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186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线鼻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线鼻子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能让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需求量大,现有的电缆线鼻子大多为工人使用专用的夹钳加工制成,不仅加工效率低下,而且浪费人力,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工业生产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加工电缆线鼻子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电缆线鼻子手动加工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提高了线鼻子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包括底架,底架上设置有压制结构和控制箱,压制结构与控制箱相连;

所述压制结构包括移动架和固定架,移动架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的左侧通过第一侧板连接,顶板和底板的右侧通过第二侧板连接,底板通过第一滑道连接在底架上,第一侧板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模具,第二侧板的内侧壁连接有油缸,油缸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固定架设置在第一侧板和油缸之间,固定架的左侧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对称设置,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均设置有多个压制槽;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油缸缸体的右端连接在第二侧板的内侧壁上;

所述固定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滑道,顶板连接在第二滑道上,顶板能在固定架上部的第二滑道上滑动;

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距离调节装置,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右部前侧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可旋转螺纹杆,可旋转螺纹杆的左侧设置有距离计数器,可旋转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转动可旋转螺纹杆使滑块在可旋转螺纹杆上左右移动,滑块配置有固定在底架上用于检测滑块距离的光电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箱相连,控制箱内设置有PLC控制系统,控制箱还连接有脚踩控制踏板,脚踩控制踏板控制压制结构运行。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连接有保护盖板。

优选地,所述压制槽有四个,四个压制槽的尺寸不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通过油缸带动移动架移动,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压制槽将线鼻子压制成型,四种不同尺寸的压制槽满足多种压制需求,不需要更换模具;距离调节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测量滑块距离,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压制距离的调节,控制准确,调节简单。该装置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一种电缆线鼻子加工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上设置有压制结构和控制箱2,压制结构与控制箱2相连。控制箱2内设置有PLC控制系统,控制箱2还连接有脚踩控制踏板,脚踩控制踏板控制压制结构运行。

压制结构包括移动架和固定架3,移动架包括顶板4和底板,顶板4和底板的左侧通过第一侧板5连接,顶板4和底板的右侧通过第二侧板6连接,底板通过第一滑道连接在底架上1。

第一侧板5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模具7,第二侧板6的内侧壁连接有油缸8,油缸8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油缸8能带动移动架在第一滑道上滑动。

固定架3设置在第一侧板5和油缸8之间,固定架3的左侧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模具9,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9对称设置,在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9上均设置有四个压制槽10,四个压制槽10的尺寸不同,能够压制不同尺寸的线鼻子。

油缸8的活塞杆11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3上,油缸8缸体的右端连接在第二侧板6内侧壁上。

油缸运行,由于油缸8的活塞杆11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3上,因此,油缸8缸体带动移动架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模具向第二模具靠近,利用压制槽完成线鼻子的压制。

固定架3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滑道,顶板4连接在第二滑道上,顶板4能在固定架3上部的第二滑道上滑动。

固定架3的上端连接有保护盖板12,顶板位于保护盖板和第二滑道之间。

顶板4上还设置有距离调节装置,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右部前侧的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设置有可旋转螺纹杆14,可旋转螺纹杆14的左侧设置有距离计数器15,距离计数器15用于直观的读取数据,便于调节距离。

可旋转螺纹杆14上螺纹连接有滑块16,转动可旋转螺纹杆使滑块16在可旋转螺纹杆14上左右移动,滑块16配置有固定在底架上用于检测滑块距离的光电传感器17,光电传感器与控制箱相连。

距离调节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测量滑块距离,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压制距离的调节,满足各种尺寸需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