加工工艺的进行,并且影响工件的质量。国内有很多种板材校平设备,大多价格昂贵和体积庞大,很少有小钣金件的校平设备。一般使用老式的液压千斤顶压平工艺,是将钢板平放在一个凹槽上,用液压千斤顶将板材压到屈服点以下达到校平的目的。但是存在如下问题:作业效率低下 ,作业中需频繁更换施压点。 在作业校平中,千斤顶只按压一个点,很容易造成死弯和不规则扭曲。校平质量不好,不容易控制。完全凭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反复施压确定工件屈服点,很多时候都是凭“运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钣金校平机,该校平机能够一次作业就能将工件毛坯板材校平,能够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作业能够数据化标准化,能够简单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小型钣金校平机,包括机体,还包括调节装置、可调滚筒、倒顺开关,电机,变速箱,底座,在所述机体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装置,可调滚筒的两端与两组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可调滚筒的位置,可调滚筒下方设置有固定滚筒;所述机体的一侧设有底座,在底座上设有电机,变速箱与电机连接为一体,电机上设置有倒顺开关,所述固定滚筒连接电机和变速箱。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转盘、调节丝杠和刻度尺,在所述可动滚筒的调节支点处有刻度尺和调节丝杠,在调节丝杠的上端设置调节转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滚筒的个数设置为2个。

设备有3个滚筒,下方有两个固定滚筒,连接电机和变速箱,电机作为设备的驱动部件,变速箱用来调节速度。上部有一个可动滚筒,可动滚筒调节支点有刻度尺和调节丝杠,用于调节高度来适应不同的板厚和板材变形程度;设备具有倒顺功能,由倒顺开关来实现电机的反正转。

操作时,将刻度尺调到板材屈服点尺寸,若为8mm板材,将刻度调至12mm。将工件放到固定滚筒和可动滚筒之间,开启开关,并松手。校平机进入作业状态,工件到操作位置后扳动倒顺开关,工件往返至操作面,检查平直度,如未到位,调整尺寸后再运行一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备占用很小的空间,结构非常的简单,非常容易制造。

(2)本实用新型相比原工艺能够一次作业就能将工件毛坯板材校平,不用反复的调整,非常的效率,而且校平质量更好,没有压痕划痕,工件没有不可控的形变,而且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很容易制造,且不占用作业空间,性价比很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钣金校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2、调节装置,3、固定滚筒,4、可调滚筒,5、刻度尺,6、调节转盘,7、倒顺开关,8、电机,9、变速箱,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一种小型钣金校平机,包括机体1,还包括调节装置2、可调滚筒4、倒顺开关7,电机8,变速箱9,底座10,在所述机体1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装置2,可调滚筒4的两端与两组调节装置2连接,通过调节装置2调节可调滚筒4的位置,可调滚筒4下方设置有固定滚筒3;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有底座10,在底座10上设有电机8,变速箱9与电机8连接为一体,电机(8)上设置有倒顺开关7,所述固定滚筒3连接电机8和变速箱9。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调节转盘6、调节丝杠和刻度尺5,在所述可动滚筒4的调节支点处有刻度尺5和调节丝杠,在调节丝杠的上端设置调节转盘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滚筒3的个数设置为2个。

设备有3个滚筒,下方有两个固定滚筒3,连接电机8和变速箱9,电机8作为设备的驱动部件,变速箱9用来调节速度。上部有一个可动滚筒4,可动滚筒4调节支点有刻度尺5和调节丝杠,用于调节高度来适应不同的板厚和板材变形程度;设备具有倒顺功能,由倒顺开关7来实现电机8的反正转。

操作时,将刻度尺5调到板材屈服点尺寸,若为8mm板材,将刻度调至12mm。将工件放到固定滚筒3和可动滚筒4之间,开启开关,并松手。校平机进入作业状态,工件到操作位置后扳动倒顺开关7,工件往返至操作面,检查平直度,如未到位,调整尺寸后再运行一遍。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