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材料利用率并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52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材料利用率并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工具冲压件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材料利用率并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作为高效率的生产工具之一,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和重要的生产设备。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

手推电锯是电锯的一种,手推电锯还配置有底板,在以往加工手推电锯底板时,底板中间部分往往被直接冲压去除,冲压出的材料被当做废料处理,材料浪费较严重。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需要提供一种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同时因为在不增加任何工时、人员时一次性加工了三种产品,能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材料利用率并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加工手推电锯底板,并利用底板多余材料同时加工出扭扳手护额外六角扳手两种产品的连续模具。该模具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同时因为在不增加任何工时,人员时一次性加工了三种产品,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面朝下模座的一侧设有成型修型冲头组合,所述下模座面朝上模座的一侧设有成型修型入块组合,所述上模座、成型修型冲头组合、成型修型入块组合和下模座通过导向柱垂直连接;

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包括了底板成型修型冲头组件、扭扳手成型修型冲头组件和外六角扳手成型修型冲头组件,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冲头组、第二冲头组、第三冲头组、第四冲头组、第五冲头组、第六冲头组、第七冲头组、第八冲头组、第九冲头组、第十冲头组、第十一冲头组和第十二冲头组;

所述成型修型入块组合包括了与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相对应的底板成型修型冲头入块组件、扭扳手成型修型冲头入块组件和外六角扳手成型修型冲头入块组件,从左至右依次为与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相对应的第一入块组、第二入块组、第三入块组、第四入块组、第五入块组、第六入块组、第七入块组、第八入块组、第九入块组、第十入块组、第十一入块组、第十二入块组;

原材料沿所述下模座按设定方向和设定步距步进移动,依次通过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的十二组冲头组和成型修型入块组合的十二组入块组相互配合加工出底板、扭扳手和外六角扳手三种产品,且扭扳手和外六角扳手用的原材料位于底板中间的余料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冲头组包括位于外侧的底板外侧打凹冲头、位于内侧的底板内侧打凹冲头、位于右上内侧的刻字冲头、位于底板内侧打凹冲头上方的第一底板凸台打凹冲头、分别位于底板外侧打凹冲头外侧上方和下方加工定位孔冲头、位于左上内侧的外六角扳手打凹冲头、位于左下内侧的扭扳手内侧打凹冲头和位于右下内侧的第二底板凸台打凹冲头;

所述第一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外侧打凹冲头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与外六角扳手打凹冲头相对应的外六角扳手打凹仿形入块、与扭扳手内侧打凹冲头相对应的扭扳手外侧打凹仿形入块、与第二底板凸台打凹冲头相对应的第二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和与底板内侧打凹冲头相对应的第三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

所述第二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外侧的第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上侧的底板打字冲头、位于左上内侧的外六角扳手打字冲头、位于右上内侧的第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右侧的第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右下内侧的底板凸台修型冲头、位于底板凸台修型冲头下侧的第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和位于底板凸台修型冲头右上侧的第三底板凸台打凹冲头;

所述第二入块组包括与第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与第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内侧刀口仿形入块、与外六角扳手打字冲头相对应的外六角扳手内孔仿形冲头入块和与第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二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

所述第三冲头组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第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下方的第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左上内侧的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和位于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下侧的第七底板外形仿形冲头;

所述第三入块组包括与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相对应的外六角扳手落料入块和与第七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三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

所述第四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外侧的第八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左下内侧的扭扳手外形仿形冲头、位于下侧的第九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右上内侧的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位于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上侧的第十底板外形仿形冲头和位于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右侧的第二底板内部仿形冲头;

所述第四入块组包括与第八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四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与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和第二底板内部仿形冲头相对应的底板内侧仿形刀口入块、与第十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五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与扭扳手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扭扳手内孔冲头入块和与第九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六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

所述第五冲头组包括位于左上外侧的第十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左下外侧的第十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位于左下内侧的扭扳手落料冲头和位于右上外侧的第十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

所述第五入块组包括与第十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七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与扭扳手落料冲头相对应的扭扳手落料入块、与第十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八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和与第十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九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

所述第六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内侧的底板内孔仿形冲头、位于右上内侧的第一底板冲孔冲头和第二底板冲孔冲头,位于右下内侧的第三底板冲孔冲头和位于右下外侧的第十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

所述第六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内孔仿形冲头相对应的底板内孔仿形冲头入块,与第一底板冲孔冲头和第二底板冲孔冲头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冲孔冲头入块,与第三底板冲孔冲头相对应的第二底板冲孔冲头入块,与第十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相对应的第十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

所述第七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内侧的底板外凸修型冲头;

所述第七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外凸修型冲头相对应的底板整形入块;

所述第八冲头组包括底板外侧修型冲头;

所述第八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外侧修型冲头相对应的底板外侧整形模块;

所述第九冲头组包括底板整体整平冲头;

所述第九入块组包括与底板整体整平冲头相对应的仿形底板;

所述第十冲头组包括位于上内侧的第一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和位于下内侧的第二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

所述第十入块组包括与第一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相对应的底板整形模块和与第二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对应的底板内侧冲孔冲头入块;

所述第十一冲头组包括位于左上内侧的底板内侧冲孔冲头和右上外侧的第十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

所述第十一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内侧冲孔冲头相对应的底板内侧冲孔冲头仿形入块,与第十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对应的第十一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

所述第十二冲头组包括位于左上外侧的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

所述第十二入块组包括与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对应的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仿形入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模座最左边还包括用于沿所述设定方向并且按所述设定步距步进移动所述原材料的材料导入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模座最右边还包括底板最终落料冲头。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模座两侧边缘均设有多个下模导向柱。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模座上侧和下侧还包括多个用于原材料导向的浮沉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冲头组、第二冲头组、第三冲头组、第四冲头组、第五冲头组、第六冲头组、第七冲头组、第八冲头组、第九冲头组、第十冲头组、第十一冲头组和第十二冲头组中,每个冲头与上模座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入块组、第二入块组、第三入块组、第四入块组、第五入块组、第六入块组、第七入块组、第八入块组、第九入块组、第十入块组、第十一入块组和第十二入块组中,每个入块组与下模座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同一模具加工出三种产品,本方案利用了底板多余废料,同时加工出扭扳手和外六角扳手,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率。其中各冲头和入块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即每个冲头与上模座为可拆卸连接,每个入块组与下模座为可拆卸连接,在设计初就对各模块的设计使用寿命进行登记,定期进行更换,相比传统模具设计使用寿命一到就需重新报废加工的情况,该模具定期跟换模块,不但不影响其加工精度,还提高其使用寿命,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主体产品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附带产品扭扳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附带产品外六角扳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排料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成型修型冲头组合和成型修型入块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步骤Ⅰ-Ⅳ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步骤Ⅴ-Ⅷ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步骤Ⅸ-Ⅻ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成型修型冲头组合;3.成型修型入块组合;4.导向柱机构;5.下模座;6.底板外侧打凹冲头;7.底板内侧打凹冲头;8.刻字冲头;9.第一底板凸台打凹冲头;10.加工定位孔冲头;11.外六角扳手打凹冲头;12.扭扳手内侧打凹冲头;13.第二底板凸台打凹冲头;14.第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5.底板打字冲头;16.外六角扳手打字冲头;17.第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8.第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9.第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0.第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1.第三底板凸台打凹冲头;22.第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3.第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4.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25.第七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6.第八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7.扭扳手外形仿形冲头;28.第九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9.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30.第十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1.第二底板内部仿形冲头;32.第十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3.第十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4.扭扳手落料冲头;35.第十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6.底板内孔仿形冲头;37.第一底板冲孔冲头;38.第二底板冲孔冲头;39.第三底板冲孔冲头;40.第十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1.底板外凸修型冲头;42.底板外侧修型冲头;43.底板整体整平冲头;44.第一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45.第二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46.底板内侧冲孔冲头;47.第十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8.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9.底板最终落料冲头;50.下模导向柱;51.第一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2.外六角扳手打凹仿形入块;53.第一浮沉块;54.扭扳手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5.第二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6.第二浮沉块;57.第三浮沉块;58.第四浮沉块;59.第三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60.第一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1.第一底板内侧刀口仿形入块;62.外六角扳手内孔仿形冲头入块;63.第五浮沉块;64.第二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5.外六角扳手落料入块;66.第三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7.第四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8.底板内侧仿形刀口入块;69.第五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0.扭扳手内孔冲头入块;71.第六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2.第七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3.扭扳手落料入块;74.第八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5.第九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6.底板内孔仿形冲头入块;77.第一底板冲孔冲头入块;78.第二底板冲孔冲头入块;79.第十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80.底板整形入块;81.底板外侧整形模块;82.第六浮沉块;83.底板整形模块;84.底板内侧冲孔冲头入块;85.第十一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86.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仿形入块;87.第七浮沉块;88.材料导入块;89.底板废料区;90.扭扳手;91.外六角扳手;92.底板;93.仿形底板;94.底板内侧冲孔冲头仿形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三种产品需材质相同,产品厚度相同,否则无法共模一起加工。所述同时加工出三种产品的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5;所述上模座1面朝下模座5的一侧设有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所述下模座5面朝上模座1的一侧设有成型修型入块组合3,所述上模座1、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成型修型入块组合3和下模座5通过导向柱机构4垂直连接。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与上模座1之间设有弹簧;当上模座1向下压时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会随着下模座5的压力,慢慢从上模座1中凸出。

图2所示为主体产品底板92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附带产品扭扳手示意图,图4所示为外六角扳手示意图;图5所示为冲压排料结构示意图。将图3、图4两种产品,合理利用图2所示底板废料区89的空间,并两种产品扭扳手90和外六角扳手91间隔间留有余量,防止踏边影响产品质量。

如图6所示,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冲头组、第二冲头组、第三冲头组、第四冲头组、第五冲头组、第六冲头组、第七冲头组、第八冲头组、第九冲头组、第十冲头组、第十一冲头组和第十二冲头组;十二组冲头组包括了底板成型修型冲头组件、扭扳手成型修型冲头组件和外六角扳手成型修型冲头组件;所述底板成型修型冲头组件、扭扳手成型修型冲头组件和外六角扳手成型修型冲头组件均包括打字冲头、打凹修型冲头、切料冲头、冲孔冲头和引导冲头。其中打字冲头负责对产品需要打字部分进行打字,打凹修型冲头负责对产品的成型修型,切料冲头负责对产品外行及内部结构进行成型加工,切除多余材料。冲孔冲头负责在材料上打上定位孔,在产品的每个步骤中由引导冲头对定位孔进行精确定位,进行精准冲压加工。其中各冲头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在设计初就对各模块的设计使用寿命进行登记,定期进行更换,相比传统模具设计使用寿命一到就需重新报废加工的情况,该模具定期跟换模块,不但不影响其加工精度,还提高其使用寿命,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所述成型修型入块组合3从左至右依次包括与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相对应的第一入块组、第二入块组、第三入块组、第四入块组、第五入块组、第六入块组、第七入块组、第八入块组、第九入块组、第十入块组、第十一入块组、第十二入块组;十二组入块组包括了底板成型修型冲头入块组件、扭扳手成型修型冲头入块组件和外六角扳手成型修型冲头入块组件。

原材料沿所述下模座5按设定方向和设定步距步进移动,依次通过所述成型修型冲头组合2的十二组冲头组和成型修型入块组合3的十二组入块组相互配合加工出底板92、扭扳手90和外六角扳手91三种产品,且扭扳手90和外六角扳手91用的原材料位于底板92中间的余料位置。

所述第一冲头组包括位于外侧的底板外侧打凹冲头6、位于内侧的底板内侧打凹冲头7、位于右上内侧的刻字冲头8、位于底板内侧打凹冲头7上方的第一底板凸台打凹冲头9、分别位于底板外侧打凹冲头6外侧上方和下方加工定位孔冲头10、位于左上内侧的外六角扳手打凹冲头11、位于左下内侧的扭扳手内侧打凹冲头12和位于右下内侧的第二底板凸台打凹冲头13。

所述第一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外侧打凹冲头6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1、与外六角扳手打凹冲头11相对应的外六角扳手打凹仿形入块52、与扭扳手内侧打凹冲头12相对应的扭扳手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4、与第二底板凸台打凹冲头13相对应的第二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5和与底板内侧打凹冲头7相对应的第三底板外侧打凹仿形入块59。

所述第二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外侧的第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4、位于上侧的底板打字冲头15、位于左上内侧的外六角扳手打字冲头16、位于右上内侧的第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7、位于右侧的第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8、位于右下内侧的底板凸台修型冲头19、位于底板凸台修型冲头19下侧的第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0和位于底板凸台修型冲头19右上侧的第三底板凸台打凹冲头21。

所述第二入块组包括与第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4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0、与第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7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内侧刀口仿形入块61、与外六角扳手打字冲头16相对应的外六角扳手内孔仿形冲头入块62和与第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18相对应的第二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4。

所述第三冲头组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2、位于第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2下方的第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3、位于左上内侧的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24和位于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24下侧的第七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5。

所述第三入块组包括与外六角扳手落料冲头24相对应的外六角扳手落料入块65和与第七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5相对应的第三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6。

所述第四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外侧的第八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6、位于左下内侧的扭扳手外形仿形冲头27、位于下侧的第九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8、位于右上内侧的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29、位于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29上侧的第十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0和位于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29右侧的第二底板内部仿形冲头31。

所述第四入块组包括与第八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6相对应的第四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7、与第一底板内部仿形冲头29和第二底板内部仿形冲头31相对应的底板内侧仿形刀口入块68、与第十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0相对应的第五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69、与扭扳手外形仿形冲头27相对应的扭扳手内孔冲头入块70和与第九底板外形仿形冲头28相对应的第六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1。

所述第五冲头组包括位于左上外侧的第十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2、位于左下外侧的第十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3、位于左下内侧的扭扳手落料冲头34和位于右上外侧的第十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5。

所述第五入块组包括与第十二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3相对应的第七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2、与扭扳手落料冲头34相对应的扭扳手落料入块73、与第十一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2相对应的第八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4和与第十三底板外形仿形冲头35相对应的第九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5。

所述第六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内侧的底板内孔仿形冲头36、位于右上内侧的第一底板冲孔冲头37和第二底板冲孔冲头38,位于右下内侧的第三底板冲孔冲头39和位于右下外侧的第十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0。

所述第六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内孔仿形冲头36相对应的底板内孔仿形冲头入块76,与第一底板冲孔冲头37和第二底板冲孔冲头38相对应的第一底板冲孔冲头入块77,与第三底板冲孔冲头39相对应的第二底板冲孔冲头入块78,与第十四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0相对应的第十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79。

所述第七冲头组包括位于左内侧的底板外凸修型冲头41。

所述第七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外凸修型冲头41相对应的底板整形入块80。

所述第八冲头组包括底板外侧修型冲头42。

所述第八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外侧修型冲头42相对应的底板外侧整形模块81。

所述第九冲头组包括底板整体整平冲头43。

所述第九入块组包括与底板整体整平冲头43相对应的仿形底板93。

所述第十冲头组包括位于上内侧的第一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44和位于下内侧的第二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45。

所述第十入块组包括与第一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44相对应的底板整形模块83和与第二底板外支架修型冲头45对应的底板内侧冲孔冲头入块84。

所述第十一冲头组包括位于左上内侧的底板内侧冲孔冲头46和右上外侧的第十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7。

所述第十一入块组包括与底板内侧冲孔冲头46相对应的底板内侧冲孔冲头仿形入块94,与第十五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7对应的第十一底板外形刀口仿形入块85。

所述第十二冲头组包括位于左上外侧的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8。

所述第十二入块组包括与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48对应的第十六底板外形仿形冲头仿形入块86。

所述下模座5最左边还包括用于沿所述设定方向并且按所述设定步距步进移动所述原材料的材料导入块88。

所述上模座1最右边还包括底板最终落料冲头49。

所述下模座5的两侧边缘均设有多个与上模座1的导向孔相对应的下模导向柱50,导向柱机构(4)包括导向孔和下模导向柱50。

所述下模座5上侧和下侧还包括多个浮沉块,包括第一浮沉块53、第二浮沉块56、第三浮沉块57、第四浮沉块58、第五浮沉块63、第六浮沉块82和第七浮沉块87,给材料导向,为连续冲压的必须条件。

所述第一冲头组、第二冲头组、第三冲头组、第四冲头组、第五冲头组、第六冲头组、第七冲头组、第八冲头组、第九冲头组、第十冲头组、第十一冲头组和第十二冲头组中,每个冲头与上模座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入块组、第二入块组、第三入块组、第四入块组、第五入块组、第六入块组、第七入块组、第八入块组、第九入块组、第十入块组、第十一入块组和第十二入块组中,每个入块组与下模座5为可拆卸连接。

加工步骤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产品粗实线为打凹修型加工,剖面线为落料去除多余废料加工。图7步骤Ⅰ为所述第一冲头组和所述第一入块组相配合进行,粗实线为对产品打凹修形,圆孔剖面线部分为通过加工定位孔冲头10压出定位孔,为加工过程中模具定位销对产品进行定位,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冲压位置偏移加工产品报废。图7步骤Ⅱ所述第二冲头组和所述第二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图4所示外六角扳手91表面冲压出文字并冲压出六边形内孔,同时为图2所示底板92冲压出刻度线。其他剖面线部分为底板92外框逐渐修形。图7步骤Ⅲ为所述第三冲头组和所述第三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图4外六角扳手91落料成形加工完成,其他剖面线部分为底板92外框逐渐修形。图7步骤Ⅳ为所述第四冲头组和所述第四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图3所示扭扳手90冲压出内孔,其他剖面线部分为底板92外框逐渐修形。图8步骤Ⅴ为所述第五冲头组和所述第五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图3所示扭扳手90落料成形,其他剖面线部分为底板92外框逐渐修形。图8步骤Ⅵ为所述第六冲头组和所述第六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冲压出图1所示底板92内孔多余废料,其他剖面线部分为底板92外框逐渐修形。图8步骤Ⅶ为所述第七冲头组和所述第七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图1底板92内孔打凹修形。图8步骤Ⅷ为所述第八冲头组和所述第八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底板92外圈打凹修形。图9步骤Ⅸ为所述第十冲头组和所述第十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底板92未打凹部位修平,图9步骤Ⅹ为所述第十一冲头组和所述第十一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底板92折弯处修形。图9步骤Ⅺ为所述第十二冲头组和所述第十二入块组相配合进行,为底板92折弯处修形,剖面线部分为产品逐渐落料。步骤Ⅻ为底板92落料加工完成。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