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脚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055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脚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脚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引脚通常用于各类电子元器件中,如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电阻器等,起到连接作用,现有技术中,在组装有引脚一类的电子元器件时,需要将引脚安装在电子元器件的相应位置,因此在组装前,需要将引脚输送到与电子元器件组装的工位上,由于引脚细小且长,在传送过程中容易扎堆不易分离。目前常见的分离方式是通过人工逐一将引脚分离出来,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刺伤工作人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的引脚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引脚传送装置,以达到引脚自动分离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引脚传送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分离机构和梳理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低端连接有柔性的过渡带,所述过渡带上设有振动器,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的分离板,该分离板下端与过渡带连接,所述分离板上设有数个供单个引脚通过的通孔,所述梳理机构包括梳理板,所述梳理板下侧设有至少一排梳齿,所述相邻两梳齿的间隙与通孔相对,所述梳理板上侧设有用于推动梳理板往复梳理的动力机构。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在实际操作中,引脚从传送带上传送到过渡带上,通过振动器带动柔性的过渡带振动帮助细长的引脚穿过分离板的通孔,由于引脚细而长因此引脚容易横向挡在分离板通孔处,此时通过梳理机构上的梳齿在过渡带上来回移动,有利于改变引脚朝向,便于引脚穿过分离板的通孔。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实施本方案,一方面将成堆的引脚逐一分离出来,另一方面保证了引脚的朝向一致。本方案中将过渡带设置成柔性,可避免过渡带与传送带和分离板的连接处出现局部皲裂的问题,本方案中设置往复运动的梳理板,梳动引脚以避免引脚横挡在分离板的通孔处;由于两梳齿之间的间隙与通孔相对,因此在梳理过程中再利用过渡带的振动作用,可保证引脚逐一的通过分离板通孔。

优选方案1: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水平传动的第一气缸和竖直传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梳理板上侧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梳理板呈矩形路径运动,保证梳理板在梳理引脚时,梳齿始终从最靠近分离板的引脚处开始梳理,从而保证每一次的梳理都能对每一根引脚进行梳理。

优选方案2:作为优选方案1的改进,所述传送带和过渡带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以避免引脚在振动或分离过程中滑落。

优选方案3:作为优选方案2的改进,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角度范围在5°-15°,如果倾斜角度小于5°,则不利于引脚的传动,如果倾斜角度大于15°,则引脚会堆积在分离板处。

优选方案4:作为优选方案3的改进,由于梳齿长期在过渡带上来回摩擦,导致过渡带的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不长,因此将所述过渡带两端分别与分离板和传送带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脚传送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脚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带1、过渡带2、振动器3、分离板4、梳理板5、梳齿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引脚9、通孔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引脚传送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分离机构和梳理机构,传送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带1,传送带1的低端连接有柔性的过渡带2,过渡带2上设有振动器3,传送带1和过渡带2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以避免引脚9在振动或分离过程中滑落。分离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分离板4,分离板4竖直设置,该分离板4下端与过渡带2连接,分离板4上设有供单个引脚9通过的通孔10。此外由于梳齿6长期在过渡带2上来回摩擦,导致过渡带2的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不长,因此将所述过渡带2两端分别与分离板4和传送带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

梳理机构包括梳理板5,该梳理板5位于过渡带2上方,梳理板5下侧设有至少一排梳齿6,相邻两梳齿6的间隙与通孔10相对,梳理板5上侧设有用于推动梳理板5往复运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水平传动的第一气缸7和竖直传动的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气缸7与第二气缸8连接,第二气缸8的输出轴与梳理板5上侧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梳理板5呈矩形路径运动,保证梳理板5在梳理引脚9时,梳齿6始终从最靠近分离板4的引脚9处开始梳理,从而保证每一次的梳理都能对每一根引脚9进行梳理。

在实际操作中,引脚9从传送带1上传送到过渡带2上,通过振动器3带动柔性的过渡带2振动帮助细长的引脚9穿过分离板4的通孔10,由于引脚9细而长因此引脚9容易横向挡在分离板4通孔10处,此时通过梳理机构上的梳齿6在过渡带2上来回移动,有利于改变引脚9朝向,使引脚9端部朝向分离板4通孔10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