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座结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圆孔上做倒角处理,现有技术中有的依靠作业人员直接用手操作,生产效率低,长时间的作业易疲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厂商设置夹具固定产品后用加工机头冲倒角,普遍取件的方式为从上部拿取或从侧面拿取,若产品尺寸较大,还需要用双手取件,此取件方式效率低,长时间操作时人工操作强度大,同时因为操作空间有限,人手容易误触碰到钻头,容易带来生产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取件方式效率低,操作空间有限导致人手容易误触碰到钻头,容易带来生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包括一承载并定位工件的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上设有供操作人员取放工件的取件口。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所述取件口包括取件凹槽,所述取件凹槽从定位夹具的中心处延伸至定位夹具的外边沿,所述取件凹槽的宽度从定位夹具的中心处向定位夹具的外边沿逐渐增大。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定位产品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和产品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定位凹槽均匀分布于所述定位夹具上,所述定位夹具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定位夹具的固定板。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所述取件凹槽设置两个。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所述取件口包括取件缺口,所述取件缺口呈扇形分布,工件放置于定位夹具上时人手可从取件缺口伸入产品底部。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所述定位夹具上还设置有孔部,工件的定位突出和孔部卡合以将工件定位于所述定位夹具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人手可通过取件口取放工件,从而避免了从上部取件,降低了手部触碰到加工刀具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放置产品后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其中,包括一承载并定位工件的定位夹具10,所述定位夹具10上设有供操作人员取放工件的取件口。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取件口包括取件凹槽20,所述取件凹槽20从定位夹具10的中心处延伸至定位夹,10的外边沿,所述取件凹槽20的宽度从定位夹具10的中心处向定位夹具的外边沿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更适合人的手部上部窄下部宽的形状特点,避免人手取放件时被卡住。
进一步地,定位夹具10包括定位产品的定位凹槽30,定位凹槽30和产品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定位凹槽30均匀分布于所述定位夹具10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30设置四个,产品局部突出处和定位凹槽30形成凹凸的贴合关系,使产品在定位夹具10上的定位更容易、快捷。定位夹具10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定位夹具10的固定板40。
进一步地,所述取件凹槽20设置两个,操作人员可以用双手拿着工件,两个取件凹槽20避让手部位置,这样人手可以非常自如地将工件放置于定位夹具上。
实施例二
参阅图4至图6,对于外形尺寸厚度较大的工件,人手抓取工件时需要用到腕部的力量,整个手掌都用于抓取工件,这时候取件凹槽的深度明显不够容纳整个手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取件口包括取件缺口21,所述取件缺口21呈扇形分布,这一扇形的取件缺口21张开的角度为90度,工件放置于定位夹具10上时人手可从取件缺口21伸入产品底部抓取工件,更为适用于有一定厚度的工件结构,避免直接从产品上部取件,降低手部和刀具触碰的危险。
进一步地,定位夹具10上还设置有孔部31,工件的定位突出和孔部31卡合以将工件定位于所述定位夹具10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结构,人手可通过取件口取放工件,从而避免了从上部取件,降低了手部触碰到加工刀具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