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16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的焊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引线由端部的连接片和中间的导线焊接而成,目前电机引线的焊接设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体,两个导电体分别与模板连接,两个导电体通电后发热,将连接片和导线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压制,形成牢固的连接和完整的形状,该种焊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导电体和模板直接连接,容易损坏,并且损坏后不容易更换,造成维护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焊接成型效果好且容易更换维护的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含有机架,所述机架的下端、中部和上端分别设置有底座、工作台板和压力缸,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下端与上固定板连接,所述上固定板还与上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连接柱的另一端与上导电体连接,所述上导电体的下端与上固定卡连接,所述上固定卡上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中套装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上固定卡之间设置有顶丝;所述机架的下部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与下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连接柱的另一端与下导电体连接,所述下导电体的上端与下固定卡连接,所述下固定卡上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中套装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与下固定卡之间设置有顶丝;所述工作台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下固定卡能够从所述通孔中穿过,所述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分别与电源连接。

所述上导电体从所述上连接柱的另一端贯穿而过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下导电体从所述下连接柱的另一端贯穿而过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上固定卡和下固定卡均为长方体。

所述工作台板和机架之间设置有两个斜支撑板,所述压力缸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所述上固定卡、上模板、下模板和下固定卡均为导电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上固定板为两半式结构或抱箍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导电体和模板之间设置固定卡,并且,模板与固定卡之间滑动配合,能够上下移动且通过顶丝固定,大大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便于更换损坏的模板,维护费低。

2、本实用新型工作台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便于固定卡通过,另外,工作台板和机架之间设置有斜支撑板,提高了工作台板的支撑强度。

3、本实用新型导电体贯穿连接柱,二者滑动配合,能够调整上下位置,二者通过顶丝固定,调控方便。

4、本实用新型上连接柱通过两半式连接块或抱箍与压力缸的活塞杆连接,拆装方便,下连接柱通过下固定板安装在机架上,安全性好。

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焊接成型效果好且容易更换维护,其适用范围广,推广后综合效益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1-机架,2-下导电体,3-下连接柱,4-下固定板,5-下固定卡,6-下模板,7-上固定板,8-压力缸,9-上导电体,10-上连接柱,11-上固定卡,12-上模板,13-工作台板,14-斜支撑板,15-底座。

电机引线组件焊接装置含有机架1,机架1的下端、中部和上端分别设置有底座15、工作台板13和压力缸8,其中:压力缸8的活塞杆下端与上固定板7连接,上固定板7还与上连接柱10的一端连接,上连接柱10的另一端与上导电体9连接,上导电体9的下端与上固定卡11连接,上固定卡11上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中套装有上模板12,上模板12与上固定卡11之间设置有顶丝;机架1的下部设置有下固定板4,下固定板4与下连接柱3的一端连接,下连接柱3的另一端与下导电体2连接,下导电体2的上端与下固定卡5连接,下固定卡5上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中套装有下模板6,下模板6与下固定卡5之间设置有顶丝;工作台板13上设置有通孔,下固定卡5能够从通孔中穿过,上导电体9和下导电体2分别与电源连接。

上导电体9从上连接柱10的另一端贯穿而过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紧固件;下导电体2从下连接柱3的另一端贯穿而过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紧固件;上固定卡11和下固定卡6均为长方体。

工作台板13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两个斜支撑板14,压力缸8为液压缸或气压缸,上固定卡11、上模板12、下模板6和下固定卡5均为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上固定板7为两半式结构或抱箍式结构。

工作前,调整好上模板12和下模板6之间的距离,工作时,将电机引线的连接片和导线的连接端放在一起,并且放置在下固定卡6的凹槽内,压力缸8的活塞杆带动上模板12向下运动,并与下模板6相对应,上导电体9和下导电体2通电,产生热量使连接片与导线融合,并压制成型,然后,压力缸8的活塞杆带动上模板12向上运动,取出电机引线,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