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359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钎具是一种凿岩开矿的工具,其在矿山开采、煤矿开采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钎具包括为钎杆和钎头,在钎头和钎杆之间设置有领盘。领盘从钎头和钎杆之间突出来,实现了钎具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同时也提高了钎具的使用效果。

现有的领盘加工工艺为:一人对钎头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通过转运装置将加热过的钎具转移到挤压处,对加热的钎头进行挤压,通过挤压形成领盘。

加热后的钎具的转运通常通过倾斜的坡面实现,钎具沿着坡面滑下来即可。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该坡面存在以下问题:1、容易烫到操作挤压工序的工人;2、钎具在滑落的过程中会散热大量的热量,从而不利于操作挤压工序的工人的工作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转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转运装置,包括传输轨道、保护板、挡板和设置于传输轨道末端的放置壳体;传输轨道的末端向下倾斜设置;保护板沿传输轨道宽度方向设置,保护板首端与传输轨道的侧部固连,保护板的末端向下倾斜设置,保护板的末端与传输轨道之间预留有间隙;挡板水平滑动设置于传输轨道末端的下方,挡板内端设置有弹簧,挡板外端的端面自下至上向上倾斜设置;挡板外端的端面与放置壳体贴合,挡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中设有弹簧,弹簧上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板,伸缩板顶端的端面自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伸缩板顶端的端面与传输轨道的底面贴合;放置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带动放置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的伸缩气缸。

传输轨道包括沿传输轨道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滑杆,各个滑杆沿传输轨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滑杆中部转动设置有转轮,转轮的上表面与滑杆的上表面在同一倾斜面上。

滑杆下方设置有与滑杆平行的防护板。

保护板的长度为传输轨道宽度的1/3~1/2。

放置壳体外套设有导向壳体,导向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轨,放置壳体的外壁上配合滑轨设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中。

放置壳体中部的内壁呈弧形;放置壳体中部的内底面也呈弧形。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设置的传输轨道实现了钎具的传输;保护板一方面降低了钎具热量的扩散率,另一方面避免了加热后的钎头烫伤工人;放置壳体和气缸实现了钎具的升降,进而使得操作挤压工序的工人可以距离传输轨道一定距离,提高了操作挤压工序的工人的工作环境,同时有效利用了车间的立体空间;设置的挡板和伸缩板可以在放置壳体下降后对传输轨道上的钎具进行限位,防止钎具从传输轨道上滑落下来。2、挡板的外端自下至上向上倾斜设置,从而使得挡板可以根据放置壳体的位置在传输轨道下方滑动。3、伸缩板的顶端自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伸缩板的顶端与传输轨道的底面贴合,从而使得伸缩板可以随着挡板的滑动在传输轨道作用下升降。4、传输轨道包括沿传输轨道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滑杆,使用方便、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均比较低。5、滑杆中部转动设置有转轮,从而降低了钎具传输过程的阻力。6、滑杆下方设置有与滑杆平行的防护板,从而降低了从传输轨道下方扩散的热量的量。7、保护板的长度为传输轨道宽度的1/3~1/2,一方面充分保证了钎具的热量;另外降低了装置生产成本。8、放置壳体外套设有导向壳体,从而对放置壳体的升降轨迹进行了限定。9、放置壳体中部的内壁呈向外侧弯曲的弧形;放置壳体中部的内底面也呈向外弯曲的弧形,从而方便了工人将钎具从放置壳体中取出,避免了工人随意拿取钎具引起的容易烫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输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置壳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内外的定义方式为:从传输轨道初始端到传输轨道末端的方向为自内向外。

一种钎具制造用领盘加工转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传输轨道1,传输轨道的末端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钎具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朝向传输轨道1的末端方向滑动。传输轨道1用于将钎头的加热和挤压连接起来,工人对钎头加热后通过传输轨道使得钎头进入到挤压装置处实现挤压。其中,钎头的加热和挤压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

传输轨道1如图2所示,包括沿传输轨道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滑杆11,各个滑杆11沿传输轨道1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滑杆,避免了加热后的钎头对带有动力的传输装置的损害,延长了传输轨道1的使用寿命。

在滑杆1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轮12,转轮12的上表面与滑杆11的上表面在同一倾斜面上,设置的转轮12使得钎具2在滑杆11上的滑动更加顺畅,降低了滑杆11滑动过程中收到的摩擦力。

在滑杆11的下方设置有与滑杆11平行的防护板3,设置的防护板3可以防止钎头上的热量通过传输轨道下方传输出去,一方面保证了钎头的挤压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热量对工人工作环境的影响。

在传输轨道1的侧部设置有保护板13,保护板13沿传输轨道1的宽度方向设置,保护板13的首端与传输轨道1的侧部固连,保护板13的末端向下倾斜设置,保护板13的末端与传输轨道1之间预留有间隙,从而保证了钎具的正常通过。在实施的时候,保护板13的长度为传输轨道1宽度的1/3~1/2,可以选择1/3,或1/2。设置的保护板可以对钎具加热过的部分进行保护,降低热量的传输,同时防止钎具加热过的部分烫伤工人。

在传输轨道1的末端设置有放置壳体8,放置壳体8如图3所示,其中部的内壁呈向外侧凸起的弧形;放置壳体中部的底面也呈向外凸起的弧形,从而便于工人将放置壳体8中的钎具取出,避免了工人随意拿取钎具时被烫伤的现象发生。

在放置壳体8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气缸10,伸缩气缸10带动放置壳体8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同时,在放置壳体8的外部套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壳体9。导向壳体9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滑轨,放置壳体8的外壁上配合滑轨设置有滑块81,滑块81滑动设置于滑轨中。在使用的时候,伸缩气缸10带动放置壳体8升降,从而将钎具下降到挤压工序处。

为了防止放置壳体8下降后,传输轨道上的钎具2从传输轨道末端滑落下来,在传输轨道的末端设置有挡板4,挡板4水平滑动设置于传输轨道1的下方,实现方式为:在传输轨道1的下方设置滑槽,将挡板4滑动设置于滑槽中即可。

在挡板4的内端上连接有弹簧5,挡板4外端的端面自下至上向上倾斜设置,从而使得挡板4外端的端面呈坡面,同时挡板4外端的端面与放置壳体8的侧壁贴合;在使用的时候,随着放置壳体8的上升,挡板4逐渐被挤压回传输轨道下方,挡板4的外端的端面自下至上倾斜设置,便于挡板4逐渐被挤压,防止挡板4与放置壳体之间出现卡合的现象。

在挡板4上设置有导向槽61,导向槽61中也设有弹簧,导向槽61中的弹簧没有在图中显示。导向槽61中的弹簧的上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板6,伸缩板6的顶端与传输轨道1的底面贴合,从而伸缩板6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得弹簧压缩,进而实现伸缩板的升降;而设置的导向槽对伸缩板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了限定。

伸缩板6顶端的端面自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从而当挡板4向传输轨道1下方滑动时,伸缩板6在传输轨道1的作用下逐渐向下压缩弹簧,最终伸缩板进入到传输轨道1的下方。同时,传输轨道1末端的端面也呈自外向内向下倾斜设置的坡面,从而在挡板向传输轨道下方滑动时,伸缩板6顶端的端面可以贴着传输轨道1末端的端面向下压弹簧。另外,为了提高作用效果,传输轨道末端端面的倾斜角度与伸缩板顶端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为了使得伸缩板6和挡板4的运动更加稳定,在挡板4外端的端面和挡板4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弧面7;在伸缩板6顶端的端面和伸缩板6的侧壁之间也连接有弧面7,从而防止挡板4和伸缩板6出现卡合的现象。

在使用的时候,一人将钎头加热过的钎具放置于传输轨道的初始端,加热过的钎头位于防护板的下方,钎具在传输轨道上朝向末端滑动;当钎具到达传输轨道末端时,落入放置壳体中;放置壳体在伸缩气缸的作用下沿导向壳体向下降,直至放置壳体位于挤压装置侧部,工人将钎具从放置壳体中取出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放置壳体下降后,挡板由于没有放置壳体挤压,会在弹力作用下从传输轨道下方伸出;伸缩板随着挡板向传输轨道外侧滑动的过程中,在弹力作用下慢慢上升,直至弹簧完全伸开;最终,伸缩板位于传输轨道末端,从而防止下落的钎具从传输轨道上掉落下来,当放置壳体上升后,挡板在放置壳体作用下向传输轨道下方滑动,而伸缩板下的弹簧在传输轨道作用下缩回去,直至挡板和伸缩板完全位于传输轨道下方,放置壳体位于传输轨道末端。

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比较安全,钎具传输过程中的热量得到了有效的隔绝,保证了钎具的挤压效果,进而提高了钎具的质量;同时,钎具传输过程比较稳定,工人不易被烫伤,工作起来比较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