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数控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7881阅读:3524来源:国知局
万能数控冲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孔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万能数控冲床。



背景技术:

数控冲床是数字控制冲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控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 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冲 床动作并加工零件,数控冲床可用于各类金属薄板零件加工,可以一次性自动完成多种复 杂孔型和浅拉伸成型加工,也可用小冲模以步冲方式冲大的圆孔、方形孔、腰形孔及各种形 状的曲线轮廓,相对于传统冲压而言,节省了大量的模具费用,可以使用低成本和短周期加工小批量、多样化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加工范围与加工能力。

如公告号为“CN103600372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数控冲床工作台,这种数控冲床在原有技术中做了一定的改进,能够满足工件在工作台上的纵向、横向运动;工件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灰尘、杂质可能会粘附在工件表面,当淋到雨水时,雨水与灰尘混合后形成泥泞,而后造成工件表面脏污,而后,泥泞中的水分蒸发,剩下粘附在工件表面的泥土,而这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损坏刀具,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清除待加工工件上泥泞的万能数控冲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万能数控冲床,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表面向上延伸有凸起,所述支撑板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上设置有刷毛,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能驱动圆盘转动的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件放置在支撑板上,在工件向前运动进入至加工刀头处,设置在支撑板表面的凸起可将工件架起,而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第一通孔内的圆盘和设置在圆盘上的刷毛与工件表面接触,当驱动部驱动圆盘转动时,连接在圆盘上的刷毛随之转动,实现对工件表面的清洁,被清理下来的脏污泥泞落在各个凸起之间,当工件加工完毕之后,将支撑板上的泥泞清理干净即可;在机架底部对应每一个圆盘的位置处都安设有一个第一齿轮,再在支撑板底部安设一个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平行,在活塞杆上连接一个齿条,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作用下,带动齿条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随着齿条与第一齿轮的配合,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圆盘转动,达到转动的毛刷清理代加工工件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多块用于限位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可对放置在支撑板上的工件进行导向限位,工件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可在两组限位块之间形成的通道内移动,避免工件向其他方向移动,致使加工位置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为半球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形的凸起即可对工件实现支撑功能,方便刷毛对工件的清洁;其次半球形表面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可减少工件移动所需要的作用力;另外较小的接触面积可使刷毛将工件完全的清洁干净,不会有死角的残留。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贯穿支撑板厚度的第三通孔,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驱动限位块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限位块向下运动可与支撑板的上表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待加工工件的大小不同,将设置在能配合工件大小位置处的限位块驱动向上升起,其余位置处的限位块向下移动至与支撑板上表面平行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支架、通过支架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斜向设置在支撑板下表面,且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支撑板设置且活塞杆与限位块连接,随着第一气缸的运动,活塞杆带动限位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限位块之间形成供待加工工件通过的通道,实现限位块向上运动对待加工工件的导向限位作用,向下运动可与支撑板表面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卡嵌有圆珠,所述圆珠可在滑槽内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珠卡嵌在滑槽内且可在滑槽内转动,使用时,待加工工件夹在圆珠上,向前推动代加工工件时,转动的圆珠可将滑动摩擦力转换为转动摩擦力,减小摩擦,减少对待加工工件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圆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输气管与第二通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设置的气泵,通过输气管与圆盘上的第二通孔连接,在气泵的驱动下,通过输气管向第二通孔输气,在第二通孔上产生向外的气体,在待加工工件通过时,气体可将表面的浮灰或粘结不紧的脏污杂质吹掉;其次在气流的影响下,也可将刷毛附近的灰尘吹入至远离刷毛的位置处,避免杂质颗粒进入到圆盘与第一通孔之间影响圆盘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由多块子支撑板拼接而成,所述子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包括多块子支撑板,子支撑板依次有顺序的拼接成为一块大的支撑板;各个子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缝隙,从待加工上清理下来的灰尘杂质可在气流的作用下到达各个子支撑板的边缘处,再从缝隙处落到地面,方便清理;另外,缝隙的设置的还可避免子支撑板受热膨胀变形损坏;再者,将支撑板分为多块较小的子支撑板,方便制作、运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工件放置在支撑板上,在工件向前运动进入至加工刀头处,设置在支撑板表面的凸起可将工件架起,而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第一通孔内的圆盘和设置在圆盘上的刷毛与工件表面接触,当驱动部驱动圆盘转动时,连接在圆盘上的刷毛随之转动,实现对工件表面的清洁,被清理下来的脏污泥泞落在各个凸起之间,当工件加工完毕之后,将支撑板上的泥泞清理干净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机架与支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实施例1中的支撑板背部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驱动部与圆盘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与体现第一齿轮和齿条之间的配合关系;

图4是实施例1中的支撑板部分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圆盘、刷毛和第一轴承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5是实施例1中的支撑板结构侧视图,用于体现限位块和凸起在支撑板上的位置关系;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限位块与第二驱动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是实施例2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与圆盘相连接的气泵;

图8是实施例2中的支撑板部分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输气管与圆盘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9是实施例2中的支撑板部分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圆珠和滑槽之间的关系。

图中,1、机架;11、支撑板;111、子支撑板;112、缝隙;12、第一通孔;13、第一轴承;14、圆盘;15、刷毛;16、驱动部;161、第二气缸;162、第一齿轮;163、齿条;21、限位块;211、第三通孔;31、滑槽;32、圆珠;33、凸起;41、第二通孔;42、气泵;43、输气管;44、第二轴承;51、第二驱动部;511、支架;512、第一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万能数控冲床,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水平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由多块子支撑板111拼接而成,每一块子支撑板111之间留有缝隙112,如图2所示,在支撑板11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通孔12内壁上焊接有第一轴承13,在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上焊接有一个圆盘14,在圆盘14表面粘设有刷毛15;如图4所示,在支撑板11表面还向上延伸有半球形的凸起33,凸起33的高度略低于刷毛15的高度,可与待加工工件下表面抵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支撑板11底部还安设有能驱动圆盘14转动的驱动部16,驱动部16包括安设在圆盘14上的第一齿轮162、能与第一齿轮162配合的齿条163和带动齿条163运动的第二气缸161;将第二气缸161安设在支撑板11下表面,第一齿轮162设置在圆盘14下表面,第一齿轮162和齿条163位于同一平面,当第二气缸161工作时,活塞杆在水平方向上来回抽动,齿条163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62转动,从而使得圆盘14转动。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支撑板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211,在第三通孔211内穿设有一块圆柱形的限位块21,在支撑板11上设置有能驱动限位块2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部51,第二驱动部51包括斜向安设在支撑板11底部的支架511,在支架511上固定有第一气缸512,第一气缸512朝向支撑板11设置,第一气缸512的活塞杆连接在限位块21下底面,在第一气缸512的驱动下,活塞杆上、下运动,带动限位块21向上运动伸出第三通孔211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限位,待加工工件从限位块21之间通过,达到限位的效果,向下运动至限位块21表面与支撑板11上表面齐平。

使用方法:使用时,打开第一气缸512,驱动限位块21向上运动,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限位块21之间,向机架1方向推动,待加工工件抵接在凸起33上,打开第二气缸161,第二气缸161的活塞杆驱动齿条163前后移动,带动圆盘14转动,达到刷毛15转动清洁待加工工件的效果。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万能数控冲床,如图7所示,在圆盘1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贯穿圆盘厚度设置,在第二通孔41内壁上焊接有第二轴承44,第二轴承44内壁连接有输气管43,输气管43的另一端连接在如图6所示的气泵43上。

如图8所示,在支撑板11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半圆形滑槽31,在滑槽31内卡嵌有圆珠32,使圆珠32可在滑槽31内多向转动,圆珠32的直径略小于刷毛15的高度。

使用方法: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是在实施例2中,在使用的一开始,先打开气泵42,通过输气管43开始抽气,配合圆盘14上设置的刷毛15将工件清洁的更加干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