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84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



背景技术:

顶盖加强筋板是一种零件厚度较薄、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零件,若直接冲压成型的话,需要设计结构复杂精细的模具镶块,不仅对模具的要求十分高,而且研发成本高,且产品的精度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提高了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上模、及与所述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本体,所述下模本体具有与上模本体第一侧同向设置的第一侧、与上模本体第二侧同向设置的第二侧、与上模本体第三侧同向设置的第三侧、及与上模本体第四侧同向设置的第四侧,所述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上沿第一侧至第二侧方向依次对应设置有冲导正孔加工工位、冲缺口加工工位、修边加工工位、成型加工工位、翻边成型加工工位、整形加工工位、翻边加工工位、冲孔加工工位、翻孔加工工位、及切断加工工位,所述上模本体上沿第三侧至第四侧方向对称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导正结构,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导正结构配合的第二导正结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成型加工工位和翻边成型加工工位之间还设置有空加工工位。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模本体的冲导正孔加工工位包括第一冲孔凹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的冲导正孔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第一冲孔凹模镶块配合的冲头结构;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冲缺口加工工位包括冲缺凹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的冲缺口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冲缺凹模镶块配合的冲缺刀块;所述下模本体上的修边加工工位包括第一修边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修边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第一修边镶块配合的第二修边镶块;所述下模本体上的成型加工工位包括成型凸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成型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成型凸模镶块配合的成型凹模镶块;所述下模上的翻边成型加工工位包括翻边成型凸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翻边成型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翻边成形凸模镶块配合的翻边成型凹模镶块;所述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加工工位包括整形下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整形加工工位包括整形上模镶块;所述下模本体上的翻边加工工位包括第一翻边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翻边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镶块配合的第二翻边镶块;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冲孔加工工位包括第二冲孔凹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冲孔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第二冲孔凹模镶块配合的异形冲头结构;所述下模本体上的翻孔加工工位包括翻孔凹模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翻孔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翻孔凹模镶块配合的翻孔冲头结构;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切断加工工位包括第一切断镶块,所述上模本体上的切断加工工位包括与所述第一切断镶块配合的第二切断镶块。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正结构为导正销,所述第二导正结构为导正销孔。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模本体的第一侧设置有压料板。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模本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滑板。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将复杂的形状分割成简单的几何形状,设置冲缺口加工工位、修边加工工位、冲孔加工工位及切断加工工位来实现零件外形的冲裁,简化了模具结构,且提高了产品精度及生产效率;先对零件进行翻边成型、整形、翻边等加工,再进行冲孔,在孔边距非常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孔的位置度和形状,提高了产品精度;上模本体及下模本体上沿第三侧至第四侧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相互配合的导正结构,使零件在模具上精确定位,防止生产过程中零件发生偏移,提高了产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料带加工工序示意图;

其中:1-下模本体(1a-下模本体的第一侧、1b-下模本体的第二侧、1c-下模本体的第三侧、1d-下模本体的第四侧、101-冲导正孔加工工位(1011-第一冲孔凹模镶块)、102-冲缺口加工工位(1021-冲缺凹模镶块)、103-修边加工工位(1031-第一修边镶块)、104-成型加工工位(1041-成型凸模镶块、1042-氮气弹簧)、105-翻边成型加工工位(1051-翻边成型凸模镶块)、106-整形加工工位(1061-整形上模镶块)、107-翻边加工工位(1071-第一翻边镶块)、108-冲孔加工工位(1081-第二冲孔凹模镶块)、109-翻孔加工工位(1091-翻孔凹模镶块)、110-切断加工工位(1101-第一切断镶块)、111-第二导正结构、112-空加工工位、113-滑板、114-导套结构)、2-上模本体(2a-上模本体的第一侧、2b-上模本体的第二侧、2c-上模本体的第三侧、2d-上模本体的第四侧、201-冲导正孔加工工位(2011-冲头结构)、202-冲缺口加工工位(2021-冲缺刀块)、203-修边加工工位(2031-第二修边镶块)、204-成型加工工位(2041-成型凹模镶块、2042-氮气弹簧)、205-翻边成型加工工位(2051-翻边成型凹模镶块、2052-氮气弹簧)、206-整形加工工位(2061-整形下模镶块)、207-翻边加工工位(2071-第二翻边镶块)、208-冲孔加工工位(2081-异形冲头结构)、209-翻孔加工工位(2091-翻孔冲头结构)、210-切断加工工位(2101-第二切断镶块)、211-第一导正结构、212-空加工工位、213-压料板、214-导柱结构、215-氮气弹簧)、3-料带(301-导正孔)、a-冲导正孔加工、b-冲缺口加工、c-修边加工、d-成型加工、e-空加工、f-翻边成型加工、g-整形加工、h-翻边加工、i-冲孔加工、j-翻孔加工、k-切断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盖加强筋板级进模,其包括上模、及与所述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2,所述上模本体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a和第二侧2b、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2c和第四侧2d,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本体1,所述下模本体1具有与上模本体第一侧2a同向设置的第一侧1a、与上模本体第二侧2b同向设置的第二侧1b、与上模本体第三侧2c同向设置的第三侧1c、及与上模本体第四侧2d同向设置的第四侧1d,所述上模本体2和下模本体1上沿第一侧1a至第二侧1b方向依次对应设置有冲导正孔加工工位201和101、冲缺口加工工位202和102、修边加工工位203和103、成型加工工位204和104、翻边成型加工工位205和105、整形加工工位206和106、翻边加工工位207和107、冲孔加工工位208和108、翻孔加工工位209和109、及切断加工工位210和110,所述上模本体2上沿第三侧2c至第四侧2d方向对称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导正料带3的第一导正结构211,所述下模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导正结构211配合的第二导正结构111。

优选地,为了提高产品精度,防止成型加工出现偏差,所述成型加工工位104和204、及翻边成型加工工位105和20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修正成型加工的空加工工位112和212。

具体地,所述下模本体的冲导正孔加工工位101包括第一冲孔凹模镶块1011,所述上模本体的冲导正孔加工工位201包括与所述第一冲孔凹模镶块1011配合的冲头结构201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冲缺口加工工位102包括冲缺凹模镶块1021,所述上模本体的冲缺口加工工位202包括与所述冲缺凹模镶块1021配合的冲缺刀块202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修边加工工位103包括第一修边镶块103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修边加工工位203包括与所述第一修边镶块1031配合的第二修边镶块203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成型加工工位104包括成型凸模镶块1041及氮气弹簧1042,所述上模本体上的成型加工工位204包括与所述成型凸模镶块1041配合的成型凹模镶块2041及氮气弹簧2042;所述下模上的翻边成型加工工位105包括翻边成型凸模镶块105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翻边成型加工工位205包括与所述翻边成形凸模镶块1051配合的翻边成型凹模镶块2051及氮气弹簧2052;所述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加工工位106包括整形下模镶块106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整形加工工位206包括与所述整形下模镶块1061配合的整形上模镶块206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翻边加工工位107包括第一翻边镶块107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翻边加工工位207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镶块1071配合的第二翻边镶块207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冲孔加工工位108包括第二冲孔凹模镶块108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冲孔加工工位208包括与所述第二冲孔凹模镶块1081配合的异形冲头结构208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翻孔加工工位109包括翻孔凹模镶块109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翻孔加工工位209包括与所述翻孔凹模镶块1091配合的翻孔冲头结构2091;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切断加工工位110包括第一切断镶块1101,所述上模本体上的切断加工工位210包括与所述第一切断镶块1101配合的第二切断镶块2101。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正结构211为导正销,所述第二导正结构111为导正销孔。

优选地,为了提高下模本体1和上模本体2的配合稳定性,所述下模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套结构114,所述上模本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套结构114配合的导柱结构214。

优选地,所述上模本体的第一侧2a设置有用于压住料带3的压料板213。

优选地,为了便于收集加工成型后的零件,所述下模本体的第二侧1b设置有滑板113。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工序依次过程为:冲导正孔加工a、冲缺口加工b、修边加工c、成型加工d、空加工e、翻边成型加工f、整形加工g、翻边加工h、冲孔加工i、翻孔加工j、切断加工k。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