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4362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等电子类产品已进入千家万户,并与我们每一位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这类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又离不开无线发射及接收装置。例如,手机通讯及无线WIFI的使用离不开无线发射台及通讯卫星的无线传播。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又需要高功率无线发射器,也就是随处可见的无线发射台、基站等。对于无线发射器组成部分之一的线路板而言,因为是用于无线通讯,所以关键部分多为高频板,需要承担大的高频电流,这样会引起高发热,而其上各种高功率电子元器件又会造成更多的热量产生,为保证这些电子元器件及板材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有良好的传导、散热部分。现在比较常用的就是采用紫铜(亦称为纯铜)作为高发热元器件的背板,利用其良好的导热率,快速将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元器件性能的稳定。

虽然紫铜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加工,但是并不适合普通的机加工。为保证紫铜背板与高功率电子元器件紧密配合以利于产生良好的散热效果,就要对紫铜进行精加工铣削形状,同时还要使其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小于0.1μm,所以对其加工刀具而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专利文献CN102601437B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柔性板的铣刀,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延伸成铣削刀头,铣削刀头的表面成型有两条环绕方向相同的螺旋槽形成铣削刃,螺旋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为28-32°,铣刀的周齿前角为4-8°,铣刀的端齿一刃越过中心的距离为铣削刀头外径的3%,该铣刀的刚性较好,加工效率高,耐用性强,加工尺寸精度及板边质量好,可以用于加工铜基板,但由于螺旋槽的螺旋角、周齿前角、周齿后角的角度和铣削刀头的芯厚均较小,排屑不及时,使得碎屑粘结在螺旋槽中,影响铣削进度;由于碎屑的不及时排出对铜板加工表面的二次伤害也会影响其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铣刀在进行铣削加工时排屑不及时,影响铣削进度和精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排屑空间较大,排屑迅速,铣削精度高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包括:

具有铣削刀头的刀体,所述铣削刀头表面成型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为33~37°,所述铣刀的周齿前角为8~12°,一个周齿后角为11~13°,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3~27°,所述铣削刀头的芯厚为铣削刀头外径的53%。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螺旋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为35°。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铣刀的周齿前角为10°,一个周齿后角为12°,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5°。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刀体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1μm,大于0μm,所述螺旋槽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05μm,大于0μm。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刀体和铣削刀头通过一个单边角度为13~17°的连接锥角过渡。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连接锥角的单边角度为15°。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铣刀的材质为晶粒度为0.2~0.4μm的整体硬质合金棒料。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刀体的柄径为3.170~3.175mm,所述铣削刀头的外径为0.2~3.175mm。

所述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所述铣刀的一个端齿后角α1`为10~14°;α2`-另一个端齿后角为23~27°。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螺旋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为33~37°,铣刀的周齿前角为8~12°,一个周齿后角为11~13°,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3~27°,铣削刀头的芯厚为铣削刀头外径的53%,这些参数的设置提高了铣刀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同时由于螺旋槽的螺旋角较大,在保证铣刀切削锋利的前提下还保有较大的排屑空间,使得切削产生的碎屑在轴向切削分力作用下迅速排出,以减少对散热铜板外表面的损坏,有效避免了碎屑因螺旋槽的螺旋角较小堆积在螺旋槽中,进而影响铣削进度和精度的现象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铣刀刀体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1μm,大于0μm,螺旋槽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05μm,大于0μm,这样使得铣刀在对散热铜板进行铣削加工时能够保证散热铜板表面的粗糙度小于0.2μm,达到基本满足镜面要求,同时由于铣刀和散热铜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进而减少了对铣刀本身的磨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中,铣刀的材质为晶粒度为0.2~0.4μm的整体硬质合金棒料,进一步提高了铣刀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刀体;2-铣削刀头;3-螺旋槽;ω-螺旋角;γ-周齿前角;α1-一个周齿后角;α2-另一个周齿后角;α1`-一个端齿后角;α2`-另一个端齿后角;ΦK-铣削刀头的芯厚;ΦD-刀体的柄径;Φd-铣削刀头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3所示的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具有铣削刀头2的刀体1,所述铣削刀头2表面成型有螺旋槽3,所述螺旋槽3的螺旋角ω的角度为33~37°,所述铣刀的周齿前角γ为8~12°,一个周齿后角α1为11~13°,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3~27°,所述铣削刀头的芯厚ΦK为铣削刀头外径Φd的53%。

使用本实施例的铣刀在对散热铜板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螺旋槽的螺旋角、铣刀的周齿前角、周齿后角和铣削刀头的芯厚均较大,在保证铣刀切削锋利的前提下还保有较大的排屑空间,使得切削产生的碎屑在轴向切削分力作用下迅速排出,以减少对散热铜板外表面的损坏,有效避免了碎屑因螺旋槽的螺旋角较小堆积在螺旋槽中,进而影响铣削进度的现象的发生,且由于碎屑的堆积,在进行铣削时,有可能对散热铜板的外表面造成二次伤害,进而影响铣削精度。

具体地,刀体1和铣削刀头2的材质均为晶粒度为0.2~0.4μm的整体硬质合金棒料,以保证铣刀本身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螺旋槽3经粒度D25C150的进口高温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和D7C100的抛光金刚石砂轮修正,以保证铣刀的表面粗糙度。所述螺旋槽3的螺旋角ω的角度为33°,所述铣刀的周齿前角γ为12°,一个周齿后角α1为11°,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7°,一个端齿后角α1`为10°;α2`-另一个端齿后角为27°,所述铣削刀头2的芯厚ΦK为0.106mm,所述刀体的柄径ΦD为3.170mm,所述铣削刀头2的外径Φd为0.2m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螺旋槽3的螺旋角ω的角度为37°,所述铣刀的周齿前角γ为8°,一个周齿后角α1为13°,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3°,一个端齿后角α1`为14°;α2`-另一个端齿后角为23°,所述铣削刀头2的芯厚ΦK为1.683mm,所述刀体的柄径ΦD为3.175mm,所述铣削刀头2的外径Φd为3.175m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螺旋槽3的螺旋角ω的角度为35°,所述铣刀的周齿前角γ为10°,一个周齿后角α1为12°,另一个周齿后角为25°,一个端齿后角α1`为12°;α2`-另一个端齿后角为25°,所述铣削刀头2的芯厚ΦK为0.667mm,所述刀体的柄径ΦD为3.172mm,所述铣削刀头2的外径Φd为1.258m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所述刀体1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1μm,大于0μm,所述螺旋槽3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05μm,大于0μm。使用本实施例的铣刀在对散热铜板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刀体1和螺旋槽3的表面粗糙度均较小,基本接近于镜面,即摩擦系数很小,因此能够保证被铣削的散热铜板表面的粗糙度小于0.2μm,同时由于铣刀和散热铜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进而减少了对铣刀本身的磨损,延长了铣刀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刀体1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1μm,螺旋槽3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4μ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刀体1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8μm,螺旋槽3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3μ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刀体1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6μm,螺旋槽3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2μ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刀体1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4μm,螺旋槽3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1μm。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所述刀体1和铣削刀头2通过一个单边角度为13°的连接锥角过渡,使得刀体1的柄径和铣削刀头2的外径实现缓慢过渡,避免铣削刀头2的外径突然减小时可能影响铣刀本身的强度,缩短铣刀的使用寿命。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刀体1和铣削刀头2通过一个单边角度为17°的连接锥角过渡。

用于加工散热铜板的铣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刀体1和铣削刀头2通过一个单边角度为15°的连接锥角过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