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7880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建设与运行,污泥产量也日渐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年产生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含水率80%)。目前,除少数污水处理厂试点小规模尝试了厌氧消化、好氧堆肥、干化焚烧等处理工艺,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仍采用浓缩、脱水后填埋的简单化处理。而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上位于城市的郊区,与市区距离较远,为便于运输,对污泥进行污泥深度脱水成为必需环节。

深度脱水工艺是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达到55%~65%,特殊条件下污泥含水率还可以更低。目前,国内多种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浮现,各种工艺的机理及药剂配比等关键技术并不十分明确。归纳起来,目前深度脱水工艺均带有如下特征:一是脱水前均需投加药剂对污泥进行调理;二是大部分采用板框压滤机脱水工艺。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是混合调理+化学调理+板框压滤技术,而化学调理环节,氧化钙的投加必不可少。

但是,在高含钙的污泥脱水液中,由于整个污泥系统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污泥液的输送管道中出现大量沉积物,导致排泥管道结垢堵塞及内部有效容积减小,致使输送能力下降,大大增加运行管理成本,同时影响后续脱水工艺的处理效能。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解决污泥液管道系统沉积物结垢的技术和装置,实现污泥输送管道的高效低耗稳定运行,对于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和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泥管道结垢严重而导致的运行性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中,通过设置混合区、反应区以及捕集区,加快了反应速度和沉积速度,可以有效避免污泥液输送管道结垢堵塞及内部有效容积减小等问题,从而节约人力物力、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包括罐体、总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以及位于所述罐体内的混合区及反应区,所述总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上远离所述总进水口的另一侧上部,所述总进水口连接所述混合区,所述混合区的底部与所述反应区连通,所述罐体的底部作为捕集区,所述反应区位于所述捕集区上方,所述捕集区为圆锥体,所述捕集区的底部与排泥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反应区内部结构采用旋流结构。

优选的,所述捕集区的内壁设置有若干突起。

优选的,在所述出水口下方的所述罐体内设置一过滤网。

优选的,在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设置若干倾斜挡板。

优选的,在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每隔50mm设置一所述倾斜挡板,所述过滤网位于出水口下30mm处。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的厚度为30mm~80mm。

优选的,在所述反应区的下方设置一反射板。

优选的,还包括均点布水管,所述均点布水管设置于混合区顶部,所述总进水口通过均点布水管与所述混合区相连,所述总进水口还连接有污泥深度脱水液进水口、投药口以及其他脱水液进口。

优选的,所述混合区底部出水管道与所述反应区外壁夹角为30°~8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提供一种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包括罐体、总进水口、出水口及排泥口,总进水口连接混合区,混合区的底部与一反应区连通,在反应区的下方设置一捕集区,捕集区为圆锥体,捕集区的底部与排泥口相连。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混合区的设置,可以使待处理污泥深度脱水液、药剂或者其他污泥脱水液的充分混合,为充分快速反应提供条件;

2.通过反应区的设置,使混合液在反应区内快速反应,优选的,反应区采用旋流结构,加快了污泥向下沉积的速度,避免了管道结垢堵塞;

3.通过设置圆锥体形的捕集区,使沉淀物在迅速沉淀并能顺利排除。本实用新型利用捕集装置内部结构的特殊设计快速将高含钙污泥液中的钙转化为沉积物,具有去除沉积物迅速、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可以大大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罐体;2-污泥深度脱水液进水口;3-投药口;4-其他脱水液进口;5-出水口;6-排泥口;7-混合区;8-反应区;9-捕集区;10-挡板;11-过滤网;12-均点布水管;13-总进水管;14-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1为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CaO调质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包括罐体1、总进水口13、出水口5、排泥口6以及位于所述罐体1内的混合区7及反应区6,所述总进水口13设置于所述罐体1顶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口5设置于所述罐体1上远离所述总进水口13的另一侧上部,所述总进水口13连接所述混合区7,所述混合区7的底部与所述反应区8连通,所述罐体的底部作为捕集区9,所述反应区8位于所述捕集区9上方,所述捕集区9为圆锥体,所述捕集区9的底部与排泥口6相连。一方面,通过混合区7的设置,可以使待处理污泥深度脱水液、药剂或者其他脱水液的充分混合,为充分快速反应提供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反应区8的设置,使混合液在反应区8内快速反应,优选的,反应区8采用旋流结构,加快了污泥向下沉积的速度,避免了管道结垢堵塞。再一方面,通过设置圆锥体形的捕集区9,使沉淀物在迅速沉淀并能顺利排除。

优选的,混合区7底部管道与反应区8外壁夹角30°~85°连接,优选50°~75°,优选的,罐体1的内部要经过清洗、烘干、钝化处理和热处理等预处理工艺,使内部耐腐蚀。

在本实施例中,待处理的污泥在混合区7内充分混合,进入反应区8开始快速反应。为了增加反应速度同时加快通过反应区8的速度,优选的,可以将反应区8的内部结构采用旋流结构。反应物通过反应区8后,掉落至捕集区9,使沉积物迅速进入捕集区9,同时捕集区9设置为圆锥体,可以将沉积物迅速收集在一起。为了避免反应物集中落在捕集区9的一个地方,优选的,可以在反应区8的下方设置一反射板14,下落的反应物通过反射板14可以分散在捕集区9的整个区域内,避免不必要的堵塞。

为了进一步提升沉积速度,可以对捕集区9的内壁进行特殊的表面修饰处理,使其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出现若干凸起,捕集区9的内壁上的凸起有利于沉淀晶核的快速堆积,晶核堆积成为大块沉积物后会沿着圆锥形捕集区9的内壁滑落至出泥口6处。

为了方便调整污泥的pH值以及沉积效果,优选的,可以在总进水口13上再连接有污泥深度脱水液进水口2、投药口3以及其他脱水液进口4,及时对污泥进行加药。此外,为了保证加液的均匀性,采用均点布水管12,所述均点布水管12设置于混合区7顶部,所述总进水口13通过均点布水管12与所述混合区7相连,通常均点布水管12为一多孔管,通过均点布水管12可以使加入的污泥深度脱水液或者其他脱水液更加均匀的加入到混合区7中。

为了保证出水口5的出水质量,可以在出水口5下方的罐体1内设置一过滤网11,过滤网11可以有效减少上清液中的固体悬浮物进入出水口5中,优选的,过滤网11位于出水口5下30mm处。通常,过滤网11由经浸提、表面钝化和热处理等预处理后的金属丝相互缠绕后压扎而成,过滤网11的厚度为30mm~80mm,优选的厚度范围为40mm~60mm。

此外,还可以在过滤网11下方的罐体1的内壁上焊接若干倾斜挡板10,优选的倾斜挡板10与过滤网11的最小距离为50mm,上下两排倾斜挡板10之间的间隔为50mm,也就是说,在所述过滤网11下方的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每隔50mm设置一所述倾斜挡板10。倾斜挡板10与罐体1内壁焊接角度为70°~88°,优选角度为75°~85°。倾斜挡板10的设置,可以将过滤网11挡住的滤渣引导落入捕集区9,避免过多的滤渣附着在罐体1的内壁上形成结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CaO调质污泥深度脱水液沉积物捕集装置,利用捕集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沉积物的比重较大的特点,对产生的沉积物进行快速的捕集,装置能耗低,占地面积少,能够高效低耗地实现污泥液输送管道的稳定运行,较好的防范了沉积物在管道中的堵塞问题,在污泥液输送领域,特别是高含钙污泥液的输送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