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螺旋挤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7428阅读:2658来源:国知局
单螺旋挤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机械挤压脱水的,具体涉及一种单螺旋挤浆机。



背景技术:

单螺旋挤浆机是一种机械挤压脱水装置,采用变径、变螺距的主轴,物料通过变螺距的螺旋叶片和变径的螺旋主轴,逐步压缩物料体系体积,将其中的具有流动性的介质通过筛网排出体系,实现固液分离,以提高物料干度。

目前,挤浆机、挤压机的背压盘,是套在出口处主轴上的一个圆盘,其外圆直径大于出料口,推动背压盘的气缸臂是沿轴向伸缩的;在气缸气动作用下,背压盘沿轴向运动,在气缸一定压力下,背压盘堵在出料口,螺旋挤浆机内的物料在背压盘阻挡下,螺旋叶片推动物料进一步压缩脱水,当螺旋叶片推动压力大于背压盘气缸压力时,背压盘被物料推开,排出挤压脱水的物料,当出料干度降低时,气缸压力又大于螺旋叶片推动力,背压盘又挡住出料口,使物料进一步脱水达到一定要求后推开背压盘排出;这种设计存在的缺陷如下:一是螺旋叶片推动物料脱水,需连续克服背压盘的气缸压力,增加了动力消耗;二是背压盘在气缸推动下,在主轴上沿轴向运动,无法在主轴上设置破碎棒,使得挤压脱水后排出的浆料是大的硬块,容易堵塞出料口,并使后续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用于物料机械挤压脱水的技术领域,急需一种螺旋挤浆机,既能适应波动量大的进料方式,挤出物料干度又能稳定,且运行稳定,动力消耗低,可将大的浆料硬块破碎,使后续设备运行顺畅;而目前,还没有螺旋挤浆机同时带有背压盘和破碎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单螺旋挤浆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动力消耗低,解决了背压盘和破碎棒不能同时使用的问题,可将大的浆料硬块破碎,不堵塞出料口,使后续设备运行顺畅,出浆浓度均匀,效果显著。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单螺旋挤浆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且相对机架转动的螺旋主轴;位于机架上且罩设在螺旋主轴外的筛筒;安装在机架上且罩设在筛筒外的密封罩;设置在机架两端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此外,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背压盘结构,具有位于所述出料口处且沿所述螺旋主轴径向相向或相背移动的一对背压盘;安装在所述螺旋主轴的出料段的用于破碎压缩物料的至少一根出料破碎棒。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筛筒或所述密封罩连接且位于所述筛筒的出料端的一对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沿所述螺旋主轴径向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一对背压盘分别安置在对应的所述导槽内且沿所述导槽移动。

其中,所述背压盘结构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密封罩或所述机架上的两组气压驱动组件或液压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气压驱动组件的气压缸或液压驱动组件的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一个所述背压盘连接。

其中,所述背压盘为半圆环形。

其中,所述背压盘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旋主轴出料段的外径。

其中,所述出料破碎棒的数量为四根,均匀安置在所述螺旋主轴出料段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出料破碎棒的一端与所述螺旋主轴的外壁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螺旋主轴的径向朝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出料破碎棒与所述螺旋主轴出浆口的轴向间距为60-1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单螺旋挤浆机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单螺旋挤浆机,具有沿螺旋主轴径向方向移动的背压盘,可以堵住或打开出浆口,便于在堵住出浆口的情况下对物料进行压缩挤压,去除水分,提高出料干度;

2、本实用新型的单螺旋挤浆机,在螺旋主轴的出料段设置出料破碎棒,随着螺旋主轴做周向转动,可连续剪切沿轴向向前推出的被压缩的物料形成的浆料块,实现对浆料块的连续破碎,且由于背压盘沿螺旋主轴径向方向移动,使得本实施例的出料破碎棒和背压盘可以同时存在,即利于对物料进行高压挤压压缩,提高出料干度,又利于对浆料块破碎,使得出浆均匀无大块,便于后续设备运行顺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螺旋挤浆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单螺旋挤浆机的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单螺旋挤浆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螺旋挤浆机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由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单螺旋挤浆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且相对机架转动的螺旋主轴;位于机架上且罩设在螺旋主轴外的筛筒;安装在机架上且罩设在筛筒外的密封罩;设置在机架两端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此外,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背压盘结构,具有位于出料口处且沿螺旋主轴径向相向或相背移动的一对背压盘;安装在螺旋主轴的出料段的用于破碎压缩物料的至少一根出料破碎棒。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单螺旋挤浆机包括:机架9,带有螺旋叶片的螺旋主轴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室转动安装在机架9上,螺旋主轴4的一端是动力输入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皮带传动组件等与螺旋主轴4的一端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的螺旋主轴4外罩有圆筒形的筛筒10,筛筒10是内筛板、外筛板焊接在带有加强筋板的两个半圆形筛框上,两个半圆形筛框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组成,筛筒10的两端用螺栓固定在机架9的支撑板上。筛筒10外面罩设有密封罩11,与安装在机架9上且位于密封罩11底部的接水盘用螺栓紧固密封。

进料口是由与底部接水盘连接的位于螺旋主轴4两侧的一对密封直板围成,物料从一对密封直板的上部开口处进入。出料口处也由位于螺旋主轴4两侧的一对密封直板围成,采用上下直通的结构,在下面的开口处出料。

其中,本实施例的机架上安装有背压盘结构,该背压盘结构包括:位于出料口处的一对背压盘2,安装在密封罩或机架上的两组气压驱动组件,每组气压驱动组件的气压缸7的活塞杆末端与一个背压盘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背压盘沿螺旋主轴4径向移动,当两组气压驱动组件动作时,可带动一对背压盘沿着螺旋主轴的径向相向或相背移动,以便闭合或打开螺旋主轴的出浆口1。当然,上述气压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液压驱动组件代替,且液压驱动组件的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背压盘连接。

相应的,为了引导背压盘的移动,本实施例还包括与筛筒或密封罩连接的一对导向板8,位于筛筒出料端的两侧,导向板8上设置沿螺旋主轴4径向方向延伸的导槽,一对背压盘分别安置在对应的导槽内,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导槽移动。

设计时,背压盘采用半圆环形的形状,且背压盘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螺旋主轴4出料段的外径。当一对背压盘处于闭合状态时,一对背压盘的内壁正好卡合在螺旋主轴出料段的外壁上,使得螺旋主轴出料段与筛筒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物料被挤压压缩;而当一对背压盘处于打开状态时,一对背压盘的内壁远离螺旋主轴出料段的外壁,即,上述密闭空间打开,使得螺旋主轴出料段与筛筒内壁之间的被压缩的物料从开口处掉落至出浆口1处。相应的,设计时,应使气压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螺旋主轴的径向方向平行或重合。

此外,本实施例的螺旋主轴出料段还设置用于破碎压缩物料的出料破碎棒3,出料破碎棒3的数量可以为一根或多根(图中为四根),多根出料破碎棒3均匀安置在螺旋主轴4出料段的外周。优选的,出料破碎棒3的一端与螺旋主轴4的外壁连接,另一端沿螺旋主轴4的径向朝外延伸。

其中,本实施例的单螺旋挤浆机中,螺旋主轴4的出料段为一段不变径的直轴5,不变径的直轴5的部分有一段无螺旋叶片,是料塞形成区6,料塞形成区的轴向长度在230-390mm之间。一对背压盘2设置在料塞形成区6外的出浆口1处,在两侧气压缸7的作用下,一对背压盘2沿导槽向两侧开启或闭合。

在本实施例的单螺旋挤浆机开机初期,由于进料量少,背压盘2合拢,浆料脱水后,在料塞形成区6形成具有一定干度的物料,物料与筛框筛筒之间摩擦力增加,当动力负荷达到一定要求时,形成干度更大的料塞,此时,气压缸动作,带动一对背压盘向螺旋主轴的两侧退出,而筛框筛筒摩擦力与螺旋叶片对物料的推力达到平衡,形成稳定料塞和稳定的出浆浓度。螺旋主轴上的螺旋叶片无需额外克服背压盘的压力,总动力负荷大幅降低。

本实施例在螺旋主轴的直轴5的出浆口1外60-150mm处,设有出料破碎棒3(即,出料破碎棒与螺旋主轴4出料口的轴向间距为60-150mm)。出料破碎棒3随螺旋主轴4做周向转动,出浆口1处的出料方向是轴向的,随着螺旋主轴4做周向转动的出料破碎棒3连续剪切沿轴向向前推出的被压缩的物料形成的浆料块,从而实现对浆料块的连续破碎。

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压盘2沿导槽向两侧沿着螺旋主轴的径向开启或闭合,而出料破碎棒3随螺旋主轴4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背压盘2与出料破碎棒3互不影响,可以同时发挥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压盘2与出料破碎棒3无法同时存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背压盘及出料破碎棒3的布置方式,除了用于单螺旋挤浆机之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料挤压机、挤浆机的出口结构的设计。

本实施例的单螺旋挤浆机,具有背压盘2和出料破碎棒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适应波动量大的进料方式,挤出物料干度又能稳定,且动力消耗低,运行稳定,出浆均匀无大块,后续设备运行顺畅。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