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9953发布日期:2018-06-08 18:4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属于弯管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在加工弯头过程中,由于弯头直接搭在直段外模的圆弧外端,加工稳定性较差,极易出现偏压、滑压现象,难以保证产品的精度,次品率较高,产品表面的光洁度也较差。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用于加工带直段弯头的模具(专利号 CN201620209202.1)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弯管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管件弯曲时的应力变化复杂,管件在弯曲时会对上模施加多个方向的压力,上模在合模过程中受到多个方向的压力会发生偏移,影响了弯管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弯管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管件弯曲时的应力变化复杂,管件在弯曲时会对上模施加多个方向的压力,上模在合模过程中受到多个方向的压力会发生偏移,影响了弯管的成型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上面设有导向轮,所述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定位装置。

优化的,上述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所述支撑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端面的支撑柱和设置于上模下端面的支撑定位槽,支撑柱与支撑定位槽配合设置。

优化的,上述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所述支撑柱为圆锥形支撑柱,支撑定位槽的形状与支撑柱配合设置。

优化的,上述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所述支撑定位槽内侧顶端设置有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定位支撑板,定位支撑板的形状与支撑柱顶端形状配合设置,定位支撑板与容纳腔体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弹性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支撑板、容纳腔体固定连接。

优化的,上述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所述导向轮通过转轴及支撑板连接在直段外模上面。

优化的,上述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在直段外模两侧设有固定夹板。

优化的,上述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所述直段外模的圆弧上端加工成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支撑柱和支撑定位槽,通过支撑柱和支撑定位槽的配合,使得合模后,上模和下模能够不发生偏移,增加了合模精度。定位支撑板在支撑柱快要接触到支撑定位槽内顶端时,为支撑柱顶端提供缓冲,防止支撑柱顶端撞击支撑定位槽后变形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2、圆弧下模,4、直段外模,5、直段内模,7、导向轮,8、支撑板, 9、转轴,11、支撑柱,12、支撑定位槽,13、容纳腔体,14、定位支撑板,15、弹性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2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 4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5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3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4上面设有导向轮7;所述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定位装置。

所述支撑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端面的支撑柱11和设置于上模下端面的支撑定位槽12,支撑柱11与支撑定位槽12配合设置。所述支撑柱11为圆锥形支撑柱,支撑定位槽12的形状与支撑柱11配合设置。

所述支撑定位槽12内侧顶端设置有容纳腔体13,容纳腔体13内设置有定位支撑板14,定位支撑板14的形状与支撑柱11顶端形状配合设置,定位支撑板14与容纳腔体13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15,弹性支撑杆15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支撑板14、容纳腔体13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轮7通过转轴9及支撑板8连接在直段外模4上面。在直段外模4 两侧设有固定夹板。所述直段外模4的圆弧上端加工成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支撑柱11和支撑定位槽12,通过支撑柱11和支撑定位槽12的配合,使得合模后,上模和下模能够不发生偏移,增加了合模精度。定位支撑板14在支撑柱11快要接触到支撑定位槽12内顶端时,为支撑柱11 顶端提供缓冲,防止支撑柱11顶端撞击支撑定位槽12后变形损坏。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